资源简介 课 题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备课人【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和体会其他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掌握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 学会主动发现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重点】 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 主动发现生活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课时安排】 课时任务学习设计 【过程设计】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播放美丽自然环境视频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美丽自然环境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画面中可以有动物在森林中自由奔跑、鸟儿在天空中翱翔、河流清澈见底等场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提问引发思考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视频中的自然环境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你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 “感觉很舒服”“很向往这样的环境” 等。 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强调环境污染对美丽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发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探索欲望。 (二)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 布置调查任务 (1)教师在课前精心布置调查任务,明确要求学生分组对生活中的环境污染进行深入调查。为了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提供详细的调查表模板,其中包括调查的环境污染类型、危害、来源等方面。调查表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方便学生填写和整理信息。 环境污染类型:如汽车尾气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建筑工地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调查。 危害:详细列出每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例如,汽车尾气污染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影响呼吸系统健康、加剧气候变化等;秸秆焚烧污染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空气污染、降低土壤肥力等。 来源:明确每种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秸秆焚烧污染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行为、建筑工地噪音污染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作业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调查的环境污染类型,并组成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可以由 3-5 名学生组成,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的调查活动。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1)汽车尾气污染组进行汇报 学生介绍尾气污染现状: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他们可以介绍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的主要成分(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不同类型汽车尾气排放的差异等。例如,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播放视频《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教师播放精心挑选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视频可以展示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植物生长等)等方面的内容。观看视频后,学生对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秸秆焚烧污染组进行汇报 教师提问引导思考: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见过秸秆吗?你们知道它的用处吗?” 引导学生思考秸秆的价值。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交流对秸秆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交流对秸秆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可以分享秸秆的用途,如作为燃料、饲料、肥料等。例如,指出秸秆可以作为农村地区的燃料,用于取暖和做饭;也可以作为饲料,喂养家畜;还可以还田作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进行小采访:教师组织小采访活动,采访学生或家长对焚烧秸秆的看法和原因。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采访的结果,如一些农民认为焚烧秸秆可以快速处理秸秆,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也有一些人认为焚烧秸秆是传统的农业习惯等。通过采访,让学生了解不同人对秸秆焚烧的观点,为后续讨论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奠定基础。 学生交流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调查和了解,交流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他们可以指出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释放大量的烟尘、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焚烧秸秆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强调焚烧秸秆会给人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3)建筑工地噪音污染调查组进行汇报 学生分享 “我的烦恼”:小组成员讲述自己在建筑工地噪音污染中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居住在建筑工地附近,受到噪音干扰的情况,如影响学习、休息、睡眠等;或者在路过建筑工地时,感受到噪音的强烈冲击等。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建筑工地噪音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播放短片《噪声污染》:教师播放关于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噪音污染的危害和影响。短片可以展示建筑工地噪音的来源(如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敲打声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导致听力下降、引发心理问题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干扰居民生活、影响动物生存等)等方面的内容。观看短片后,学生对建筑工地噪音污染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师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和短片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由于其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各个小组的汇报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汽车尾气污染组、秸秆焚烧污染组和建筑工地噪音污染调查组的汇报内容,帮助学生梳理不同类型环境污染的危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 “汽车尾气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具体影响?”“焚烧秸秆会带来哪些危害?”“建筑工地噪音污染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威胁?” 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2)学生交流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和感受:学生们根据教师的引导,交流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和感受。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等方面,表达自己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深刻理解。例如,学生可以指出环境污染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3)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进行补充和强调。教师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数据,进一步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例如,引用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导致疾病发病率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的统计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教师强调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探究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播放短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教师播放短片:教师精心挑选一段关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短片,播放给学生观看。短片可以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等内容,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理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深刻内涵。 (2)学生交流对短片的感受和理解:观看短片后,学生们交流自己对短片的感受和理解。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的认识,如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等。学生们还可以结合短片中的具体案例,阐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例如,指出一些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观看视频《大家齐防治》 (1)教师播放视频,展示社会各界共同防治环境污染的行动和成果。 (2)学生交流观看视频的感受,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 学习法律规定 (1)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让学生读一读,了解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 (2)学生谈感受,认识到国家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我们始终有法可依。 总结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包括个人行动、社会参与、法律保障等方面。 (2)学生交流对减少环境污染的认识和决心,教师进行鼓励和肯定。 (3)教师强调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呼吁全社会做好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四)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1)教师组织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环保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环保行动计划,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环保行动计划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 (2)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将环保行动持续下去。 培养创新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新环保方法,提出新颖的环保理念和措施。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创新的环保方案。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方案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 课堂总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环境污染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3)学生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今后的环保计划。 拓展延伸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收集环保资料,制作环保手抄报或宣传海报。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3)提出希望,希望学生们能够成为环保小卫士,传播环保理念,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让学生制定环保行动计划和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