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
八年级开学初作业质量评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25分)
注意事项:1.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2.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的奶奶经常腰酸背痛,上次意外摔倒后,小腿竟然骨折了。医生说奶奶患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她多吃一些( )
A.牛奶 B.薯片 C.苹果 D.可乐
2.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胃壁有发达的肌肉,能收缩蠕动
B.胃腺能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
C.胃内表面有褶皱,有利于胃吸收水、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D.某人进食馒头后,其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麦芽糖
3.某同学生了一场大病,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明显消瘦。这主要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______被大量消耗(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4.小丽在小烧杯中倒入10mL植物油,加入配制的三种消化液并充分振荡,37℃水浴加热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小丽配制消化液时不应该使用的是( )
A.胰液 B.唾液 C.胆汁 D.肠液
5.《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提出健康餐盘3:2:1的建议(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5题图
A.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 B.摄入食物的比例要适当
C.摄入蔬菜类的比例最大 D.能量摄入和消耗要平衡
6.小刚因感冒喝了感冒冲剂,药物的有效成分被消化管吸收后,血液中参与药物运输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7.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最终回到左心室。在这段循环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
A.右心室→下腔静脉 B.右心房→右心室
C.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 D.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8.下列关于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关系(如图所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8题图
A.若此图表示体循环,则①为主动脉 B.若此图表示肺循环,则③为肺静脉
C.血管②的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血管③内血流速度最快
9.如图是气管(局部)示意图和气管壁的纵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9题图
A.气管软骨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大量的纤毛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腺细胞能分泌黏液,清洁吸入的空气 D.气管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10.当血液经过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是( )
A. B. C. D.
11.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代谢废物并排出体外。下列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途径最多的是( )
A.尿素 B.多余的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多余的水
12.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8.5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果发展至重症需透析或进行肾脏移植。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可以少喝水,少排尿,有利于健康 B.膀胱有储存尿液功能,所以可以经常憋尿
C.要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避免病菌感染 D.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缓慢,可以不用医治
13.人体皮肤大约每28天更新一次,对物理性损伤、化学性刺激、微生物侵染等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下列有关皮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皮肤属于器官 B.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C.皮肤具有感受冷热、疼痛等刺激的功能 D.皮肤排汗是由皮脂腺分泌完成的
14.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是(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5.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神经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有细胞核 B.没有细胞膜
C.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 D.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16.为探究“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如果不给予强化,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否会消失”这一问题,小刚选择了经过训练已能对敲击缸壁做出“摄食”动作的小金鱼10条(大小和生理状态相同),进行如下实验。对乙组金鱼应采用的操作是( )
装有水的鱼缸 金鱼 操作
甲 5条 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每次敲击缸壁,随即喂食
乙 5条
A.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只敲击缸壁,不喂食
B.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喂食一段时间后敲击缸壁
C.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敲击缸壁,随即喂食
D.隔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喂食一段时间后敲击缸壁
17.如图是小芳绘制的人眼结构简图,其中有一处标注有误,请你帮她找出来( )
17题图
A.① B.② C.③ D.④
18.如图为人体某腺体的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某物质a及其运输和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18题图
A.血液中物质a含量多,种类多
B.a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
C.若a为甲状腺激素,则a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若a为胰岛素,则分泌细胞还可以分泌胰液
19.传染病的特点是( )
A.传染性和致死性 B.传染性和流行性
C.流行性和可控制性 D.流行性和遗传性
20.很多成语都与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下列成语描述的生活方式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A.细嚼慢咽 B.通宵达旦 C.好逸恶劳 D.酩酊大醉
21.目前,多种水果味的电子烟在市面流行,电子烟无需点火,通过电池加热雾化烟油(内含尼古丁)供烟民使用,烟雾中有甲醛、丙二醇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烟不需要点火,比普通烟健康 B.吸食电子烟不会上瘾
C.电子烟不存在“二手烟”问题 D.电子烟会损害人体健康
22.学校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现请你制作一期关于传染病的板报,在你的板报中不会出现的疾病是( )
A.麻疹 B.坏血病 C.水痘 D.肺结核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 B.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
C.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D.被狗咬伤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24.2024年4月15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此次宣传周的主题是“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下列做法不能“科学防癌”的是( )
A.按时作息,合理营养 B.定期服用抗癌药物
C.坚持锻炼,增强体魄 D.调整心态,乐观豁达
25.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爸爸让小光将家里的旧报纸扔掉,小光应该将旧报纸投入( )
A. B. C. D.
卷Ⅱ(非选择题,共35分)
二、情景综合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35分)
26.科研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获得了具有相应功能的人体“3D器官”,有望为器官移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大题共6分)
(1)图中展示的是一个由水凝胶3D打印而成的“肺部结构”,当空气被泵入囊中的同时,血液流过囊周围的网络通道,可模拟肺的______功能。(1分)
(2)当人吸气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______,肺泡处于______(选填“扩张”或“收缩”)状态,因此缠绕在肺泡外的______(血管类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这就要求打印这一“器官”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承受这种牵拉。(3分)
(3)研究人员在测试中发现,当红细胞从打印出的“血管”中流过时,能够有效地从“肺部”获取氧气。这一过程如果是在人体内完成的,血液会由______变成______。(均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2分)
27.2023年9月16日上午,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邯郸大剧院落下帷幕。此次省运会的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网球、摔跤等,参赛总人次超过3万,是河北省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项目涵盖最广的一届省运会。(【 】内填序号或数字,横线上填文字)(本大题共6分)
(1)百米赛跑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图甲中能感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______。(1分)
(2)足球从远处快速飞向球门,守门员看到后立即扑救,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小强在电视上观看足球比赛,当运动员射门时,小强感觉足球射向了自己,随即出现眨眼动作。小强眨眼属于______反射。(2分)
(3)与普通人相比,篮球运动员的心肌壁厚度增加,其中图丙中【 】______的厚度增加最明显,使心脏泵血功能增强。(1分)
(4)比赛过程中,网球运动员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快。吸入的氧气到达上臂骨骼肌细胞,依次经过图丙中血管和心脏腔室的路径为:______。(用图丙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1分)
(5)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饮用添加无机盐的运动饮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1分)
28.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7分)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1)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患病。从传染病流行环节来看,此人患病前属于______,患病后属于______。(2分)
(2)为了防止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医生建议健康人群注射由脱毒病菌制成的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______。(1分)
(3)实验中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第一次注射时,绵羊在病菌这一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的刺激下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菌的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从而获得了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3分)
(4)从事畜牧业工作的人员工作时要穿戴保护工作服、帽、口罩等,下班时要清洗、消毒更衣,这些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1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8分)
材料一:肾脏形成的尿液会在膀胱内暂时储存,当尿量达到400~500mL时,产生的压力刺激膀胱壁,引起排尿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和括约肌舒张,完成排尿。
材料二: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毒素,人在大量运动或食用大量肉类食品后,血液中肌酐含量会增加。肌酐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的原尿中,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肌酐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肾功能如果出现问题,会影响患者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
材料三: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糖的有效控制对糖尿病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空腹血糖值异常偏高,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1)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为______,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逼尿肌、括约肌属于该结构中的______。(2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为监测某病人的肾功能,需要对其尿液进行取样化验,可通过检测______数值的变化来判断。若病人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需借助透析装置对血液进行透析,滤过出血液中的部分物质,由此推测透析装置相当于肾单位中的______。(2分)
(3)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主要会增加肾单位中______的负担。(1分)
(4)据材料三分析,若某人尿常规检查报告单显示尿糖项目数据偏高,为确认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建议进一步检查______。一旦确诊糖尿病,临床可通过注射______(激素)进行治疗。(2分)
(5)下列习惯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是______。(填序号)(1分)
①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②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④暴饮暴食
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会烹”这一膳食准则,对于促进我国居民合理膳食,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有重要意义。不同的烹饪方法是否会影响食物的营养成分呢?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了清蒸、水煮、油炸、微波等烹饪方式对金针菇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8分)
烹饪方法 方法说明 金针菇用量
清蒸 按照金针菇与水1:50的比例放入蒸锅,蒸15分钟 50g
水煮 按照金针菇与水1:50的比例,待水沸腾后放入煮锅中煮3分钟 50g
油炸 将油加热,放入金针菇炸2分钟 50g
微波 按照金针菇与水1:50的比例,放入陶碗中,放入微波炉加热3分钟 50g
空白 不经过任何烹饪方式加工 50g
(1)金针菇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食用金针菇后,蛋白质在消化管内会被彻底分解成______。(1分)
(2)该实验设置“空白”组的目的是______。(1分)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1分)
(4)按表中方法烹饪完成后,同学们用滤纸擦去各组金针菇表面的油和水,放入60℃烘箱内7小时,干燥、磨粉,测定各组金针菇中蛋白质、多糖及脂肪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5分)
①根据图甲和图乙显示的结果,烹饪使金针菇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______,其中最好地保留金针菇中营养成分的烹饪方法是______。
②根据图丙显示的结果,若高血脂患者食用金针菇,应尽量避免采用的烹饪方法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③该实验对于我们日常烹饪及合理营养的启示有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