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山西地质博物馆的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化石标本。肯氏兽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等地均有发现。读东西半球示意图,据此完成1~3小题。1.下列数字序号所示的大洲,暂未发现肯氏兽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2.肯氏兽是2亿年前的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A.动物迁徙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陆漂移3.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B.乙大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C.无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①②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7.8级地震,造成的伤亡惨重。读图,据此完成4~5小题。4.土耳其地震的原因是其位于(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C.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D.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5.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震中所在地区临近地中海,多为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B.在救援过程中,需要警惕由于地震产生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C.我国为土耳其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可用海轮经苏伊士运河运输D.震后低温、大风、降雪天气大大增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读“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6~7小题。6.与图中甲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两大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7.乙地形区对亚洲河流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径流量季节变化 B.河流结冰期 C.河流含沙量 D.河流流向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这种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张裂(生长边界)、碰撞(消亡边界)。下图为六大板块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小题。8.在板块的交界处,若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 )A.山脉或海洋 B.裂谷或岛弧 C.山脉或裂谷 D.裂谷或海洋9.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其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读小明学习某大洲时所画的左图思维导图和右图北美洲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0~12小题。10.根据左图中信息判断,①处应填(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11.左图可判断该大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有( )A.地形分布、河流流向 B.气温变化、降水变化C.人口分布、城市分布 D.交通状况、海洋分布12.运用上述方法分析北美洲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可推断该区域多数河流流向是( )A.自中部向四周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榈叶片化石图。据此完成13~15小题。13.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①温暖湿润②寒冷干燥③海拔较低④雪山连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由图推断,导致如今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得又高又寒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15.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6.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8分)(1)写出大洲名称:A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3分)(2)写出大洋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分)(3)A洲和B洲分界线是_________运河。(1分)(4)海陆面积对比来看,_________分是陆地,_________分是海洋。(2分)17.左图为“六大板块示意图”。右图为“世界主要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各题。(9分)(1)写出左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b_______;澳大利亚大陆属于_______板块。(3分)(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B_______山脉,它的东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③_______平原,也有世界面积最大的④_______高原。(3分)(3)2021年10月24日,台湾宜兰县发生6.3级地震,厦门、泉州等多地震感强烈。台湾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地处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_______。(3分)18.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多海里,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阅读北冰洋科学考察路线图以及北极海冰40年变化对比照片完成下列问题。(9分)(1)科考途径海峡是______洲和______洲分界线的______海峡。(3分)(2)此次科考时间选择在北半球的______季,其原因是_________。(2分)(3)北极海冰主要变化是______(增加/减少),其原因为_________。(2分)(4)谈谈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_________。(2分)19.下图示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1)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____(大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横跨世界最大的大洋,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该群岛多火山地震,主要是因为地处____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____。(3分)(2)从菲律宾群岛继续向西穿越____(大洋),绕过____(大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该国家位于____(大洲),地处地球五带中的____。(4分)(3)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地球表面的____彼此相通提供了重要证据。(2分)20.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1)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______洋。(2分)(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填字母),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填序号)。(2分)(3)C和E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1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知,肯氏兽化石在中国、南非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①为中国所在的亚洲,不符合题意,A错误;②为非洲,不符合题意,B错误;④为南极洲,符合题意,C正确;⑤为南美洲,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化石能够远隔重洋,在不同地方发现,并不是动物迁徙的结果,因为肯氏兽不会飞,不可能越过大洋,A错误;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显然不是化石远隔重洋的理由,B、C错误;肯氏兽这种陆生四足类动物原本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现在它们的化石远隔重洋,说明原来统一的大陆已经分解,这些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A错误;乙大洋是大西洋,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B错误;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正确;①亚洲、②非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D错误;故选C。4.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土耳其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土耳其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B正确;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无关,A、C、D错误。故选B。5.答案:C解析:读图分析,震中所在地区临近地中海,多为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A正确;在救援过程中,需要警惕由于地震产生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B正确;我国距离土耳其较远,急需的救援物资应该选择航空运输,海洋运输速度较慢,C错误;震后低温、大风、降雪天气大大增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D正确。故选C。6.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所学可知,甲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地面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C正确。故选C。7.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所学可知,乙地形区青藏高原,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集中的地区。亚洲主要河流基本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向四周放射状流向海洋,D正确;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8.答案:D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的交界处,若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山脉和岛弧是板块的挤压形成的,D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其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A错误,B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并不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D错误。故选B。10.答案:C解析:亚洲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欧洲在亚欧大陆西部,非洲在亚洲西南部,北美洲在太平洋东岸,所以①处应填亚洲,C正确。故选C。11.答案:A解析:亚洲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可以通过地形分布判断出地势特征;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可以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出地势特征,A正确;气温和降水变化、人口和城市分布、交通状况、海洋分布都无法判断大洲地势走向,B、C、D错误。故选A。12.答案:C解析: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该地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应该是自西向东流,C正确。故选C。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且一般位于平原。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棕榈叶片化石说明青藏地区曾经温暖湿润且海拔较低,①③正确;寒冷干燥和雪山连绵是现代青藏高原的特点,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14.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青藏高原地区隆起。海拔升高气候变冷导致自然环境发生变化,C正确。故选C。15.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呕欧板块交界地带,C正确。故选C。16.答案:(1)北美洲;亚洲;非洲(3分)(2)太平洋;大西洋(2分)(3)巴拿马(1分)(4)三;七(2分)解析:(1)由图可知,A为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E为非洲,主要位于热带地区。(2)由图可知,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②为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洋。(3)由图可知,A为北美洲,B为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即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17.答案:(1)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3分)(2)安第斯;亚马孙;巴西(3分)(3)亚欧(欧亚);太平洋;活跃(3分)解析:(1)由图根据板块位置及轮廓可知,a是非洲板块,b是美洲板块,c是欧亚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印度洋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B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它的东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③亚马孙平原,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④巴西高原,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3)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其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18.答案:(1)亚;北美;白令(3分)(2)夏;为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2分)(3)减少;全球气候变暖(2分)(4)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氟氯烃的使用使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2分)解析:(1)由图可知,科考途经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的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2)由题干可知,此次科考时间选择在7月,为北半球的夏季,其原因是北半球的夏季为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便于科考。(3)由图可知,北极海冰主要变化是减少,其原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4)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大陆性赴京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导致北极地区环境污染;氟氨烃的使用使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对人的健康以及生态产生影响,因此保护极地环境非常重要。19.答案:(1)大西洋;环太平洋;活跃(3分)(2)印度洋;非洲;欧洲;北温带(4分)(3)球体;海洋(2分)解析:(1)由图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跨纬度最广的大洋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横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该群岛多火山地震,主要是因为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2)由图可知,从菲律宾群岛继续向西穿越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绕过热带大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该国家位于欧洲西部,地处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3)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的海洋彼此相通提供了重要证据。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断地球是个球体一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一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个球体。20.答案:(1)巴拿马;太平(2分)(2)G;③(2分)(3)苏伊士(1分)解析:(1)读图可知,A是北美洲,B是南美洲,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G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③印度洋。(3)读图可知,C是亚洲,E是非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