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认识地球——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学们学完地球和地球仪后,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据此完成1~3小题。1.同学们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 )A. B. C. D.2.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拿着地球仪,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所有纬线长度相等C.纬度最大的有180° D.经线与纬线的形状相同3.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同学们可以( )A.测量某点海拔 B.预测未来天气 C.确定位置方向 D.分析人口疏密今年9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基地发射中心发射。读下图,据此完成4~6小题。4.酒泉的位置( )A.(40°N,100°W) B.(30°N,120°E) C.(40°N,100°E) D.(40°S,100°E)5.酒泉位于岳阳的什么方向(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6.卫星发射当日,岳阳正值季( )A.春 B.夏 C.秋 D.冬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经线的起始线,又被称为本初子午线。如下图,据此完成7~8小题。7.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与本初子午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0°经线 B.180°经线 C.90°W经线 D.160°E经线8.一名同学面朝南站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上,则该同学( )A.左侧是东半球,右侧是西半球 B.左侧是西半球,右侧是东半球C.左侧是西经度,右侧是东经度 D.左侧是东经度,右侧是西经度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读经纬网图,据此完成9~10小题。9.图中丙点的地理坐标是( )A.(50°N,150°E) B.(50°S,150°W)C.(50°S,150°E) D.(50°N,150°W)10.关于图中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向 B.乙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C.丙丁两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D.甲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北京时间(东八区)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小题。11.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12.地球从甲处开始公转一周后又回到甲处,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A.一天 B.一年 C.一月 D.一小时1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10月26日17时31分 B.10月26日3时14分C.10月27日2时14分 D.10月27日3时14分读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14.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线的名称是(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15.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B.寒带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比温带多C.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D.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比较明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6.华容县华一明辉中学(29°N,113°E)地理兴趣组通过观察影子长短来认识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华容县从纬度上看,位于____半球,____(有或无)太阳直射,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3分)(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丙位置时,北半球处于是____(节气),日期是____前后,此日之后,华容的昼变____(长/短)。(3分)(3)图1为玲玲同学在某天不同时刻身影长短的照片,甲、乙两图最接近正午的是____图。(1分)(4)举例说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分)17.2023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七年级所学的知识。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____的旋转运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________不停地公转。(2分)(2)开学第一天,地球公转至__________(填数字)和__________(填数字)之间。(2分)(3)今天9月29日正在考试时,我们学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与开学第一天相比,昼变__________,因为地球直射点向__________(填方向)移动。(3分)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写出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__,根据图中甲地所在的经度数,找出能与甲所在经线构成一个大圆的经线,其经度数为__________。(2分)(2)该极点视角图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四地中一天内绕纬线所走距离最短的是__________地。(2分)(3)地处温带范围且位于东半球的是四地中的__________地。(1分)(4)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位),丁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位)。(2分)19.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经过漫长的探索,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8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结合图片信息将对应的字母填写在对应阶段的横线处。直觉认知“天圆地方”____;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4分)A. B.C.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2)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依次经过了三条特殊的纬线,分别是____线、赤道、_________线,最后又回到西班牙。西班牙位于_____________半球(东或西),向西经过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___,然后进入另一个半球。(4分)20.地球仪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图中地球仪朝向我们的一面是__________(东/西)半球。(1分)(2)地球围绕地球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倾斜/竖直)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1分)(3)甲正处于___________(白天/黑夜)。(1分)(4)此时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__日前后。(1分)(5)在此地球仪上,甲地的经度是_______________。(1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是极点,上边为北极点(N),下边为南极点(S);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呈66.5°夹角,由图可知,B正确;图中AC极点标反,AD地球没有倾斜,A、C、D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正确;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长度逐渐缩短,直至成点,B错误;纬度最大的有90°,C错误;经线是半圈,纬线是圆圈,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可以定位和定向,C正确;经纬网上不能测量海拔、预测天气、分析人口疏密,A、B、D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地图中,纬度往北增加为北纬用N表示,纬度往南增加为南纬用S表示,经度往东增加为东经用E表示,经度往西增加为西经用W表示。由图可知,图中酒泉的位置为(40°N,100°E),C正确。故选C。5.答案:A解析: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图可知,酒泉位于岳阳西北方向,A正确。故选A。6.答案:C解析:在北半球,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卫星发射当日(9月),岳阳(北半球)正值秋季,C正确。故选C。7.答案:B解析:经线是一个半圆,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东西经相反。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组成经线圈的是180°经线,B正确。故选B。8.答案:D解析:0°经线、180度经线都是东西经的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是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如果一个人面朝地站在格林尼治天文台上,则左侧为东经度,右侧为西经度,左右两侧都是东半球,D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180度经线以西是东经;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由图可知,丙点的坐标为(50°S,150°W),B正确。故选B。10.答案:C解析:读图可得,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北方向,A错误;乙点的经度是180°,位于西半球,B错误;丙丁的纬度是50°S,位于中纬度,C正确;甲的纬度是25°N,赤道才是南北半球分界线,D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2023年10月26日)成功时,地球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读图可知④段位于秋分日与夏至日之间,D正确。故选D。12.答案:B解析:地球从甲处开始公转一周后又回到甲处,即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B正确。故选B。13.答案:B解析:伦敦位于零时区(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八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火箭发射,伦敦的时间为11时14分-8时=3时14,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10月26日3时14分,B正确。故选B。14.答案:A解析: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线的名称是北极圈(66.5°N),A正确;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B错误;南回归线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C错误;南极圈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A。15.答案:B解析:地球上五带是依据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A正确;寒带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比温带少,B错误;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C正确;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比较明显,D正确。故选B。16.答案:(1)北;无;北温(3分)(2)冬至;12月22日;长(3分)(3)乙(1分)(4)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③五带的形成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分)解析:(1)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华容县(29°N)从纬度上看,位于北半球,无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2)由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丙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日之后,阳光直射点北移,华容的昼变长。(3)由图1可知,甲图影子长,乙图影子短,甲、乙两图最接近正午是乙图,正午太阳高度高,影子短。(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②四季的形成,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南半球季节相反;③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了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一年中正午日影长短变化。17.答案:(1)地轴;太阳(2分)(2)①;②(2分)(3)昼长夜短;短;南(3分)解析:(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2)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四点依次为夏至、秋分、冬至和春分。9月1日地球公转的位置位于①和②之间。(3)9月2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长夜短,与开学第一天比较,昼渐短,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变长。18.答案:(1)(60°S,170°W);10°E(2分)(2)顺;丁(2分)(3)乙(1分)(4)正西方;西南方(2分)解析:(1)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北逆南顺,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自西向东转,所以甲位于180°以东,经度为170°W,在南半球,纬度60°S。能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相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故能与170°W组成经线圈的经线为10°E。(2)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四地中丁地纬度最高,纬线最短,故一天内绕纬线所走距离最短的是丁地。(3)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地处温带范围且位于东半球的是四地中的乙地。(4)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且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位于乙地的左侧,故乙位于甲地的正西方向,丁地距南极点更近,故丁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19.答案:(1)B;A;C;D(4分)(2)北回归;南回归;东;20°W(4分)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觉认知“天圆地方”,为臆想阶段,对应B;第二阶段,推测阶段,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对应A;第三阶段,证实阶段,通过C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第四阶段,为确证阶段,通过D现代微信技术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2)读图可知,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从北往南依次经过了三条特殊的纬线,分别是北回归线、赤道和南回归线,最后又回到西班牙。西班牙位于欧洲,属于东半球,向西经过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然后进入另一个半球。20.答案:(1)东(1分)(2)倾斜(1分)(3)黑夜(1分)(4)冬至(1分)(5)120°E(1分)解析:(1)从东、西半球看,地球仪朝向我们一面所显示的大洲属于东半球,其大洲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2)读图可知,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3)读图可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图中甲正处于黑夜。(4)读图可知,北极上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前后。(5)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表示。读图可得,甲地的纬度是30°N,经度是120°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