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地球——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认识地球——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章 认识地球——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去年4月,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的地球。下图为地球卫星云图,读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的( )
A.经纬线 B.地轴 C.赤道 D.形状
2.如果我们沿着地球的赤道做一次环球旅行,大约要走( )
A.6371千米 B.6378千米 C.2万千米 D.4万千米
3.如图说明人类处于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 )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月食阶段
C.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D.环球航行阶段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读经纬网图,据此完成4~5小题。
4.图中丙点的地理坐标是( )
A.(50°N,150°E) B.(50°S,150°W) C.(50°S,150°E) D.(50°N,150°W)
5.关于图中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向 B.乙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C.丙丁两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D.甲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图中字母代表地球的是( )
A.A B.B C.C D.D
7.关于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赤道的长度等于经线的长度
C.表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D.地球的形状是很大的圆形
2023年国庆期间,小苗同学跟随家人在海拔1330米的赣州市上犹县筑峰顶上欣赏了壮丽的日出风光。结合下图,据此完成8~10小题。
8.小苗同学在山上欣赏了壮丽的日出风光,此现象是由于(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透明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昼夜长短变化
9.小苗同学欣赏日出期间,地球位置运行至图中的_____之间(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0.小苗同学在观看日出现象期间,赣州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长夜短,昼渐长
某同学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了关于地球运动的演示。读下图(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法正确的是( )
A.绕转中心相同 B.运动方向相同
C.周期相同 D.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相同
12.他在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②演示地球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④→③→②→①
③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
④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地理小组在学习中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读图,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A.面对地球仪,自东向西拨动 B.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
C.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拨动 D.从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拨动
14.该实验目的是演示( )
A.五带的划分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的变化 D.昼夜更替
15.按第6题的正确方法缓缓拨动地球仪旋转180°,会发现图中用点( )
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
C.由白天变成黑夜 D.由黑夜变成白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BC三点,处于白昼的是________处,处于黑夜的是________,刚好能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3分)
(2)图示当日,太阳直射________(纬线),南半球正处________季。(2分)
(3)A地经度为________,此日该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2分)
(4)经过C点的经线和纬线是一样长的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2分)
17.理解地球运动基本原理,就能解释我们遇到的很多地理现象。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甲)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图甲中的地轴北端画出地球自转方向。(1分)
(2)图甲中的A点正处在________(填“白天”或“黑夜”)。(1分)
(3)在图乙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1分)
(4)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_。(1分)
(5)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________现象,泰安处在一年中的________季。(2分)
(6)下图是泰安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甲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1分)
18.读地球某种运动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本图表示地球的_____________运动,请在地球运动轨道处的短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此种运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2分)
(2)地球在这种运动的过程中,地轴是_____________的,且它的空间指向_____________。(2分)
(3)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_____________影响情况不完全相同,因此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_____________。(2分)
(4)2023年春节期间,李杰到澳大利亚旅游。他看到的景象不可能是( )。(选择填空)(1分)
A.泰姬陵附近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B.当地居民主要用英语进行交流
C.畜牧业发达,市场上的毛制品十分精美
D.有丰富的矿产,工矿业很发达
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定位系统。读“北斗卫星对A、B、C、D四支科考队定位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请写出图中A队的地理坐标________。(1分)
(2)若将四支科考队进行编组,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队,终年炎热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___。(3分)
(3)若C队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前往A地汇合,C应该向________(填方向)前行,与C点所在经线相对的另一条经线是________。(2分)
(4)图中ABCD四点中,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为什么?(2分)
20.下图示意地球的基本数据及经纬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1分)
(2)与A点所在经线正好相对并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__;C点所在经线又称____________。(2分)
(3)图中A、B两点,地处中纬度的是____________点;甲、乙两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点,乙点位于甲点的____________方向。(3分)
(4)图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位于____________(填特殊纬线名称)上。(1分)
(5)利用图中数据说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____________。(1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D正确;经纬线、地轴和赤道在地球上并不真实存在,A、B、C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地球赤道长4万千米,D正确,C错误;6371千米是地球是平均半径,A错误;6378千米是赤道半径,B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断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个球体,C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180度经线以西是东经;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由图可知,丙点的坐标为(50°S,150°W),B正确。故选B。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得,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北方向,A错误;乙点的经度是180°,位于西半球,B错误;丙丁的纬度是50°S,位于中纬度,C正确;甲的纬度是25°N,赤道才是南北半球分界线,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表示地球的是由内向外第三颗行星,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A正确,C错误;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赤道的长度与经线圈的长度相似,远大于经线的长度,B、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小苗同学在山上欣赏了壮丽的日出风光,此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C正确;与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形状、昼夜长短变化无关,A、B、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分别对应的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小苗同学欣赏日出是国庆节期间(10月1日—7日),那么地球位置运行至图中的丙→丁之间,C正确。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小苗同学在观看日出现象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赣州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A正确。故选A。
11.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公转中心是太阳,A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的,B正确: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同,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他在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地球仪绕行时底座紧贴桌面、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尽量同时匀速地拨动地球仪,①③④正确;演示地球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春分—②夏至—③秋分—④冬至,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A错误,B正确;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C、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D正确;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甲点此时正值白天,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旋转1800,图中甲点将由白天变成黑夜,C正确。故选C。
16.答案:(1)B;A;C(3分)
(2)北回归线;冬(2分)
(3)30°E/东经30°;12(2分)
(4)不一样;经线是半圈,纬线是整圈,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经线的长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2分)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BC三点,处于白昼的是B处,位于昼半球;处于黑夜的是A点,位于夜半球;刚好能看到日出的是C点,位于晨昏线上。
(2)由图可知,当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正处冬季。
(3)由图可知,A地经度度数往东增加为东经用E表示,A点经度为30°E;此日该点的昼长为12小时,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地区始终昼夜等长。
(4)由图可知,经过C点的经线和纬线不是一样长。因为经线是半圈,纬线是整圈,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经线的长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
17.答案:(1)(1分)
(2)黑夜(1分)
(3)(1分)
(4)夏至;北回归线(2分)
(5)极夜;冬(2分)
(6)③(1分)
解析:(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据此画上即可。
(2)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故A点正处于黑夜。
(3)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据此在乙图上画出即可。
(4)乙图中,地球运转到③位置时,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此时北京正值夏季。
(5)乙图中,地球运转到④位置时,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
(6)读图可知,当天为夏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图甲所示是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小,图中③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室内的光照面积最大,符合题意。
18.答案:(1)公转;(2分)
(2)倾斜;保持不变(2分)
(3)太阳光照;相反(2分)
(4)A(1分)
解析:(1)本图表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公转轨道上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在公转运动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且它的空间指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影响情况不完全相同,便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4)澳大利亚居民主要用英语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市场上的毛制品十分精美;澳大利亚有丰富的矿产,工矿业很发达;泰姬陵位于印度,因此2023年春节期间,李杰到澳大利亚旅游没有看到泰姬陵附近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故选项A符合题意。
19.答案:(1)(0°,40°S)(1分)
(2)D;B;C(3分)
(3)正北方;180°(2分)
(4)C点。位于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2分)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点位于0°经线上,纬度度数往南增加为南纬用S表示,A点坐标为(0°,40°S)。
(2)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由图可知,D点位于西半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由图可知,B点位于赤道,终年炎热;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由图可知,图中C点位于高纬度。
(3)在经纬网地图中,北极所在的方向为北方,反之为南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由图可知,C点和A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若C队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前往A地汇合,C应该向正北方向前行;C点位于0°经线上,与C点所在经线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和等于180°,且方向相反,即180°。
(4)南极圈(66.5°S)以南和北极圈(66.5°N)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由图可知,图中ABCD四点中,C点(80°S)位于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20.答案:(1)(40°N,40°W)(1分)
(2)140°E;本初子午线(2分)
(3)B;乙;正西(3分)
(4)赤道(1分)
(5)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21千米(1分)
解析:(1)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40°N,40°W。
(2)相对的经线圈之和等于180°,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是40°W,与A点所在经线正好相对并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的经度是140E;C点是0°经线,0°所在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3)B.点的经纬度是(40°N,40°W),纬度划分,30°~60°为中纬度地区,故B点位于中纬度;A点位于60°与90°之间的高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甲、乙位于20°S纬线上,乙50°W,甲位于10°W上,位于依据甲、乙两点的经纬度位置可知,乙位于西半球。在经纬网地图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乙点位于甲点的正西方向。
(4)图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位于赤道上,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
(5)经过精确测量,地球的极半径略小于赤道半径,因此,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