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三年级上册 《小小气象员》单元 1.测量气温 教学设计单元 《小小气象员》 课题 1.测量气温 课时 2核心 概念 1.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3~4年级 ①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学习识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科学思维 能够根据数据资料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探究实践 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时段的气温,观测并记录有效的数据资料。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问题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1.能够提出与气温有关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通过观察和教师讲解,能够准确说出气温计的组成。 3.通过小组探究和教师讲解,能够正确读出气温计的数据。 4.能够使用气温计测量并描述某地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1.通过观察和教师讲解,能够准确说出气温计的组成。 2.通过小组探究和教师讲解,能够正确读出气温计的数据。 3.能够使用气温计测量并描述某地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气温计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同学们,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一、聚焦问题:怎样测量气温?(预计5分钟) 1.提出问题: 关于气温,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请把提出的问题,存入到问题银行。二、探索:气温计的结构、测量单位和测量范围、如何使用气温计进行测量(预计25分钟) 1.观察: 教师演示并讲解:温度计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玻璃管、玻璃泡、液柱、背板、刻度和单位。大家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请同学们在记录单上找到这几个结构。注意:观察时,温度计一定要轻拿轻放! 活动:(去操场阴凉处测量气温) 提问:测量温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师总结:(1)测量时,读气温计的读数的时候,眼睛要平视红色的液面部分,才能读得准。 (2)测量温度需要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课后实践: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气温,尝试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第二课时) 提问:谁能分享下“一天中测量温度”的观察记录? 我们可以把一串数字变成柱状图,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我们分析。 提问:根据柱状图该怎样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小结:一天中的气温先升高后再降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在14:00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清晨日出前。四、练一练 (一)填一填。 1.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 )的,需要( )来帮助进行测量。 (二)请在括号内填上划线处对应的名称。 ( ) ( ) ( ) ( ) ( ) (三)下面的读数方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 ) ( ) ( ) 参考答案: 1不准确 2 单位 刻度 内径很细的玻璃管 液柱 玻璃泡 3×√×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小结:一天中的气温先升高后再降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在14:00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清晨日出前。 (第二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