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面的秘密 (教案)(表格式) 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发面的秘密 (教案)(表格式) 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 2.发面的秘密 教学设计
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 发面的秘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6年级 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认识酵母菌,以及看得见的真菌---蘑菇和木耳。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知道酵母粉里有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酵母菌,并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探究实践:通过发面的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态度责任: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粉中的酵母菌,知道它是一种真菌。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发面的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培养皿、酵母粉、温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提前培养的酵母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设3分钟) 提问:大家在家看过妈妈发面吗 你发现妈妈发面时都做了什么 提问:里面加的咖啡色的粉末是什么 和好的面团过一两个小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用温水和面,里面加了酵母粉,发好的面会变得松软膨大。 基于真实的情境提出的真实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观察(预设10分钟) 活动一:酵母粉里有什么 1.制作酵母粉装片 第一步,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第二步,在培养皿里加入100毫升温水和5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三步,过几个小时,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与记录 分组观察,观察后把看到的现象用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分组观察、交流、描述、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小结:(课件演示酵母菌放大图)大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这些接近卵圆形、圆柱形的物体,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带有小芽……它们也是一种生物----酵母菌。 3. 搜集证据 学生阅读有关酵母菌的资料并交流分享。 小结: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除了动物和植物,真菌也是一大类生物,酵母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由于酵母菌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1毫米=1000微米)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微小到肉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我们把这些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学生通过观察酵母粉里有什么,进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时做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自己提前搜集的酵母菌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预设12分钟) 活动二:发面的秘密 小组合作,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方案一: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酵母粉与发面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加酵母粉的面团会发“胖”。 实验材料:面粉、温水、酵母粉..... 实验步骤: 1.先将容器清洗干净。 2.取出面粉100克、酵母粉5克,搅拌均匀。再加适量30℃的温水和成面团。另一块面团不加酵母粉。 3.在容器内放入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变化。 4.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面团的变化。 方案二:验证使用温水和面的面团发的更快 提出问题:使用温水和面面团是否发得更快? 猜想假设:使用温水和面的面团发的更快。 实验材料:面粉、温水、冷水、酵母粉..... 实验步骤: 1.先将容器清洗干净。 2.取出面粉100克、酵母粉5克,搅拌均匀。再加适量30℃的温水和成面团。另一份面粉和酵母粉用冷水和成面团。 3.在容器内放入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变化。 4.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面团的变化。 在了解酵母菌作用的基础上,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预设5分钟) 1.处理信息 通过实验发现:加入酵母粉的面团变大了;使用温水和面的面团发得更快;放点白糖和面也能使面发的更快。 2.得出结论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锻炼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五、阅读(预设5分钟) 1.阅读——看得见的真菌 阅读课本第9页的阅读资料,小组内交流除了课本上的蘑菇、木耳,你还知道哪些真菌? 2.交流总结: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真菌和植物一样不能自主移动,但可以通过菌丝的延长拓展栖息地,或者通过孢子进行长距离的传播。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蘑菇的地上部分好像一把张开的小伞,伞盖部分叫菌盖,伞柄部分叫菌柄,整个地上部分叫子实体。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乐于交流分享的习惯,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的总结能力。
六、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对于酵母菌的特点,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较多 B.生长繁殖慢 C.肉眼不可见 2.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 A.细菌 B.霉菌 C.真菌 二、判断题。 1.用酵母菌发面时水温越高越好。( ) 2.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都是真菌。( ) 3.蘑菇多生长在森林里,会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 ) 三、材料分析题。 有毒蘑菇的特征很明显:一般菌面颜色鲜艳,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有怪异气味。(1)毒蘑菇的特征:颜色鲜艳、形状怪异、有怪异气味。 (1)毒蘑菇的特征: 、 、 。 (2)有的蘑菇有剧毒,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在野外采集和观察蘑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不采集颜色鲜艳、形状怪异和有怪异气味的蘑菇。 参考答案: B C 2.X √ X 3.(1)颜色鲜艳、形状怪异、有怪异气味。 (2)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不采集颜色鲜艳、形状怪异和有怪异气味的蘑菇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发面的秘密 酵母粉——酵母菌:能发酵粮类的单细胞真菌 酵母菌 葡萄糖代谢生成 二氧化碳和酒精 形成 气泡 小孔 馒头、饼、酿酒………… 控制变量法 酵母粉、温水、白糖 发酵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