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人体司令部》单元 2.保护感官 教学设计单元 《人体司令部 》 课题 2.保护感官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及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④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3 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5-6年级:④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近视的成因,能够列举保护感官的方法。 科学思维 在体会感官重要性的基础上,会基于诸如近视与眼睛的结构、用眼习惯及其他生活习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保护眼睛等感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能够小组合作探究近视成因,认识科学用眼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 乐于合作探究,在探究近视成因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意识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在体会感官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保护眼睛等感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知道近视成因。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晶状体与成像模拟实验。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纸屏、蜡烛、3 倍放大镜、5 倍放大镜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导入:怎样保护我们的各种感官呢 交流我们知道的保护感官的方法,提出我们想要继续探究的问题。二、聚焦问题,作出假设(预设5分钟) 提问:视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眼睛为什么会近视?怎么能够避免近视呢 引导学生提出普遍性较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三、搜集证据,进行模拟实验(预设25分钟) 揭秘视觉和近视形成的基本原理,找到导致近视形成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用蜡烛模拟物体,用 3 倍放大镜模拟晶状体,用纸屏模拟视网膜。 当调整好它们之间的距离后,会看到蜡烛清晰的倒像, 但是将 3 倍放大镜换成 5 倍放大镜后,投在纸屏上的像就不清晰了,这时近视就形成了。四、表达交流,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对应近视形成的原因强调科学用眼、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迁移应用:收集有关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资料,讨论、总结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并以适当的形式交流。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人体内缺乏下列哪( )物质可能会引起近视。 A.维生素B1 B.蛋白质 C.脂肪 2.下列不属于感官的是( ) A.耳朵 B.眼睛 C.大脑 3.下列行为中,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的是( ) A. B. C. 4.洗鼻腔的水温是( ) A.0℃左右 B. 37℃左右 C.80℃左右 5.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 A.用耳机收听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B.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乘坐飞机外出。 C.发现耳朵不适或听力受损应及时就医。 二、我会判 1.偏食、挑食会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但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 2.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乘坐飞机不会损伤我们的听力。( ) 3.在做“晶状体与成像”实验时,必须保证纸屏、放大镜、蜡烛在一条直线上。( ) 4.用力鼻子、用硬物挖鼻孔都可能会损害我们的鼻腔。( ) 5.要注意避免强光、强噪声等过强的刺激,以免受伤。( )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B 5.B 二、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