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滑轮 (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滑轮 (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 《小小机械师》单元 3.滑轮 教学设计
单元 《小小机械师》 课题 3.滑轮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转移和转化 5-6年级: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5-6年级: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滑轮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滑轮的类型,以及各种滑轮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科学思维 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提出关于滑轮作用的问题与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与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起重机中的滑轮的类别与作用。 探究实践 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滑轮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滑轮的类型,以及各种滑轮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演绎推理分析起重机中的滑轮的类别与作用;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钩码(模拟船帆)、铁架台、双顶螺丝、筷子、细绳、曲别针、线轴、测力计、钩码、滑轮、铁架台、双顶螺丝、木筷、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活动:扬帆远航。介绍设计组装用的模拟器材。学生小组讨论设计装置并动手组装尝试,引领学生回忆在学校升国旗时的经验,全班交流汇报。 阅读资料明白滑轮的概念,以及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提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会有不同吗?
二、聚焦问题,作出假设(预设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经验分析不同滑轮的作用,作出猜想: 1.用定滑轮升旗应该不是为了省力,而是为了方便。 2.用动滑轮升旗可能是为了省力…… 在学生说出个人猜想时要求其说明理由,锻炼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和实证意识。
三、实验探究,搜集证据。(预设20分钟)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①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装置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学生分小组实验并记录。 ②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全班讨论并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四、表达交流,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迁移应用: 1.观察起重机的图片,观察分析其中滑轮的类别和作用。 2.组装一个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的滑轮组。
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旗杆顶端的滑轮的作用是( ) A.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B.既不省力,又不改变用力方向 C.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不能改变物体受力方向的是(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3.塔吊上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4.如图所示现在定滑轮处于平衡状态,这说明( )。 A.X比Y重 B.X比Y轻 C.X和Y一样重 二、我会判 1.学校旗杆顶端的定滑轮起不到省力的作用,完全可以不用。( ) 2.动滑轮能省力。( ) 3.塔吊上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 ) 4.定滑轮也很省力。( ) 5.定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4.C 二、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