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单元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反思单元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四年级上册 反思单元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教学设计
单元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课题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课时 1
核心 概念
学习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故事,知道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科学思维: 通过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故事,分析理解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作出判断)的过程与方法。 探究实践: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反思回顾自己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2.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绘制科学概念图。 态度责任: 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通过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故事,分析理解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作出判断)的过程与方法。 2.反思回顾自己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知道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探究记录纸
学生:探究记录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1.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疾病就一直伴随着人类。人类对于疾病充满了恐惧甚至是厌恶的,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治疗疾病的吗 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大自然中很多植物、动物甚至矿物都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辨识草药的功用后,教会了人们使用草药来治疗疾病。经过数代人的经验积累,我国劳动人民留下了很多记录中草药的书籍,其中有一部旷世之作就是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大家想知道它是怎么编著而成的吗 以问题和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阅读(预计15分钟) 任务一:阅读分析《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学生自主阅读。 2.读完故事,谁来简单说一说故事中都讲了什么 3.思考: ①李时珍为什么要编著《本草纲目》 ②在编著《本草纲目》之前,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③在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他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④他还做了哪些处理信息的工作? ⑤怎样才能让人能够快速查阅到这么多的药物信息?李时珍是怎样做的? ⑥这部旷世巨著——《本草纲目》,有什么历史意义和价值? 4.编著《本草纲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处理信息、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请结合故事说说李时珍是怎样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分层次的阅读故事,在降低难度的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回顾反思(预计7分钟) 任务二:回顾自己的科学探究历程 1.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经历,说说我们是怎样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 2.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3.我们可以获得什么经验或教训? 依据课本的提示真实的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历程,既能反思自己的不足,也能加深印象。
四、活动(预计15分钟) 任务三:绘制科学概念图 1.经过将近四年的科学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科学概念? 2.出示64页的科学概念图,小组针对这幅图进行交流讨论。 3.在这幅图的基础上,小组绘制科学概念图。 4.交流分享科学概念图。 通过参考课本上的科学概念图,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和同组成员在此基础上绘制属于自己小组的科学概念图。
五、练一练 一、判断题 1.《本草纲目》把药物分成了16部、60类。( ) 2.李时珍仅通过对前人的药物著作进行分类总结就写成了《本草纲目》。( ) 3.《本草纲目》对林奈的生物分类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 4.现代生物分类法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层级对生物进行分类。( ) 5.在做实验时,可以借用别人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二、选择题 1.李时珍是我国明代著名的( )。 A.医药学家 B.文学家 C.史学家 2.《本草纲目》是一本( )著作。 A.生物学 B.药物学 C.分类学 3.我们处理信息的方法有( )。 A.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 B.用科学概念图给概念分类 C.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1.√ 2.× 3.√ 4.√ 5.× 1.A 2.B 3.C 本节课学生需要绘制科学概念图,所需时间较长,所以习题作为备用。
六、整理材料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查阅资料 寻访求证 分门别类 对比分析 修正错误 辨别判断 处理信息 实地考察 补录充实 做出判断 实验验证 去伪存真 (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