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月球、地球和太阳 (教案) (表格式) 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月球、地球和太阳 (教案) (表格式) 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浩瀚宇宙》单元 1.月球、地球和太阳 教学设计
单元 《浩瀚宇宙》 课题 3.1月球、地球和太阳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9.5.5 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作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模拟实验方案,并借助统计图表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信息处理。 探究实践:能够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能在小组分享中收集汇总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出日食发生的原因。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够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能在小组分享中收集汇总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出日食发生的原因。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月球、地球和太阳的模型等。
学生:月球、地球和太阳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激趣导入(预设2分钟) 1.“天狗食日”的神话故事 2.天狗食日是古人对日食的一种叫法,其实是一种天文现象。 据《尚书》记载,夏朝时,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把太阳吞掉。这就是最早关于日食的记载。 由神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 问题(预设2分钟) 1.什么是日食? 太阳光被全部遮住,或一部分被遮住,或中央部分被遮住,这种天文现象叫日食。 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2.日食的形成真的是天狗吃掉的吗?天狗是指什么?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三、猜想假设(预设5分钟) 观察日食的发生过程,对日食的成因作出假设。 1.月亮、地球和太阳,它们之间是怎样运动的? 2、月亮、地球和太阳,它们的体积有多大? 小结: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如果说地球是一个篮球,那么月球则是一个乒乓球。 3.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呢 太阳距离我们150000000公里,月球距离我们384000公里,太阳比月亮离我们远400倍。正因为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4.观察日食的发生过程,说说日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5.太阳的圆缺从哪方开始从哪方结束?说明遮挡物是怎样在运动的? 6.遮挡物是什么形状?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是谁遮挡的太阳? 7.画出日食时日、地、月相应的位置 明确: 8.请对日食的成因作出假设 猜测的日食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实验(预设15分钟)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实验探究 (1)将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日食的过程进行对比。 (2)太阳的亏损从西边开始,东边结束。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证据,并按对应关系将自己的假设和证据进行交流和解释,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五、处理信息结出结论(预设10分钟) 1.整理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结果 2.说一说发现 (1)月球是从西边开始遮挡太阳的,这说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转动的。 (2)月球距离地球太远时,不会出现日全食现象。 (3)只有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出现日食。 得出结论: 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培养学生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
迁移应用 (预设2分钟) 我们已经了解了日食的成因,你能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出月食的成因吗 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状况 播放视频拓展
六、练一练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整理材实验材料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月亮、地球和太阳 日食 太阳 月亮 地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