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浩瀚宇宙》单元 4 追根溯源 教学设计单元 《遗传与变异》 课题 4.4 追根溯源 课时 1核心 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学习内容及要求 8.6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8.6.4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说出已灭绝的生物;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知道与化石相关的资料,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科学思维:通过调查人类进化的历程,比较、分析、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探究实践: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态度责任: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感受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进化的内在原因,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与化石相关的资料,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通过调查人类进化的历程,比较、分析、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 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PPT、视频等)学生: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激趣导入(预设2分钟) 提问:我们把照片封存在相册中,多年以后,打开相册便会想起以往的人与事。那么,我们通过什么能知道以前的年代里地球有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 大自然就像一本影集,里面也有一种特殊神奇的符号,那就是化石。二、阅读与交流(预设 10钟) 活动:从化石说起 阅读课本资料,组内交流。 1.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但有些也灭绝了。人们在地层中发现了许多古代动植物的痕迹,它们已经变成了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 阅读资料: (1)这是枝脉蕨化石。枝脉蕨是起源于二叠纪时期的树蕨。枝脉蕨植株高大,其羽片状叶的长度就可达1米。化石记录中,寻找到完整的植物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化石多为羽片状叶以及小型叶片。 (2)这是猛犸象的化石。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猛犸象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3)这是恐龙的化石。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这种恐龙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或开阔地带。 (4)1974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东非古人类化石,起名为露西。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方式。露西生活在约300万年前,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人们还绘出了露西的复原像。 2.在一些古代生物灭绝的同时,有些古代生物却存活下来。这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被称为活化石。 讨论你知道的活化石 大熊猫、珙桐、银杏、香果树、云杉、中华鲟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些生物灭绝了,有些生物生存了下来,初步理解适者生存道理。三、讨论交流(预设15分钟) 为什么有些生物灭绝了,有些生物生存了下来? 适应环境变化。 (1)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5000万年前出现了始祖马,经过进化,到了3500万年前,进化成了渐新马,渐新马经过2000万年的进化,进化成了中新马,到了100万年之前,中新马进化成了现代马。 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体形越来越大,马的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始祖马前足4趾,后足3趾。现代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着地,便于飞快奔跑。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四、搜集证据得出结论(预设5分钟) 人类进化历程 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在漫长的年代里,人类经历了古猿、能人、直人、智人的进化过程。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智人种。 1.观察图片并上网收集相关信息,记录他们的主要特点。 2.比较、分析南方古猿—能人一直立人一智人发生了哪些变化,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最明显的变化是脑容量越来越大了,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学会制造工具,再到火的使用等,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先进。 行走方式的变化应该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得出结论: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五、拓展应用(预设5分钟) 1.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想一想,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会怎样?如果没有变异又会怎样 遗传是生物种族稳定性基础,能保持物种的延续性。生物种族不断进化,增加物种内的多样性。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 2.阅读补充资料 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 1831年12月,英国人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一次环球科学考察。在航行中,他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化石。5年的航行结束后,他回到了故土,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整理,并思索自己发现的东西。他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而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地发展着、进化着。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后来的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研究证实了进化论。六、练一练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整理材实验材料的好习惯。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