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赏对比衬托写法之妙,悟将军天子人格之真——初中语文八年级《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本色和汉文帝知人善用、宽厚贤明的“贤君”形象。2.掌握《史记》善用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人艺术教学重难点1.理解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本色和汉文帝知人善用、宽厚贤明的“贤君”形象。2.掌握《史记》善用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人艺术【学习过程】一、引用原文,导入“真”人屏显1:“嗟乎,此真将军矣!”“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问题:以上节选自《史记》两句话都是千古明君汉文帝对一代名将周亚夫的评价,用一个字来概括周亚夫的形象你会选择哪一个字?明确:“真”字。第一句即汉文帝视察细柳军营之后有感而发;第二句则是汉文帝在临终之前告诫太子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真”字体现了汉文帝对周亚夫治军有方能力的高度赞赏,对其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品质的充分信任。屏显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篇《周亚夫军细柳》来感受“真将军”风范,向周亚夫“学做真人”!二、角色朗读,再现“真”人1.请同学们揣摩文中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和语气,补在下面场景的括号空白处,并小组内同学合作分角色来进行演读。场景一地点:细柳营壁门外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天子先驱(颐指气使,傲慢,急躁,高声)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坚定不移,斩钉截铁地)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天子使者持节(郑重,正式)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场景二地点:细柳营内天子车骑疾驰壁门士吏(严肃、坚决)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按辔徐行,周亚夫持兵器上。将军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铿锵有力、不卑不亢)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身表示。天子使者(恭敬有礼)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三、比较朗读,解读“真”人学习支架1:比较朗读法,即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入比较法:或反复朗读文中不同句子找出共同规律,发现作者强调的意趣;或通过对课文原句进行增删、替换、转述前后比较朗读,品析用词之妙;或通过不同情境句子内容的对比,品味文章主旨。学习支架2:朗读除了准确把握人物神态和语气之外,还要注意把握朗读的重音和节奏,以准确表现人物的情感。1.反复朗读以下句子,找出句中反复出现词语,品味表达效果。“先驱至,不得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明确:文章中否定词“不”字反复出现5次,即便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上至周亚夫将军本人,下至军门都尉、壁门士吏都敢于对天子说“不”,由此可见周亚夫将军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细柳营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不”字反复出现,写出了汉文帝在周亚夫的军营中反复碰壁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增强文章可读性。“不”字在朗读时应当重读,以突出细柳营戒备森严的氛围。2.对比朗读,分析一下两句不同表达效果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士吏被甲,握兵刃,彀弓弩。明确:“锐”在此处是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有刀出鞘的意思;“锐”字本身有“锋利”的意思,仿佛让人感觉刀刃上寒光在闪,杀气腾腾,换成“握”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持满”指将弓箭拉到最大的程度,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突出将士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恪尽职守的形象,不宜删去。朗读过程中“锐”和“持满”这些动词都应当重读,此句以短句为主,朗读节奏宜快,营造出细柳营将士紧张备战的氛围,可见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3.比较朗读天子在霸上棘门营和在细柳营不同行军方式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明确:一“驰”一“徐”,一“送迎”一“阻拦”,对比鲜明,突出了细柳营军纪森严、将士刚正不阿品质。在朗读时“直驰入”一句语速节奏可加快,“按辔徐行”一句语速节奏可放缓,语气庄严。四、写法品鉴,学写“真”人1.《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文章哪些地方分别从情势、行为、结果三个角度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何作用?明确:①行为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奉承逢迎的行为,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②结果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2.既然周亚夫是主角,为什么周亚夫到最后才出场并且只有简短一个动作一句话,却要花大量笔墨写细柳营士兵和汉文帝的言行?明确:这是一种侧面衬托的手法。(1)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文章写细柳军士全副武装,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突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2)有知人善用、胸怀大度的明天子才会有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周亚夫人格之“真”基于汉文帝人格之“真”,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惜周亚夫并没有那么幸运,这样的贤明大度,并不是每一位君主都能做到:屏显:补充史料:“周亚夫之死”汉景帝因周亚夫多次反对自己所做决定而对周亚夫心生嫌隙。汉景帝设宴招待周亚夫吃肉但却故意不给筷子,想借此试探他坏脾气是不是改了,能不能很好地辅佐太子;顺便也想让周亚夫清楚,他能够得到现在的地位和权贵到底是谁给的。结果自然让景帝极为失望:周亚夫觉得景帝是在羞辱自己,不仅当着景帝的面呵斥管事,而且擅自离开宴席,一点都不给景帝留情面。不久之后,周亚夫的儿子为给父亲提前准备陪葬品而购买五百套甲盾却被诬告是意图谋反,景帝派人追查审问周亚夫,周亚夫因不堪受辱,绝食抗议,最终吐血而死。明确:不论君主贤明与否,周亚夫恪尽职守、直言进谏,坚守自己刚正不阿的求真精神,哪怕是要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他用他满腔赤诚的真心在历史书册上书写了“真将军”最亮丽的一笔。五、课后作业,学写“真”人古有真将军,今有真公仆、真医生、真老师、真工匠……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真”人。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焦裕禄、郑培民,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张桂梅、钟南山、李兰娟等,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正由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时代需要周亚夫,需要心中有规则,心中有责任,需要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位时代“真”人,学习《史记》对比衬托的写人手法,写一个人物介绍短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