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曹冲称象教学目标:1、识记“献、官、柱、杆、秤、宰、割、仰、舷”9割生字,书写“官、柱、杆、秤、宰、舷”6割生字,积累“官员、柱子、议论”等7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将曹冲称象的过程讲清楚。学习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问题。3、感受曹冲的智慧,了解我国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教学重点:能根据提示将曹冲称象的过程讲清楚。教学难点:学习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4课曹冲称象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一第二自然段。2、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初步了解三种方法。1、出示小组学习单。(1)轻声朗读课文3-5自然段并学习以下6个生字。gǎn chèng zǎi gē yǎng xián杆 秤 宰 割 仰 舷(3)讨论:课文讲了哪几种称象的办法?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2、反馈(1)自学生字反馈:杆:多音字 gān 较长的棍:电线杆、旗杆、桅杆gǎn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秤杆、笔杆秤:ppt认识“天平秤”“电子秤”“弹簧秤”“杆秤”。问:以上四种秤中,哪一种是古时候人用的?(杆秤的发明和使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宰:学生自由组词割:释义: 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仰:学生自由组词舷:书写指导。(2)个别朗读3-5自然段。(3)提问:课文提到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交流划出的句子。问:曹操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曹操为什么不采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2、(出示两种方法)分别朗读谁来读一读方法一?(个别朗读)(点评:强调“大”)(板书:造大秤)(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读读方法二?(个别朗读)(猜猜这个官员的身份?你再来试一试)(板书:宰大象)3、这两种办法可行吗?(出示: 方法不可行,是因为 。)方法一:有的说:“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造秤”的方法不可行,是因为……)(出示句子: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提问:你觉得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吗?)(女生读方法一,男生来回应方法一)方法二:也有的说:“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宰象”的方法不可行,是因为……)4、看看曹操对于这两中方法的反应?(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理解“直摇头”就是不听地摇头,表示不赞同这样的方法。)5、丁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女生读蓝色,男生读粉色,全班一起读红色,丁老师来读黑色的部分。)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造大秤不现实,宰大象不可能,这时,谁站了出来?(出示第四自然段)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才字变红)才表示什么?(只有,仅仅,表示曹冲的年纪很小。3、曹冲是怎么说的?老师请大家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数数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5句)其哪几句说的方法三的具体内容?(2-5)4、读读曹冲想出的办法,想想他的做法中有哪些做法令你感到奇怪或是不理解?请你在这些语句旁边打上问号。(交流疑问)让我们来看看曹冲想出的办法。(小组讨论屏幕上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5、为了叙述清楚,作者还使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请你圈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接着,然后,最后)有了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你能不能试着说说看曹冲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7、看图片以及板书,同桌一起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先讨论)(再交流)8、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9、你觉得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好在哪里 (板书: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两全其美)五 小结1、过渡小结:曹操也觉得这个办法好,你瞧(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2、当人们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在场的官员们、在一边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出示:( )的曹冲)3、今天,我们在第4课里认识了聪明的曹冲,他以石代象以船代秤,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其实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聪明的孩子,比如说12岁就做了丞相的甘罗,危急关头砸缸救人的司马光,6岁就做了《咏鹅》的骆宾王。如果你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请你回家后自己收集一些聪明人的故事,下次我们在十分钟队会上进行交流。板书: 曹冲称象造大秤 宰大象以船代称 以石代象两全其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