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分析】本文是丹安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第一至四自然段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因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第五至九自然段写了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暖和些。5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十至十一自然段是童话的结局: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第五至九自然段的情节结构类似,都是先写小女孩擦燃火柴,再写出现幻象,前两个自然段还写了火柴灭了之后的现实情景。5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从犹豫到果断,从擦燃一根到擦着一大把,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愈发深切的渴求,也表现了她现实生活的痛苦,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课文中出现了多处对比,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故事发生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不敢回那个“跟街上一样冷”的家,周边环境与小女孩处境的反差,增添了故事凄美的色彩。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妙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以乐衬哀,更让人对小女孩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寒冷的晚上赤着脚走在大街上的情景,背景中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透出灯光,有助于学生理解小女孩的形象和悲惨的处境。另一幅表现了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后和慈爱的奶奶相拥的幻象,有助于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她渴望得到爱抚、拥有幸福的愿望。【单元目标】1.认识44个生字,读准9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2.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3.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4.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学情分析】1.通过对学生的平时的观察,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学习主动性明显不强。 2.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掌握不扎实,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 3.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认识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认读7个词语。过程与方法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1——4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3. 能说出小女孩2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4. 指导学生完成部分语文练习册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小女孩的可怜、悲惨。【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1-4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2.能说出小女孩2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3.体会小女孩的可怜、悲惨。难点:1.能说出小女孩2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猜童话故事,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过这些童话故事吗?一起读读书名。这些童话都是谁写的?2.师:出示安徒生简介,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这位伟大的作家?(生读简介)3.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这里有一个生字(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挣钱 几乎 喷香 明晃晃火焰 点燃 擦燃 蜡烛开火车读词语,齐读。2.出示句子:(词语都读对了,句子会读吗?)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注意读准字音)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读出节奏感)3.整体感知。师:预习的时候大家已经朗读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小女孩( )在街上( ),因为( )而不敢回家。小女孩( )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看到了( )。最后,小女孩( )。三、学习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1.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小女孩。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2)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用“——”划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①可以联系大年夜这个时间和天气说②追问:这么冷的天,她怎么会赤着脚呢?)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读出浑身发抖的感觉)这里用了AABB的结构,强调了寒冷她在一座房子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做动作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让自己暖和一些)3.引读句子。师:多可怜的小女孩啊!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生)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本来,她还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可飞快冲过来的马车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走了。小女孩只好——(生)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一整天都在卖火柴,可是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现在的她——(生)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虽然这是大年夜的晚上,应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她却——(生)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点燃火柴)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幻象与现实。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好像看到了什么?用“~~”划出相关的句子。2.指名交流。(1)出示句子: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理解“几乎”)(2)出示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贴图片:火炉(从“暖烘烘”感受温暖,从“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感受美)朗读指导,一起分享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指名读)师:她真的看到火炉了吗?是啊,她实在太冷了,渴望有火炉让她得到温暖(板书),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师:幻象多么美好!(板书:美好)但现实是怎样的呢?(指名读)出示: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师:小女孩一下子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幻象太美好了,女生读——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现实又太残酷了,男生读——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根据板书完成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擦燃火柴的次数 幻想 渴望 现实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第二次第三次 享受节日的欢乐 痛苦第四次 得到亲人的爱抚第五次 美好的地方五、学习第6自然段。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通过现实和幻象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心中的渴望。小女孩又擦燃了第二根火柴。下面请你学着刚才老师教的方法,默读第六自然段,用“——”划出描写现实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幻想的句子。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擦燃火柴的次数 幻想 渴望 现实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得到温暖 寒冷第二次第三次 享受节日的欢乐 痛苦第四次 得到亲人的爱抚第五次 美好的地方2.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完成的表格。擦燃火柴的次数 幻想 渴望 现实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得到温暖 寒冷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吃到美味的食物 饥饿第三次 享受节日的欢乐 痛苦第四次 得到亲人的爱抚第五次 美好的地方(1)出示句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的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师:看到这只喷香的烤鹅(贴图片),你会怎样?指导读出诱人的感觉。(2)出示句子: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师: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小女孩只能再一次忍受饥饿。(指名读)六、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扑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那么,接下来小女孩第三、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后又看到了哪些幻象,残酷的现实与她心中的渴望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8.卖火柴的小女孩(贴) 可怜幻象 美好 渴望 现实 残酷火柴(图片) 火炉(图片) 得到温暖 寒冷火柴(图片) 烤鹅(图片) 吃到食物 饥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