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春》 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春》
二、课程课时 2课时
三、教材内容分析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 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依 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通过 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描写顺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体会作者 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天的赞美 和歌颂,传承优秀文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1.课的类型:讲读课。
2.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读写结合 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学环节: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些美丽的画面,有什
么感受呢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感受一下他笔下的春天。”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后回答。“春天很美。” “很喜欢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引 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春天产生美好的感受,期待学习 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教学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读完课文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问题。谁来 说说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和迎春图。”
教师活动:“非常好。那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 学生活动: “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 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 者的情感。
3.精读课文,赏析语言(20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赏析文章优美的语 言。
教师活动:“我们先来欣赏春草图。请大家找到描写春 草的段落,读一读,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把小草写得很可爱。”
教师活动:“非常好。还有吗 ”
学生活动:“‘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这句话写出了春草的多。”
教师活动:“对。大家再看看春花图,这里又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呢 ”
学生活动:“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比喻;‘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是拟人;‘桃 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是排比。”
教师活动:“大家分析得很准确。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有什么作用呢 ”
学生活动:“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活动:“很好。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春风图和春 雨图,看看这两段又有哪些精彩之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课文,赏析语言,让学生体会文章 的优美之处,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体 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4.总结归纳(5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总结本课时内容。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通 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通 过精读课文,我们赏析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丽。”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回顾本课时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对课 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学环节:提问学生上一课时的内容。
教师活动:“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春》,谁 能说说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 ”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 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法 。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的学 习做好铺垫。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回忆起上一课 时的内容。
2.深入理解,体会情感(15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教师活动:“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 希望的季节,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作者可能是看到春 天的美景,心情很愉快,所以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
教师活动:“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作者在文中还表达 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大家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 的语句吗 ”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
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表 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 深层含义。
3.写作练习(20分钟)
教学环节: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活动:“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感受到 了他优美的语言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现在大家也来模仿课 文的写作风格,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可以从秋天的景色、 人物活动等方面入手,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法 。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活动:“写完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谁写 得更好。”
学生活动:学生互相交流,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写作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写出一 篇描写秋天的短文。
4.总结归纳(5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总结本课时内容。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深入理解了《春》这篇课文,体 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进行了写作练习。希望大家在今后 的学习中,多学习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回顾本课时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对语
文学习充满信心。 八、板书设计 《春》
一 、主要内容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情感表达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 、教学反思
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朗读、赏析、讨论、写作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春》这篇课文。学生在欣 赏文章优美语言、体会作者情感、进行写作练习等方面都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 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讲
解和练习;在写作练习中,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准确 和生动,需要更多的写作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 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 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写作指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 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