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猫》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分 析 《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的一篇小说, 属于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家里三次养猫的 经历,写出了自己对猫的关注。特别是对第 三只猫,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第三只猫 的故事,在作者和读者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印象和情感体验。 在作者笔下,猫与人一样,有着丰富的 感情,会有不同的性格,或活泼,或可爱, 或懒惰忧郁。三次养猫的经历都给作者带来 不同的体验;开心,快乐,怅然,愤怒,悔 恨。言有尽意却无穷,故事的背后留给人的 是深深的思考。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一波三折,易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轻松掌握故事情节, 理清文章层次;但文本背后的人情世态,生 命价值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在文本的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让
学生在文本中学到知识,以小见大,学会平 等对待生命,不要主观臆断。
学情分析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对于文章的基 本类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 阅读技巧,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处理信 息的功能,本文故事性强,学生应该是比较 感兴趣的,能够比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但本 文背后人情世态较为深奥,对于七年级的学 生来说比较难以掌握,本文应重点培养学生 在细节方面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平等对待 生命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厘清作者思路。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与描写中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平等对待生命、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文章内容,重点把握文中对猫的描写, 体会对比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会平等对待生命,善
待生命。
突破途径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学会圈画点评,结 合文章句子与作者情感,体会描写的效果。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加 强引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诵读 体验等,感受文中情感,并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教具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 文 同学们有养过猫的吗 猫是一种温驯而又可爱的动物,较为慵 懒,在不经意之间给人带来温暖与治愈。许 多人,特别养猫一族喜欢撸猫,把撸猫作为 人生的一大乐趣,可爱活泼的猫会得到大家 的喜欢,无一列外。 当然,养猫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也有伤痛。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面对一次次的分离带 来的痛苦,你会如何抉择,是否还有勇气再 次出发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 的《猫》,看一看先生在多次失去后做了怎 导入,引 发学生对 课文学习 的兴趣
样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原因促使这样的选择。
二、读课文 看猫生与死 相信同学们对本文的故事情节已经一 清二楚了,文本讲作者家养了三只猫,但在 天灾,人祸,己过之下,三只性格不一的猫, 都走向了亡失的结局。无一不令人唏嘘,请 同学们在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完成老师所给 表格。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来 历外 形 性 情在家中的 地位结 局第一 只猫第二 只猫第三 只猫
请同学们再次看到表格,通过横向纵向 检查预习 情况,考 查学生对 信息提取 归纳能力
的对比,你得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 明显看出猫在家中地位,性情不一,但 最终都是悲剧。 通过课文可以看出,三只猫的亡失都给 作者一家人带来了伤痛,但那只猫带给作者 一家人的痛苦最大 (学生自主发言) 是的,第三只猫带给作者的伤痛失最为 刻骨铭心!从文中可以看出,三只猫的亡失 带给作者的情感体验是逐渐加强的,这其中, 悲伤是慢慢升级的,到第三只猫的时候达到 顶点,所以,作者才会在文中说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可是,按道理而言,不应该是最受喜爱的失 去以后才会更难过吗 为什么在家中若有 若无,不被大家喜欢的第三只猫在死亡以后, 让作者更为难过 (学生发表观点)
三、断案 ——真与假 第三只猫的死亡作者认为是己过,所以 更加难过。到这里,就牵扯出本文中另一大 角色,芙蓉鸟,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到第 17-3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芙蓉鸟被 害案,一起找寻案件背后的真相。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案件嫌疑人: 嫌疑人犯罪证据 (1)案发前: (2)案发后: 案件初步结论 案件真凶: 案件性质: 考查学生 对课文的 把握度, 锻炼学生 的信息提 取能力
四 、 辩 驳 ——为猫正 名 同学们,这是一桩冤案!对于第三只猫 来说,从天而降的大锅不亚于窦娥的的六月 飞雪,实属无辜,但自己却无法辩驳,只能 默默忍受,忍受家人们的怀疑,斥责,忍受 主人的暴虐!同学们,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 为何第三只猫会被冤死 请同学们组进行 合作探 究,让学 生能够参 与课堂活 动,调动 学习积极
讨论,并为第三只猫正名。 (学生讨论发言) 同学们,第三只猫冤死,纵然有猫本身 不够完美的缘故,但更是因为人的主观臆断, 更是因为人本身所带的偏见。正所谓亲疏有 别,情感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这则小故事。 (展示《智子疑邻》) 同样的道理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结 果却大相径庭,这告诉我们,情感真的会影 响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而我们面对此类事 件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个人情感 左右。 性,在课 堂活动中 生成新的 知识,获 得新的情 感体验。
五 、 诉 说 冤与怨 同学们,偏爱是悲剧的帮凶,偏见则是 真相的敌人。正是因为偏见的存在,第三只 猫才会成为“羔羊”,同学们,假如你是第 三只猫,突然蒙受不白之冤,还遭受主人的 暴打,无奈之下,只能逃遁。你会做何感想 你有什么想对主人说的。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发挥想象力,替猫 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 性,锻炼 学生学习 及写作能 力。
诉说心中的冤与怨。(动手写作,自主发言)
六 、 归 纳 ——主旨与 启示 同学们,课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在作 者笔下,我们看到了性格各异,结局却相似 的三只猫,也感受到作者的怅然与懊悔,那 哪位同学能给老师归纳一下课文主旨呢 (学生归纳) 主旨:本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 历,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 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 刻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 免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同学们,作者仅仅只是为了写猫的故事吗 不,不是,作者是想通过猫的故事,给予我 们一些启示,同学们通过学习,获得了那些 启示,谁愿意说一说 启示: 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不可主观臆断。 2.对人对事应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3.要仁爱,平等地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4.冷静理智,实事求是,慎思慎行。 学生自主 归纳,让 学生真正 学有所 得,而非 嘴上说 说。锻炼 学生总结 归纳能 力。
5.要不断完善自己。
七、思 考——你的 选择 课堂的末尾,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你也在 冬天的早晨,看到一只蜷伏在你门口的可怜 而又不可爱的小猫,你会怎么办 同学们,生命脆弱且坚强,人生漫长而 短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能尊重 生命,善待弱者,都心怀阳光,内心宽容。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下课。
八、板书 板书: 1 6 . 猫 郑振铎 第一只猫病死 猫 第 二 只 猫 丢 失 对比 第三只猫冤死 “芙蓉鸟被害案” 不可主观臆断,不可自带偏见
宽容,平等对待生命,善待弱小
教学效果评 价 完成课堂预设目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并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 《猫》作为精读课文,应注重引导学生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 验,学会尊重生命是这单元的主题,在教学 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平等 对待生命。 在本次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 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教学,在结合文本的 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 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且在教学过 程中,给予学生写作的时间,锻炼了学生多 方面的能力,基本完成预设目标,且在课堂 中有了新的生成。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作为引 导者存在,在课堂中应该管住嘴,少说话,
尽量让学生多表达自己观点,且及时做出简 短而有力的评价。这点是目前我所欠缺,日 后需多加注意。 作为教师且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意 教师语言的规范与准确,在教学时,应该注 意结合课本,结合学生情况,使用专业术语, 让课堂更加严谨。 教学活动环节设置应有针对性,有目的 性,充分结合学生情况,让学生在活动中能 有所得,教学活动应避免活动的无效性。 课堂情况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变化的, 作为老师应灵活面对任何突发状况,这要求 老师具有极强的专业素养,从整体到局部都 能把控好课堂。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需要 努力加强。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从点滴出发。 最后,继续端正态度,不断学习,不断 修行,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