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把握主要内容。
2. 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重点)
3. 分析闹剧原因,感悟主旨。(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理解这场闹剧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 手法闻名于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通过这个故 事,我们将领略到贾府的奢华生活和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
二、知识备查
1. 作者及作品简介
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他历经十年创作,五次增删 而成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沉浮,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的老妇人,她与贾府的关系较为疏远。 此次进大观园,是为了感谢贾府的接济。
三、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表现如何
明确:刘姥姥看到了大观园的居室威武、布局精致、器物讲究。文中描写了贾母、王熙凤、鸳
鸯、刘姥姥等人物,他们在这场闹剧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简单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凤姐和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笑。
第三部分(第5-11段):具体描写刘姥姥在宴会上的种种滑稽表现,引发众人的大笑。 第四部分(第12段):写闹剧结束后众人的反应。
四、细读课文
1. 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具有什么特点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
“吃穿用度,环境中露贫富差距”,如“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柜子比一间房子 还大、还高”,体现了贾府的奢华。
“布局精致”,从刘姥姥的游览路线“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晓翠堂”可以看出。 “器物讲究”,如“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乌木三镶银箸、象牙镶金筷”。
找出文中惹你发笑的语句,并分析其幽默效果。 明确:
“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刘姥姥对金银箸的评价,显示 出她与贾府生活的巨大差距,让人感到滑稽。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 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刘姥姥的饭前开场白,以夸 张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引发众人的大笑。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 且得一个儿!”……满嘴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 在地上……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刘姥姥品尝鸽子蛋的过程充 满窘态,语言幽默风趣。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中对她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进行分析。
明确:刘姥姥是一个朴实、幽默、善于迎合他人的人。她的语言和动作常常引人发笑,如她对 金银箸和鸽子蛋的评价,以及饭前开场白等,都显示出她的幽默和机智。同时,她也明白自己
的角色,积极配合凤姐和鸳鸯的安排,以取悦众人。
2. 贾母、王熙凤、鸳鸯等人物在这场闹剧中有怎样的表现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她在闹剧中享受着欢乐,表现出她的富贵和悠闲。
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策划和掌控局面,她与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笑,体现了她的泼辣和 狡黠。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鬟,她协助王熙凤导演了这场闹剧,表现出她的机灵和顺从。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分析, 感受到了贾府的奢华和人物的鲜明性格。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谁能说说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有什么特 点
明确: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居室威武、布局精致、器物讲究,吃穿用度显示出贫富差距。
2. 提问:文中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明确:刘姥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朴实、幽默和善于迎合他人的性格特点让人觉得有趣; 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泼辣也让人印象深刻。
二、深入探究
1. 这场闹剧是刘姥姥自导自演的吗 为什么她会积极配合
明确:这场“笑剧”凤姐和鸳鸯是导演,刘姥姥是主角。依据如下: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 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她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第3段)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 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第4段)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刘姥姥明知道是拿她“取笑儿”,还积极配合,是因为她想哄老太太开心。刘姥姥的女婿狗 儿不争气,家业萧条,她曾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得到了王熙凤的帮助。此次她带着果蔬前来
回报,希望通过取悦众人,能继续得到贾府的关照。
2. 众人在这场闹剧中的笑态各不相同,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明确:
“黛玉掌不住,一 口茶都喷出来。湘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惜春滚到贾母 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薛姨妈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王夫人也掌不 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宝玉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 ‘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 衣裳的。”
从人物性格来看,湘云豪放,首先笑了出来;黛玉娇弱,伏着桌子。
从亲疏关系来看,宝玉是贾府最受宠的男孩子,惜春是宁国府的最小的姑娘;空间关系上, 宝玉和贾母坐一桌,惜春和另外几个姑娘坐一桌。
从人物关系来看,王夫人是当家主母,向来是沉稳端庄的形象,面对这场闹剧,对王熙凤 或夸或贬都不太合适,所以只能是用手指着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作为贾家常客,她是吃过了饭 来的,只坐在一边吃茶,这时喷出一口茶来合情合理。
“地下”的人的笑态:“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这是概写; 一个“躲”,一个“蹲” 贴合仆人的身份,不能像主人们那样肆无忌惮;“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可见仆
人们虽然觉得好笑,却不忘服侍笑闹中的主人们。
3. 作者通过这场闹剧想要表达什么
明确:这场闹剧表面上是为了哄贾母开心,实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刘姥 姥作为一个穷苦百姓,在大观园中受尽嘲笑,却不得不迎合众人以求得生存。而贾府的众人则 在奢华的生活中寻求乐趣,对刘姥姥的处境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作者通过描写这场闹剧,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三、写作手法分析
1.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
语言描写,如刘姥姥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等话语, 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幽默和朴实。
动作描写,如刘姥姥拿起箸来的动作,以及众人的笑态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神态描写,如“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等,表现了贾母的开心和对惜春的喜爱。
2. 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如“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柜子比一间房子还大、还高”等,不仅展 现了贾府的奢华,也为刘姥姥的表现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四、语言风格赏析
1.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 找出文中你认为语言运用精彩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明确:如“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刘姥姥的这句话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她对金银箸的不适应,同时也体现了她的朴实和幽默。
五、课堂总结
1.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历,展现了贾府的奢华生活和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 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
2. 强调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六 、布置作业
1.这场闹剧过后,众人有何反应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和描写。
2. 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节,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片段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