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 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3. 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双线结构等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智取生辰纲”的巧妙之处。
(2)分析杨志和晁盖等人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并能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 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智取生辰纲》就是选自 这部小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文学常识介绍
1.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宋江领 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 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也写出了起 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三、生字词积累
1. 出示生字词
(1)趱行 (zǎn) 嗔 怒 (chēn) 虞候 (yú) 恁地 (nèn)
(2)怨怅 (chàng) 区气(òu) 朴刀(pō) 省得(xǐng)
(3)逞辩 (chěng) 聒噪 (guō) 啰兜 (zào) 面面厮觑 (qù) 2.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3.解释词语意思
(1)趱行:赶路。
(2)嗔怒:恼怒。
(3)恁地:这样地,如此。
(4)怨怅:怨恨。
(5)区气:使人生气。
(6)逞辩:卖弄口舌。
(7)聒噪:声音杂乱,吵闹。
(8)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四、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取的故事。
2. 梳理小说情节
(1)小说围绕“生辰纲”展开了哪些情节 明确:开端: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
发展:晁盖等人商议智取生辰纲。
高潮:杨志等人中计,生辰纲被夺。 结局:杨志失陷生辰纲后走投无路。
(2)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7段):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出发,交代生辰纲的来历、押送路线以及 内部矛盾。
第二部分(第8- 14段):写晁盖等人密谋策划,准备劫取生辰纲。 第三部分(第15-21段):写杨志等人在黄泥冈中计,生辰纲被夺。 第四部分(第22段):写杨志失陷生辰纲后走投无路。
五、分析人物形象
1. 杨志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他的形象特点。
明确: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小心谨慎但又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人。他接受押送生辰纲的任 务后,多次变更行期,时时小心,处处提防;但他对待下属非打即骂,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2.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 他们的形象特点又是怎样的
明确:晁盖等人精心策划,乔装贩枣,巧妙下药,成功劫取了生辰纲。他们足智多谋、团结协 作、机智勇敢。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水浒传》的相关文学常识,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分析了杨 志和晁盖等人的形象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取的故事。
2. 提问:杨志和晁盖等人的形象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小心谨慎但又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人;晁盖等人足智多谋、团 结协作、机智勇敢。
二、深入探究
1.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多次描写了天气炎热的环境,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
酷热难行”“正是六月初四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 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等,这些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突出了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的艰难,也为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
提供了有利条件。
2.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 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明确:双线结构揭示了矛盾冲突,塑造了人物性格。明线展示了杨志的小心谨慎和内部矛盾, 暗线表现了晁盖等人的智谋和团结。同时,双线交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明确: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杨志的“杨 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表现了他的粗暴蛮横; 晁盖等人的“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等动作描写, 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和默契。
4.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小说通过描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揭示了农民 起义的必然性。同时,也赞扬了晁盖等人的智慧和勇气,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
三、拓展延伸
1. 如果你是杨志,你会如何押送生辰纲
明确:如果我是杨志,我会更加注重团队的团结和协作,与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内部矛 盾的激化。同时,我会根据天气和地形等情况,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赶路。在遇 到可疑情况时,我会更加谨慎地处理,不轻易相信他人。
2.吴用等人的智谋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什么启示
明确:吴用等人的智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善于思考,制定合理的计划,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 情。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小说的主题、写作手法以及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 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布置作业
1. 阅读《水浒传》中与杨志相关的章节,进一步了解他的性格和命运。
2. 学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场景或刻画一个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