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作者的观点。2.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本文论点。3.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深入体会议论文的严谨论证。4.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感受求异思维,懂得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联系学习 和生活实践,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本文论点。(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2. 教学难点(1)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深入体会议论文的严谨论证。(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看这幅图(展示课件中一幅具有多种解读的图片),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 生回答)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幅图,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像我们 解决问题时,往往不止一种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看看作者 是如何论述创造性思维的。二、作者简介罗迦 · 费 · 因格(1948-至今),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 司” 的创立人与总裁,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他的名 言是:“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主要作品有《当头棒喝》 《创造性纸牌》《在屁股上踢一脚》等。他曾为许多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三、字音教学1.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请大家齐读这些词语(展示词语): 探求 (tàn qiú)创意(chuàng yì)压榨 (yā zhà) 根深蒂固 (gēn shēn dì gù)2. 再读这些词语:行之有效 (xíng zhī yǒu xiào)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héng)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3. 继续读: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汲取 (jí qǔ)渊博(yuān bó)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 的论点。明确: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 地进行各种尝试”“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 小的想法”“人人都具有创造力”。本文的论点是: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人人都具有创造力。2. 抓住中心句,理清文章层次。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通过分析一道数学题答案的多样性,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一个”的观点,并指出生活中很多情况都需要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新的方法,这有赖于创造性 思维。第二部分(4-12段):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和有无创造性的区别。第三部分(13段):总结全文,强调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鼓励人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五、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文章开头从一个数学问题入手,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开头从一个数学问题入手,引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这样的 开头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也自然地引出了关于创造性思维的 讨论。2.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相关信息,学习了生字词,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明确了文章的论 点和论证思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文章的细节,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备 条件。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讨文章是如何论证这些观点的。二、再读课文,分析论证1.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举例论证。如列举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 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创造力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如先从反面阐述“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 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阐述“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探求第二种答案或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使说理全面而 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道理论证。如引用“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 自己具有创造力”,有力地证明了“有创造力的人和没有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和权威性。2.第7、8段的两个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明确:第7、8段的两个例子,即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 ·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 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论证了“创造力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 度和意识”的观点。3.文中的设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如“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这个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使文势 有变化,起波澜;突出了问题的关键,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创造性思 维必备条件的论述,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再如“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 这个设问句,同样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了关于创造力的讨论,引出下文对有无创造力区别的 论述。三、深入探讨,理解内涵1.作者是如何论述“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如列举伽利略、瓦特、富尔顿等伟大人物在年轻时就具有创造力的 事例,以及鲁班、黄道婆等普通人也具有创造力的事例,说明不仅伟大人物有创造力,一般的 普通人也有创造力,从而论证了“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观点。2.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要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 、拓展迁移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列举几个正面或反面的事例证明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观点。 明确:正面事例: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有 “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明了蒸汽机。反面事例:有些企业因循守旧,不注重创新,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五、课堂小结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今后的 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六、布置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一篇短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