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主题式教学——主题一:考古发现与可信史料(课件、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历史主题式教学——主题一:考古发现与可信史料(课件、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1、课本、导学案
2、双色笔(黑色+红色/蓝色)+默写本
3、调整为上课状态的你
请做好课前准备!
考古发现与可信史料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远古人类化石及遗迹遗物示意图,回顾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2.通过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对比,知道我国可信史的开端,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通过对二重证据法的初步应用,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可靠证据。
1.阅读教材P4-7,按照史料相关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材料一进行排序。
材料一:
一、上古的呼唤
古人类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约3万年
约70—20万年
约100万年
约160万年
约170万年
云南
元谋县
陕西
蓝田
湖北
郧阳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郧县人
蓝田人
图3(距今约170万年)、图2(距今约70-20万年)、图1(距今约3万年)
2.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谈谈你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
图1: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
图2:北京人能够制造打制石器,过着采集狩猎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材料一:
一、上古的呼唤
古人类 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主要 特征 生产 生活 工具制造: 打制石器 体质特征:保留猿的特征,能直立行走 工具制造:打制石器(制作技术比较成熟,能采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 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 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差不多
工具制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情况:人工取火
地位或研究意义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对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原始 人群 时间 地点 体态 特征 生产 工具 生产 方式 生活方式 火的 使用 观念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采集狩猎 天然火
山顶 洞人 距今3万年 爱美观念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
群居
人工取火
一、上古的呼唤
古人类 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云南 元谋县 陕西 蓝田 湖北 郧阳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距今时间 约170万年 约160万年 约10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3万年
主要特征 生产生活 工具制造: 打制石器 体质特征:保留猿的特征,能直立行走 工具制造:打制石器(制作技术比较成熟,能采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 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 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差不多
工具制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情况:人工取火
地位或研究意义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摘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我们今后研究古史……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摘自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
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传说的认识。
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
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可为研究历史提供参考,但其真实性需借助其他考古发现进行论证。
二、远古的传说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材料四:
材料四中“典册”的主要载体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龟甲和兽骨。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成熟文字,证明了商朝历史的真实性,是我国可信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端
三、信史的曙光
材料五:
从材料五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能够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说明“地下之新材料”的史学价值。
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
考古发现的文物等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验证,去伪存真。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
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
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
好选择去( )
A.① B.② C.③ D.④
2.“……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
3. 史书《世本》中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主要表明(  )
A.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B.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
C.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 D.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
D
B
D
4.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史记 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5. 如图为甲骨文“春”“夏”“秋”“冬”四字。这些文字表明(  )
A.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
B.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A
C授田英才学园政史组课堂作业纸 设计:齐新宇
主题一:考古发现与可信史料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远古人类化石及遗迹遗物示意图,回顾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2.通过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对比,知道我国信史的开端,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通过对二重证据法的初步应用,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可靠证据。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材料一:
1.阅读教材P4-7,按照史料相关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材料一进行排序。
2.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谈谈你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
【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材料二: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摘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我们今后研究古史……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摘自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
1.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传说的认识。
材料四: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
2.材料四中“典册”的主要载体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五:
铭文解读: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
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韩非子》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古史新证》
3.从材料五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能够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说明“地下之新材料”的史学价值。
【理清脉络,建构体系】
【巩固检测,迁移运用】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 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
A.① B.② C.③ D.④
2.“……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
3. 史书《世本》中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主要表明(  )
A.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B.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
C.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 D.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
4.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史记 殷本纪》的记载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5. 如图为甲骨文“春”“夏”“秋”“冬”四字。这些文字表明(  )
A.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
B.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1-2课题 主题一:考古发现与可信史料 课时 1 课时
学习目标: 料料料
1.通过识读远 古人类化石及遗迹遗物示意图,回顾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2.通过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对比,知道我国信史的开端,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通过对二重证据法的初步应用,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可靠证据。
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甲骨文的地位及影响
难点:二重证据法的应用
导入设计
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作为近年文博界的顶流,向世界展示了青铜文明的多元一体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发
现是我们了解历史、追古溯今的必由之路,从中我们能获取怎样的历史信息?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运用史料,还
原历史的本貌?
新知建构
问题
学习活动(对应学习目标,教师高精点拨的预设及嵌入评价双色笔标注)
(任务)
任务 1:回顾材料一:
我国境内早
期人类的基
本史实
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P4-7,按照史料相关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材料一进行排序。
活动2:学生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谈谈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
教师点拨:列表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特点。
任务 2:辩证材料二: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
看待传说的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
历史价值 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摘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我们今后研究古
史……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摘自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
活动 3:学生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并谈谈对传说的认
识。
教师点拨: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可为研究历史提供参考,但其真实性需借助其他考古发现进
行论证。
任务 3:了 材料四:
解我国信史
活动 4:学生结合所学,思考材料四中“典
的开端,初
册”的主要载体,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步学会利用
二重证据法
印证史实。
材料五:
活动 5:学生从材料五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能够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说明“地下之新材料”的
史学价值。
教师点拨:考古发现的文物等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验证,去伪存
真。
知识结构化或思维图示:
上古的呼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考古发现
与可信史料 远古的传说
信史的曙光:甲骨文(时间、地位、影响)
达标证据设计: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 房,该片将视线放到
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 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
类的生活,那 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
A.① B.② C.③ D.④
2.“……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
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 4 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
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
3. 史书《世本》中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距今约 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
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主要表明
( )
A.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B.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
C.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 D.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
4.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史记 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5. 如图为甲骨文“春”“夏”“秋”“冬”四字。这些文
字表明( )
A.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
B.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