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松鼠教材分析:《松鼠》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写的一篇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说明文。文章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然后具体、生动地介绍了松鼠“乖巧、驯良”的生活习性,最后简洁介绍松鼠的繁殖特点。本文作为前一篇说明文《太阳》的延伸与发展,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截然不同。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从语言风格来看,《太阳》一文语言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具文学色彩。学习本文,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提取与处理主要信息的能力,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驯、矫”等生字,理解“驯良、矫健、帽缨”等3个词语。2.初读课文梳理作者围绕松鼠介绍了哪几个方面,并分条记录。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体会文中的语言魅力,及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的语言魅力,了解说明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同学们,今天带来一位可爱的小伙伴。(播放视频)我们春芽电视台最近推出了一档节目《动物专栏》,需要招募解说员,近期我们将要向小朋友介绍森林中的小精灵——松鼠,刚才你们看到的视频目前还没有解说词,需要你们写一篇关于松鼠的解说词,希望小朋友踊跃参加,期待你们的精彩展现。介绍松鼠的解说稿怎么写呢?相信你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一定能将松鼠介绍的活灵活现。出示课题,齐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2.学生交流3.总结:我们通过分段梳理并记录的方法,了解了每个自然段作者介绍的内容,课文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时间、行为特点、筑巢搭窝、其他习性方面介绍了松鼠。三、精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语言魅力(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学习任务一(1)读一读: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圈一圈:作者描写了松鼠哪些外形呢?圈画相关信息。(3)议一议:作者如何将松鼠的外形漂亮写清楚的呢?同桌两人交流讨论。2.学生交流(1)随文理解“驯良、矫健、帽缨(出示图片)”。(2)重点体会:松鼠的尾巴、进食的姿势。(了解打比方的说明方法)(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3.总结: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让我们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松鼠小巧可爱的模样。(二)对比阅读,体会语言风格过渡:同样是描写松鼠的外形特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对比阅读出示: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示:学习任务二读一读:同桌两人对比读一读这两段文字。想一想:两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3)议一议:如果为开篇的视频配解说词哪个更好呢?为什么?2.学生交流3.总结:《中国大百科全书》主要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确、简洁明了的语言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而《松鼠》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用生动形象语言,给我们展现了可爱的小松鼠。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用到不同的场合。(三)根据视频解说松鼠的外形特点四、初试身手出示:学习任务三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试着写一写将课文《白鹭》2-5自然段改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清楚白鹭的外形特点。板书:点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