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主要人物和议论文常识。2.掌握生字词,提升默读速度;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解读标题,划分文章结构。 3.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4.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结构。(2)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2. 教学难点(1)体会夹叙夹议和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 展示抗战时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有许多国际友人 给予了中国支持和帮助。2. 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筹经费辗转数国,唤起国际支持的故事,引出一个被他的精 神所感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3. 提问: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要纪念他 明确:白求恩是一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人。纪念他是为了缅怀他的事迹,赞扬他的精神,并号召 大家向他学习。二、了解作者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作品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 展示毛泽东的相关作品,如《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 咏梅》《七律 ·长征》等。3. 提问:从毛泽东的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能感受到他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信心等。三、背景资料介绍1. 讲述白求恩逝世的背景以及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的情况。2. 说明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并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3. 提问: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对你有什么触动 明确: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 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四 、文体知识讲解1. 介绍议论文的特点,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2. 讲解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区别,以及如何归纳论据。3.说明议论文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论证方式和论证结构。4. 提问:在你看来,议论文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 明确:议论文的核心是论点,因为论点是文章的核心观点,论据和论证都是为了支持论点而存 在的。五、字音字形学习1. 展示生字词,如“冀”“派遣”“殉职”“动机”“狭隘”“极端”“热忱”“冷清” “纯粹”“佩服”“高明”“鄙薄”“出路”“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等。2. 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注意发音准确。3.讲解生字词的字义,如“漠不关心”“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等。4. 提问:你能用这些词语造句吗 试试看。明确:例如,“他对工作总是漠不关心,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避免拈轻 怕重,要勇于承担责任。”“他的行为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她总是见异思迁, 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六、解读标题1.引导学生思考从文章的标题中可以知道哪些内容。2.分析标题中“纪念”“白求恩”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3.提问:你认为纪念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明确:纪念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传承他的精神,让他的品质和精神影响更多的人。七、整体感知1.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中心句(论点),归纳各段要点。2.示例第一段的中心句和要点,引导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段落。3. 提问:课文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总体上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第一段前部分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在第 一段后部分及第二、第三段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在第四段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 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八 、文章结构分析1. 展示文章的结构框架,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2. 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3. 提问: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能够突出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同时也便于 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九、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文体知识、字音字形、标题解读、整体感 知和文章结构。2. 强调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 十 、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深记忆。2. 思考白求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现实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有哪些。2. 展示文章的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回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二、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3段,找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白求恩同志高贵品质的相关文 字。2.填写表格,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在对工作的态度、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对工作的要 求等方面的不同。3. 提问: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 必要性。三、手法归纳1. 讲解“叙”和“议”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议论文中夹叙夹议的写法。2. 以第1段为例,分析先叙后议的写法,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共产 主义精神。3. 提问:第2、3、4段是如何夹叙夹议的 明确:第2段,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 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他的精神。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 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 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第4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 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 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四 、赏析句子1. 展示句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 感动。”2. 提问: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每个人都佩服白求恩,都 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语气极其强烈,更斩钉截铁。3. 展示句子“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 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4. 提问:“只”和“仅”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只”饱含只见过一面的遗憾,“仅”饱含仅回过一封信的惋惜和愧疚,表达了作者对 白求恩逝世的遗憾与沉痛。5.展示句子“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6. 提问:五个“一 个…… 的人”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这个句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五个句子构成排比,依次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阐述了要怎样“大有 利于人民”,由短而长,气势磅礴,感情真挚。五、思考探究1. 除了夹叙夹议和对比,文章还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①正侧结合。“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 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 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②引用。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 说明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突出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六 、主旨把握1.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即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而不幸殉职 的感人事迹,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 精的精神,并号召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的这些精神。2. 提问: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白求恩精神 明确: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努力工作,追求卓越,无私奉献, 以实际行动践行白求恩精神。七、写作风格分析1.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了、准确有力等。2. 讲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如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等。3. 提问:你认为这样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对表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帮助 明确: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易于理解,准确有力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构清晰、 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写作特点能够更好地突出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文章的主旨。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比手法、夹叙夹议、句子赏析、写作手法和主旨把握 等。2. 再次强调白求恩精神的伟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九、布置作业1.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2. 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