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依法行使权利》一课教学活动设计01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法治教育部分,内容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利(4.2.03)。主要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的要求。本课是在第一单元介绍过宪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作为公民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公共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锻炼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同时为下一课怎样依法履行义务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理念的积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立足教材,深挖教材,教材中的资源都非常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力求找到教材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活化教材。0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与他人,与国家及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从而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且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按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国历来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但存在忽视法治教育的倾向,这直接导致一些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淡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不强。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法治教育不仅事关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还事关公民素质的提高。03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活动分析,知道权利行使的界限,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角色体验,了解维权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权,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04重难点确立及突破策略教学重难点:1、如何依法行使权利2、如何依法维权突破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对比分析来突破重难点。05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06教学过程(一)大话维权,新课导入活动一:大话维权。导课部分引用了一个维权案件,初步掌握学生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案件还原:奇奇的妈妈参加某公司网上促销活动,购买了一套座椅按摩垫,却一直没收到货……学生思考:你如果你是奇奇,你会给妈妈什么样的建议?给学生设置了具体的情景,引出维权话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维权见解,并对他人的做法展开评论,教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肯定正确的做法,指出做法中的错误或不当,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日常维权行为的反思。最后,给出案件的结果:奇奇建议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虚假宣传及欺诈等行为。经调解,该公司向奇奇的妈妈返还了货款,并予以赔偿。在此,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出一些消费维权的建议。正值3月,记住这样的一个日子:3.15消费者维权日;这样的一个电话:12315消费申诉举报电话。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案件情境,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正当途径、运用合法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纠纷,懂得要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权益,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依法行使权利》,为后续的教学的展开做好情感铺垫。《依法行使权利》(板书)活动二:情景再现奇奇在从学校返回的路上听到小A、小B、小C对自己的不友好议论。回到家里,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添油加醋把这件事情发布了一个帖子。这时候,出现了几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网友在帖子下面附和奇奇同学。最后,热心正直又懂法律的正正同学刷到这个帖子,并且私信了奇奇同学……共同讨论:问题1.奇奇认为的自由是什么?问题2.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是否属于公民的权利?为什么?问题3.奇奇发表的言论有什么危害?问题1: 奇奇认为的自由是随意发表言论的自由。问题2: 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微博等渠道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言论自由要在合法的范围内!问题3: 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甚至可能违法。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如饮醍醐 法学家霍姆斯说:你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说的是:自由是要受必要的法律限制的,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所以说:任何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依法。二、权利的行使有界限深入思考:“发表言论不能随心所欲”与“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是否相违背?知识拓展:言论自由≠绝对自由得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知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不得用言论进行反革命宣传、反革命煽动; 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 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行使申诉、 控告和检举权利的公民,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禁止非法拘禁、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秘密等。设计意图:通过查阅宪法,让学生知晓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的限制性规定,明确权利边界,自觉遵守法律。(三)维护权利守秩序活动三:一波三折在吃瓜网友们的煽风点火之下,奇奇越想越气,她觉得自己特别委屈,越说越多......第二天,奇奇发现自己的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等全部被网友们人肉搜索出来了。这个时候奇奇私信正正。下面是他们两人的对话。奇奇:“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正: “不可以乱来”奇奇:“不,我也要把他们人肉出来,去找他们讨个说法。”正正:“不是的,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同时也要依法维护权利” 。思考:奇奇同学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甚至可能发展到财产权、个人生活安宁等合法权益被侵害。思考: 奇奇同学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如果你是奇奇同学,你会如何选择?选择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选择二:选择法律的帮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 进行。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知识一:如何依法行使权利?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不能滥用权利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思考:如果奇奇同学一开始就按照法定程序来维护权利,结果可能怎么样? 有利于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出示四组图片: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如果能够守程序,就会避免很多不和谐因素的出现 ........知识点二:守程序的意义、要求是什么?意义:遵守正当的程序,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 , 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四:维权方式探究在正正的劝说之下,奇奇认识到自己在网络上随便发表言论的行为是不对的,经历了人肉搜索的奇奇决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小组合作探究:奇奇和网友们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知识点三:如何依法行维权?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权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接下来对四种维权方式进行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设置了一个课堂刮刮乐的互动小活动。每组可自主进行选择,每一张刮开之后都会显示一种维权方式,这有点探寻宝藏的感觉,有点小紧张,有点小惊喜,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乐于参与。(1)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要求: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以小组自学、查阅、讨论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并呈现在任务单上;自学、查阅、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汇报形式不限。为了更好的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发了任务单和活动要求。引导学生群策群力,此时,我会融入各个小组,倾听他们的意见,参与他们的交流,适时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2、小组汇报展示学生接下来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单,进行小组汇报展示,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和补充,教师适度点评,分别给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完成合作探究任务。最后教师适度总结和补充。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奇奇通过正确的维权方式圆满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她深感学会依法维护权利的重要。此时,她的舅舅也正在为维权的事情发愁。事情是这样的:学生掌握了四种维权方式后,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会不会应用呢,在此为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进行学以致用的模拟演练。活动五:《维权进行时》学以致用 :奇奇的舅舅张某在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张某前往厂家查找原因,厂家经过检查认为播种机无质量问题,但由于交付机器时未进行试机,未能发现出种口被堵挡。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故事创编:请同学们出谋划策,续编案情发展,自导自演,角色体验《维权进行时》。A.角色体验:剧本1 和解B.角色体验:剧本2 调解C.出现纠纷 调解无效 仲裁 诉讼设计意图:对知识进行学以致用的落实。在对教材案例进行重组的基础上, 通过角色体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解决纠纷的方式,请以学生的视角出谋划策、续编案例,体验维权程序,落实重难点。 引发学生对所采用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全面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化解纠纷。 自己的亲人涉及纠纷,感性与理性碰撞,考验自觉守法的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拓 展 延 伸你还知道其他的维权方式吗? 求助热线,公民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提供的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信访,公民以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 等形式向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问题; 从单位、社会团体获得帮助,等等 。(五)法治中国,全民守法:观看视频,情感升华设计意图: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通过观看视频,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认同法治中国,自觉尊法守法,依法行使权利。07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板书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既梳理了知识又巩固了知识,也实现了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总结。08 拓展实践作业观看或参与一次旁听庭审活动,了解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增强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设计意图:作业布置设置了两个层次,观看或参与,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条件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参加旁听庭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引导学生增强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锻炼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09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非常注重活动设计中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通过案例分析、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探究、情景讨论等活动,学生“身临其境”,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较好。注重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培养。但学生探究的深度不够,如情景问题的探究,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问题本身,缺乏对所反映问题深层次的思考,这些地方教师应多加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