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第1课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 追求生命的高度 健全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思想 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不同影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人生的旅途,鲜花与荆棘同在,坦途与坎坷交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 生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课时。
课件展示:
(1)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
(2)自主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活动一:课件展示视频。
(1)思考:对待相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态度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消极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人们意志消沉。
(2)请联系实际生活,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你对人生态度的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消极的人生 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从而心灰意冷、消极懈怠。我们应当努力拥有积极的人
生态度。
(过渡)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2. 活动二: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率真豁达,纵使人生起伏,仍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生活。这种人生态度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苏轼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他和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苏轼却泰然 处之,并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诗词,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认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让 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体味更多的生活乐趣;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 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
结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
3 . 活动三:课件展示材料“爱迪生发明电灯”。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 “你已经失败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 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经过几千次的实验,他终于成 功了。
思考: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着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作风,做任何 事情都会精益求精,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
结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认真务实。
4.活动四:阅读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思考:“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提示:我们应该用勤奋的态度对待人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勤奋进取的人不会满足现状、贪图安逸,而是勤学上进、追求卓越。
结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勤奋进取。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视频小故事、人物事例探究,理解了人生态度的内涵,懂得了不同的人 生态度具有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学会自我反思,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 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让自己走得更坚定。
四 、板书设计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的含义 不同人生态度的影响 积极的 消极的 乐观向上
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认真务实 勤奋进取
五、教后反思
第2课时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学目标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调控情绪, 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 的能力 健全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 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知道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在 哪些方面,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有句古话:“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 九。”那么我们如何对待人生的这些“不如意”,又如何走到“如意”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件展示:
(1)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
(2)自主学习内容。
二 、讲授新课
1. 活动一:课件呈现教材P92 “生活观察”。
学校开展了一场关于顺境、逆境的辩论赛,双方观点如下。
顺境能够帮助我们更快达成 目标,更有利于成长。
逆境激励人们勇毅前行,更 有利于成长。
提问: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 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 是双重的,关键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 的顺境和逆境
2. 活动二:感悟“顺境”与“逆境”。
教师:同学们,请联系实际生活,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你认为什么是顺境,什么是逆 境。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顺境通常是由于外部环境或机遇等因素带来的顺利发展。逆境指不顺利的境 遇,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3. 活动三:观看视频《骄傲的将军》,说说我们应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顺境。
学生自由回答。
答案提示:面对顺境,需要我们戒骄戒躁,居安思危。
教师总结:身处顺境时,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同时,我们要有 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结论: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需要我们顺境不骄。
4.活动四:出示毛泽东、莎士比亚相关名言,进一步领会“顺境不骄”。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过渡)教师:学习了这么多正确对待顺境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学习有关逆境的内容。
5. 活动五:阅读教材P93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提问:这段话中提到的人物是如何对待逆境的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逆境中前行,需要我们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结论: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需要我们逆境不馁。
6.活动六:课件展示2023年杭州亚运会男子接力决赛视频。
思考:中国队和日本队对待比赛的态度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
观看视频后,出示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中日两队面对比赛的态度:日本队提前庆 祝胜利,骄傲自满被反超,中国队虽然落后,但奋勇向前顺利反超勇夺冠。
教师:顺境和逆境可能会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同而相互转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 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7.活动七:完成作业。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我们走好人生路。请搜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的 事例,完成下表,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人物 主要事迹 对你的启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顺境与逆境的解读,了解了顺境与逆境是人生历程中的两种不同境遇 ,我们要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四 、板书设计
(
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顺境不骄
要有忧患意识,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逆境不馁
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顺境和逆境
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对人生的作用
顺境和逆境的关系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对待
)
五 、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