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如诵读、翻译、理解等。3. 理解课文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论述,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4. 感受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2)理解各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2. 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 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就是记录了我国古代 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2.那么,孔子是谁呢 (展示孔子的画像)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诸多方面。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主要依据。2.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 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三、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4. 全班齐读课文。四、字词教学1. 展示生字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 (yùn)吾日三省吾身 (xǐng)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思而不学则殆 (dài) 一箪食 (dān)曲肱而枕之 (gōng) 逝者如斯夫 (fú)匹夫不可夺志也 (fū) 博学而笃志 (dǔ)2. 讲解重点实词: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愠:生气,恼怒。省:自我检查、反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肱:胳膊。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笃:坚定。3. 讲解重点虚词: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思而不学则殆(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4. 句子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是很愉快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明确: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明确: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不感到 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 又不越过法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明确: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 自己的学业)有疑惑。”五、课文讲解1. 第一章提问: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 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提问: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明确:“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 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2.第二章提问: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 明确: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强调要加强自 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 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 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提问: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 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六、课堂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的前两章,了解了孔子和曾子的思想,掌握了一些 文言词汇和句子的翻译。2.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朗读课文,背诵前两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学生《论语》的相关知识和前两章的重点实词、虚词及 句子翻译。2. 请学生背诵前两章。二、课文讲解1.第三章提问: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明确: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 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提问: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明确: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提问: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2. 第四章提问:“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说说你的看法。明确: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 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 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 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3.第五章提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 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 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 解是很精辟的。4.第六章提问:颜回的品质是怎样的 明确: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他的品质是高尚的。“一箪 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体现了颜回的高尚品质。5.第七章提问:孔子认为学习的兴趣有哪几种层次 明确:孔子认为学习的兴趣有三种层次,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是指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好之者”是指对学习有兴趣;“乐之者”是指以学习 为乐。6.第八章提问:孔子提倡的“安贫乐道”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明确:孔子提倡“安贫乐道”,他认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他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这种境界体现了 孔子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7.第九章提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态度 明确:体现了孔子虚心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自己的 老师,要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8.第十章提问: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 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 间。同时,这里也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 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 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 就,就会落伍。9. 第十一章提问:“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什么 明确: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 个“不可”,态度鲜明地表明了一个人要有志向并要坚守志向。10. 第十二章提问:子夏强调要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你如何理解 明确:子夏认为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 德就在其中了。多考虑“当前的事情”,就是要脚踏实地,关注当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三、写作手法与语言风格讲解1. 写作手法语录体:《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语言简洁明了,多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言论表达深刻的思想。排比:如第二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运用排比句式, 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曾子自我反省的内容。对比:如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通过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的对 比,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2. 语言风格简洁凝练:《论语》的语言简洁明快,不冗长繁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富有哲理:书中的许多言论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通俗易懂:语言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使读者能够轻松领会其中的含义。四、课堂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的后十章,深入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2.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品德修 养。五、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论语》十二章。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论语》中某一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300字左 右的短文。3. 阅读《论语》中的其他章节,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