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4七上·合江期末)读图“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面积大约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 万平方千米
2.下列地点可以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北极点
3.小宋和小唐两人从赤道出发,小宋向北行,小唐向西行,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出发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出发点
C.只有小宋能回到出发点 D.只有小唐能回到出发点
(2024七上·合江期末)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I海洋所包围,在中生代时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哥白尼 D.魏格纳
5.图中表示“泛大陆”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6.下列因素不会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
A.地球自转 B.人类活动 C.地壳运动 D.海平面升降
(2024七上·合江期末) 2021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关注海洋健康、守卫蔚蓝星球”。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8.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为11034米)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 在海底地形中,容易发生火山的是(  )
A.海沟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大陆架
(2024七上·合江期末)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则正好相反,所以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不同季节气温各有高低。下图为世界局部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甲、乙两地纬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两地的气温分别为(  )
A.10℃ 20℃ B.0℃ 10℃
C.0℃ 20℃ D.-10℃ 10℃
11.这说明在此图中同纬度地区(  )
A.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B.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海洋与陆地气温相同 D.内陆气温高于沿海
12.据此判断此图的绘制月份为(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2024七上·合江期末)2020年12月8日,测量登山人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的“新身高”为8848.86米。测量人员分别在珠峰海拔5300米,5800米和6500米处建设了5G基站满足珠峰上4K和VR高清直播要求。测量人员发现珠峰不同部位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珠峰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该地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地形因素、高原山地气候 B.海陆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
C.纬度因素、地中海气候 D.地形因素、温带海洋气候
14.从珠峰海拔5300米处到6500米处,气温的变化情况(  )
A.降低7.2℃ B.升高6℃ C.升高7.2℃ D.降低6℃
15.珠峰降水较多的地方是(  )
A.山地背风坡 B.山地迎风坡 C.山顶地区 D.山麓地区
(2024七上·合江期末)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在北京延庆赛区举行。读延庆赛区冬奥村附近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冬奥村所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鞍部
17.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海拔约为(  )
A.1280米 B.1350米 C.1510米 D.1630米
18.运动员从冬奥村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参加比赛,其行进的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向东北南西南 D.自西北向东南
(2024七上·合江期末)当地时间7月2日,在第68届贸易和发展理事会上,19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将韩国从原来的“发展中国家集团”升至“发达国家集团”。韩国成为联合国贸发会议自1964年成立以来,首个国际地位变更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医疗水平 B.教育水平 C.发展水平 D.地域分布
20.目前,与韩国同属于“发达国家集团”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朝鲜 C.日本 D.印度
21.小徐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2024七上·合江期末)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对农业、民居影响很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气候对农业影响很大,受气温影响,咖啡、香蕉、榴莲等多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所有地区
23.秘鲁首都利马终年高温,年降水量约29毫米,当地建造的土坯房墙体厚实,有利于(  )
A.防御暴雨 B.抵御高温 C.防寒保暖 D.防御外敌
(2024七上·合江期末)2022年,零陵区全年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7.4‰(数据来源:永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依据以上数据可知,零陵区202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1.70‰ B.13.10‰ C.6.97‰ D.-1.70‰
25.以下情况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①人口老龄化②交通拥挤③劳动力短缺④住房紧张⑤就业压力大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④⑤
26.(2024七上·合江期末)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本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   、   。
(2)写出下列各点的地形部位名称:B   ;C   ;D   。
(3)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其中容易受山洪影响的是   (A或B)。
(4)丙村在乙村的   方向;若在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   米。
(5)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
(6)①处河段的流向是   。
(7)因该地区有丰富的   资源,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在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水电站。
27.(2024七上·合江期末)【环球航行】2023年9月6日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501周年纪念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不仅开创了新航线,还解决了对地理形状的争议。今天,我们沿着麦哲伦船队的路线,开启环球航行之旅。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的关于地球形状的结论和全球海陆面积比例。
(2)说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并比较其面积大小。
(3)写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4)现在我们可以沿图中虚线进行环球航行,大大缩短航行距离。写出该航线穿过的①②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其地理意义。
28.(2024七上·合江期末)郴州某中学在地理课堂上开展以“关于气候的那些事儿”为主题的实践小组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下表是同学们收集到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罗马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单位:气温/℃,降水量/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7.6 8.2 12.2 14.8 18.8 21.1 23.1 23.9 20.8 16.8 14.4 13.5
降水 81 95 80 62 51 20 2 18 63 85 105 99
(1)根据材料一回答:山东济南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其气候特征是   。
(2)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因为伦敦属于   气候(填字母),全年降水均匀,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
(3)根据材料二信息,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将某同学绘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4)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罗马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小兰的注意,你认为这则报道可信吗?并说明理由。
29.(2024七上·合江期末)【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在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识图,找规律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探究二读材料,探原因
人口稠密的地方集中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而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如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区,人口较为稀疏。
(2)从世界人口分布疏密来看,A、B两地属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区,从海陆位置角度写出其人口稠密或稀疏的原因________;①、③两地属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区,从自然条件角度写出①地人口稠密或稀疏的原因________。
(3)说出上图中某地景观最可能在图示甲、乙两地中________地看到,原因是该地________。
探究三明问题,析结果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②大洲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地球的大小;纬线和纬度;特殊的纬线
【解析】【点评】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约4万千米。
1.A、4万千米是赤道的周长,A错误;
B、6371千米是地球的半径,B错误;
C、5.1亿平方千米是地球的表面积,C正确;
D、96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的领土面积,D错误;
故答案为:C。
2.4万千米即8万里,是赤道的周长,图中位于赤道的是甲,故甲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A正确;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乙地、丙地、北极点长度均小于4万千米,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小宋向北行,只能达到北极点,小唐向西行,能回到出发点,D正确,ABC错。
故答案为:D。
【答案】4.D
5.B
6.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都是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其中地壳的变动造成是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4.A、哥伦布是发现了新大陆,与大陆漂移假说无关,A错误;
B、麦哲伦环球航行,与大陆漂移假说无关,B错误;
C、哥白尼是提出了“日心说”,与大陆漂移假说无关,C错误;
D、魏格纳是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5.A、 ④是“泛大陆”的第二个阶段,A错误;
B、“泛大陆”是指地球陆地连为一个整体,与③图吻合,B正确;
C、 ②是“泛大陆”的第三个阶段,C错误;
D、 ① 是现如今的大陆分布呈现,D错误;
故答案为:B。
6.A、地球自转不会引起海陆分布格局的根本变化,A符合题意;
B、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围湖造田都会引起海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地壳运动会引起海陆变化,如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高原,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平面升降也会引起海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7.A
8.A
9.C
【知识点】四大洋;地表形态的变化;海底的主要地形
【解析】【点评】(1)北冰洋是地球四大洋之一,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是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洋。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
(2)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3)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8.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为11034米)位于太平洋,菲律宾附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9.大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跃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所以,在海底地形中,容易发生火山的是大洋中脊,C正确。海沟 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发生火山很少,A错误。大陆坡和大陆架很少发生火山喷发,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B
12.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
【解析】【点评】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
10.读图可知,甲地的气温为0℃,乙地的气温为10℃,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则正好相反, 同纬度地区,甲陆地气温低于乙海洋气温,故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冬季的1月份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夏季的七月份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图中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所以此图的绘制月份为1月份,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A
15.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地区差异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3.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的“新身高”为8848.86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影响珠峰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因素,该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气温岁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从珠峰海拔5300米处到6500米处,海拔升高1200米,故气温的变化情况是降低120053001000.6=7.2℃,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珠峰降水较多的地方是山地迎风坡,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6.B
17.C
18.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16.A、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A错误;
B、冬奥村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
C、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C错误;
D、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是鞍部,D错误;
故答案为:B。
17.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海拔在1400~1600米之间,最有可能是1510米,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从冬奥村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参加比赛,其行进大致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9.C
20.C
21.B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点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主;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A、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误
B、朝鲜属于发展中国家,B错误;
C、日本属发达国家,与韩国同属于“发达国家集团”,C正确;
D、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D错误;
故答案为:C。
21.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 说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B正确; 没有体现国际竞争激烈、 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AC错误;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没有各成一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2.A
23.B
【知识点】五带划分;聚落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秘鲁首都利马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22.咖啡、香蕉、榴 为热带作物,故咖啡、香蕉、榴梿适合生长在热量充足的热带地区,A正确;温带、寒带地区气温低,不适宜热带植物生长,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A、 年降水量约29毫米, 降水稀少,A错误;
B、 秘鲁首都利马终年高温, 土坯房墙体厚实具有隔热效果,为了抵御高温,B正确;
C、全年高温,不需要防寒,C错误;
D、 防御外敌 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4.D
25.D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人口若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口若增长过少过慢,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这些欧洲国家,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24.零陵区全年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7.4‰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陵区202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5.7‰-7.4‰=-1.7‰,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5.②交通拥挤、④住房紧张、⑤就业压力大 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D正确; ①人口老龄化、 ③劳动力短缺属于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6.【答案】(1)丘陵;平原
(2)山谷;山峰;山脊
(3)100;B
(4)东南;750
(5)②
(6)东北流向西南
(7)水能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低于500米,最小值低于100米,故本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平原。
(2) B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C位于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位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A点海拔为250米,B点海拔为15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50-150=100米。图中B处为山谷,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容易受山洪影响。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丙村在乙村的东南方向;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若在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 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1.5×500米=750米。
(5)②线路虽然距离长,但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安全,故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③线路距离虽然短,但是穿过等高线,坡度大,修建难度高、工程量大,不安全。
(6)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可判定①处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7)在①处修建水电站是因为这里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一般低于500米,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读图等高线最大值低于500米,最小值低于100米,故本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平原。
(2)读图可知,B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常有河流发育。C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山峰),D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A点海拔为250米,B点海拔为15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50-150=100米。图中B 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容易受山洪影响。
(4)读图可知,图上有纬度,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丙村在乙村的东南方向。看线段式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若在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 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1.5×500米=750米。
(5)读图可知,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理由是②线路虽然距离长,但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安全。③线路距离虽然短,但是穿过等高线,坡度大,修建难度高、工程量大,不安全。
(6)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结合图示海拔信息,可判定①处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7)读图可知,在①处修建水电站是因为这里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
27.【答案】(1)地球是一个球体。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约为7:3。
(2)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面积大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3)北美洲、南极洲;北冰洋。
(4)①为苏伊士运河,它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②为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西班牙向西出发,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船队1522年完成了航行,返回西班牙。 四
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七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北美洲和南极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未经过北冰洋。
(4)图中①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②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点评】 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读图可知,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西班牙向西出发,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船队1522年完成了航行,返回西班牙。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3)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北美洲和南极洲。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北冰洋。
(4)为了缩短欧洲与亚洲、欧洲与美洲、大洋洲的地理距离等原因, 加强各洲之间的往来,人们开辟了两条重要的人工运河。图中①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被称为东方最伟大的航道之一;②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8.【答案】(1)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C
(3)答案见下图
(4)可信,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济南地处北方地区,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A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B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C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故对应B。
(2)伦敦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C。
(3)根据表中数据补充完成,如图所示:
(4)意大利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区,故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可信。
【点评】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济南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C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故图中能反映济南气候类型的是B。
(2)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冬季降水量较多,多阴雨天气,所以说在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3)根据表格数据把缺失的1、2、10、11、12月的降水量和气温绘制、补充完整即可。绘图如下:
(4)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可信。
29.【答案】(1) 人口分布不均
(2) 稠密 位于沿海(临海)地区 稀疏 处在干旱的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3) 乙 纬度高,气候寒冷
(4) 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2)A地位于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口稠密,B地区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人口稀疏。①是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过于干旱,③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两地人口分布稀疏。
(3)图中甲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终年高温;乙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气候终年寒冷。图中是因纽特人的冰屋,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寒冷的北极地区。
(4)②大洲是欧洲,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点评】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人口较为密集;赤道附近的平原地区过于湿热,热带沙漠地区过于干旱,极地地区过于寒冷,都不适合人口居住。
1 / 1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4七上·合江期末)读图“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面积大约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 万平方千米
2.下列地点可以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北极点
3.小宋和小唐两人从赤道出发,小宋向北行,小唐向西行,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出发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出发点
C.只有小宋能回到出发点 D.只有小唐能回到出发点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地球的大小;纬线和纬度;特殊的纬线
【解析】【点评】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约4万千米。
1.A、4万千米是赤道的周长,A错误;
B、6371千米是地球的半径,B错误;
C、5.1亿平方千米是地球的表面积,C正确;
D、96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的领土面积,D错误;
故答案为:C。
2.4万千米即8万里,是赤道的周长,图中位于赤道的是甲,故甲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A正确;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乙地、丙地、北极点长度均小于4万千米,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小宋向北行,只能达到北极点,小唐向西行,能回到出发点,D正确,ABC错。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合江期末)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I海洋所包围,在中生代时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哥白尼 D.魏格纳
5.图中表示“泛大陆”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6.下列因素不会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
A.地球自转 B.人类活动 C.地壳运动 D.海平面升降
【答案】4.D
5.B
6.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都是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其中地壳的变动造成是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4.A、哥伦布是发现了新大陆,与大陆漂移假说无关,A错误;
B、麦哲伦环球航行,与大陆漂移假说无关,B错误;
C、哥白尼是提出了“日心说”,与大陆漂移假说无关,C错误;
D、魏格纳是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5.A、 ④是“泛大陆”的第二个阶段,A错误;
B、“泛大陆”是指地球陆地连为一个整体,与③图吻合,B正确;
C、 ②是“泛大陆”的第三个阶段,C错误;
D、 ① 是现如今的大陆分布呈现,D错误;
故答案为:B。
6.A、地球自转不会引起海陆分布格局的根本变化,A符合题意;
B、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围湖造田都会引起海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地壳运动会引起海陆变化,如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高原,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平面升降也会引起海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合江期末) 2021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关注海洋健康、守卫蔚蓝星球”。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8.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为11034米)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 在海底地形中,容易发生火山的是(  )
A.海沟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大陆架
【答案】7.A
8.A
9.C
【知识点】四大洋;地表形态的变化;海底的主要地形
【解析】【点评】(1)北冰洋是地球四大洋之一,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是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洋。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
(2)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3)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8.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为11034米)位于太平洋,菲律宾附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9.大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跃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所以,在海底地形中,容易发生火山的是大洋中脊,C正确。海沟 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发生火山很少,A错误。大陆坡和大陆架很少发生火山喷发,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4七上·合江期末)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则正好相反,所以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不同季节气温各有高低。下图为世界局部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甲、乙两地纬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两地的气温分别为(  )
A.10℃ 20℃ B.0℃ 10℃
C.0℃ 20℃ D.-10℃ 10℃
11.这说明在此图中同纬度地区(  )
A.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B.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海洋与陆地气温相同 D.内陆气温高于沿海
12.据此判断此图的绘制月份为(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答案】10.B
11.B
12.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
【解析】【点评】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
10.读图可知,甲地的气温为0℃,乙地的气温为10℃,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则正好相反, 同纬度地区,甲陆地气温低于乙海洋气温,故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冬季的1月份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夏季的七月份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图中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所以此图的绘制月份为1月份,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合江期末)2020年12月8日,测量登山人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的“新身高”为8848.86米。测量人员分别在珠峰海拔5300米,5800米和6500米处建设了5G基站满足珠峰上4K和VR高清直播要求。测量人员发现珠峰不同部位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珠峰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该地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地形因素、高原山地气候 B.海陆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
C.纬度因素、地中海气候 D.地形因素、温带海洋气候
14.从珠峰海拔5300米处到6500米处,气温的变化情况(  )
A.降低7.2℃ B.升高6℃ C.升高7.2℃ D.降低6℃
15.珠峰降水较多的地方是(  )
A.山地背风坡 B.山地迎风坡 C.山顶地区 D.山麓地区
【答案】13.A
14.A
15.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地区差异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3.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的“新身高”为8848.86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影响珠峰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因素,该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气温岁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从珠峰海拔5300米处到6500米处,海拔升高1200米,故气温的变化情况是降低120053001000.6=7.2℃,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珠峰降水较多的地方是山地迎风坡,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合江期末)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在北京延庆赛区举行。读延庆赛区冬奥村附近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冬奥村所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鞍部
17.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海拔约为(  )
A.1280米 B.1350米 C.1510米 D.1630米
18.运动员从冬奥村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参加比赛,其行进的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向东北南西南 D.自西北向东南
【答案】16.B
17.C
18.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16.A、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A错误;
B、冬奥村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
C、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C错误;
D、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是鞍部,D错误;
故答案为:B。
17.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海拔在1400~1600米之间,最有可能是1510米,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从冬奥村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参加比赛,其行进大致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合江期末)当地时间7月2日,在第68届贸易和发展理事会上,19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将韩国从原来的“发展中国家集团”升至“发达国家集团”。韩国成为联合国贸发会议自1964年成立以来,首个国际地位变更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医疗水平 B.教育水平 C.发展水平 D.地域分布
20.目前,与韩国同属于“发达国家集团”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朝鲜 C.日本 D.印度
21.小徐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答案】19.C
20.C
21.B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点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主;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A、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误
B、朝鲜属于发展中国家,B错误;
C、日本属发达国家,与韩国同属于“发达国家集团”,C正确;
D、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D错误;
故答案为:C。
21.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 说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B正确; 没有体现国际竞争激烈、 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AC错误;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没有各成一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合江期末)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对农业、民居影响很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气候对农业影响很大,受气温影响,咖啡、香蕉、榴莲等多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所有地区
23.秘鲁首都利马终年高温,年降水量约29毫米,当地建造的土坯房墙体厚实,有利于(  )
A.防御暴雨 B.抵御高温 C.防寒保暖 D.防御外敌
【答案】22.A
23.B
【知识点】五带划分;聚落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秘鲁首都利马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22.咖啡、香蕉、榴 为热带作物,故咖啡、香蕉、榴梿适合生长在热量充足的热带地区,A正确;温带、寒带地区气温低,不适宜热带植物生长,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A、 年降水量约29毫米, 降水稀少,A错误;
B、 秘鲁首都利马终年高温, 土坯房墙体厚实具有隔热效果,为了抵御高温,B正确;
C、全年高温,不需要防寒,C错误;
D、 防御外敌 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合江期末)2022年,零陵区全年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7.4‰(数据来源:永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依据以上数据可知,零陵区202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1.70‰ B.13.10‰ C.6.97‰ D.-1.70‰
25.以下情况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①人口老龄化②交通拥挤③劳动力短缺④住房紧张⑤就业压力大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24.D
25.D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人口若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口若增长过少过慢,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这些欧洲国家,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24.零陵区全年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7.4‰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陵区202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5.7‰-7.4‰=-1.7‰,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5.②交通拥挤、④住房紧张、⑤就业压力大 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D正确; ①人口老龄化、 ③劳动力短缺属于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6.(2024七上·合江期末)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本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   、   。
(2)写出下列各点的地形部位名称:B   ;C   ;D   。
(3)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其中容易受山洪影响的是   (A或B)。
(4)丙村在乙村的   方向;若在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   米。
(5)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
(6)①处河段的流向是   。
(7)因该地区有丰富的   资源,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在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水电站。
【答案】(1)丘陵;平原
(2)山谷;山峰;山脊
(3)100;B
(4)东南;750
(5)②
(6)东北流向西南
(7)水能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低于500米,最小值低于100米,故本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平原。
(2) B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C位于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位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A点海拔为250米,B点海拔为15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50-150=100米。图中B处为山谷,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容易受山洪影响。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丙村在乙村的东南方向;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若在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 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1.5×500米=750米。
(5)②线路虽然距离长,但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安全,故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③线路距离虽然短,但是穿过等高线,坡度大,修建难度高、工程量大,不安全。
(6)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可判定①处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7)在①处修建水电站是因为这里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一般低于500米,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读图等高线最大值低于500米,最小值低于100米,故本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平原。
(2)读图可知,B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常有河流发育。C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山峰),D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A点海拔为250米,B点海拔为15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50-150=100米。图中B 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容易受山洪影响。
(4)读图可知,图上有纬度,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丙村在乙村的东南方向。看线段式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若在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 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1.5×500米=750米。
(5)读图可知,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理由是②线路虽然距离长,但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安全。③线路距离虽然短,但是穿过等高线,坡度大,修建难度高、工程量大,不安全。
(6)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结合图示海拔信息,可判定①处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7)读图可知,在①处修建水电站是因为这里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
27.(2024七上·合江期末)【环球航行】2023年9月6日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501周年纪念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不仅开创了新航线,还解决了对地理形状的争议。今天,我们沿着麦哲伦船队的路线,开启环球航行之旅。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的关于地球形状的结论和全球海陆面积比例。
(2)说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并比较其面积大小。
(3)写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4)现在我们可以沿图中虚线进行环球航行,大大缩短航行距离。写出该航线穿过的①②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其地理意义。
【答案】(1)地球是一个球体。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约为7:3。
(2)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面积大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3)北美洲、南极洲;北冰洋。
(4)①为苏伊士运河,它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②为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西班牙向西出发,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船队1522年完成了航行,返回西班牙。 四
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七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北美洲和南极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未经过北冰洋。
(4)图中①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②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点评】 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读图可知,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西班牙向西出发,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船队1522年完成了航行,返回西班牙。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3)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北美洲和南极洲。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北冰洋。
(4)为了缩短欧洲与亚洲、欧洲与美洲、大洋洲的地理距离等原因, 加强各洲之间的往来,人们开辟了两条重要的人工运河。图中①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被称为东方最伟大的航道之一;②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8.(2024七上·合江期末)郴州某中学在地理课堂上开展以“关于气候的那些事儿”为主题的实践小组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下表是同学们收集到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罗马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单位:气温/℃,降水量/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7.6 8.2 12.2 14.8 18.8 21.1 23.1 23.9 20.8 16.8 14.4 13.5
降水 81 95 80 62 51 20 2 18 63 85 105 99
(1)根据材料一回答:山东济南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其气候特征是   。
(2)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因为伦敦属于   气候(填字母),全年降水均匀,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
(3)根据材料二信息,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将某同学绘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4)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罗马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小兰的注意,你认为这则报道可信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1)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C
(3)答案见下图
(4)可信,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济南地处北方地区,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A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B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C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故对应B。
(2)伦敦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C。
(3)根据表中数据补充完成,如图所示:
(4)意大利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区,故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可信。
【点评】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济南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C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故图中能反映济南气候类型的是B。
(2)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冬季降水量较多,多阴雨天气,所以说在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3)根据表格数据把缺失的1、2、10、11、12月的降水量和气温绘制、补充完整即可。绘图如下:
(4)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可信。
29.(2024七上·合江期末)【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在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识图,找规律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探究二读材料,探原因
人口稠密的地方集中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而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如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区,人口较为稀疏。
(2)从世界人口分布疏密来看,A、B两地属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区,从海陆位置角度写出其人口稠密或稀疏的原因________;①、③两地属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区,从自然条件角度写出①地人口稠密或稀疏的原因________。
(3)说出上图中某地景观最可能在图示甲、乙两地中________地看到,原因是该地________。
探究三明问题,析结果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②大洲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
【答案】(1) 人口分布不均
(2) 稠密 位于沿海(临海)地区 稀疏 处在干旱的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3) 乙 纬度高,气候寒冷
(4) 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2)A地位于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口稠密,B地区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人口稀疏。①是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过于干旱,③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两地人口分布稀疏。
(3)图中甲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终年高温;乙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气候终年寒冷。图中是因纽特人的冰屋,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寒冷的北极地区。
(4)②大洲是欧洲,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点评】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人口较为密集;赤道附近的平原地区过于湿热,热带沙漠地区过于干旱,极地地区过于寒冷,都不适合人口居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