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2参与民主生活课件(4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3.2参与民主生活课件(4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新知导入
你行使过这些民主权利吗?
自主学习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必要性、要求?
01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途径)?
02
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03
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04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
05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行使民主权利
小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
运用你的经验
九年级学生小泽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于是小泽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这一情况。不久,这家网吧被依法取缔了。
1.你怎样看待小泽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行为?
小泽的行为是正确的,他积极关心社会事务,参与民主生活,有很强的公民意识。是具有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的体现。
2.小泽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反映问题?
向人大代表反应、向有关部门反映、向新闻媒体反映、利用网络在政府网站上反映。
探究新知
1.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内涵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①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②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探究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必要性、要求?
公民参与的途径与形式是什么?
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
探究新知
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回顾:
人大代表人民选
选好代表为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大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探究新知
(1)民主选举
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A.地位:
B.形式:
应选人
选民
县、乡两级代表
县级以上代表
选民
选民代表
候选人
应选人
一个岗位
一个候选人
候选人
一个岗位
多个候选人
从选民角度划分
从候选人角度
探究新知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有人说,对于国家大事于我们百姓太遥远,谁当选无所谓。如果我去选,谁能给我带来好处,票就投给谁;谁有能力,票就投给谁;谁跟我关系好,票就投给谁。你如何看待这样的选举? 社会生活中需要参加投票选举,在“投谁一票”的问题上有以上几种说法。
(1)民主选举
思考:你同意上述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C.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
积极、主动、理性参与选举。
D.要求:
探究新知
比较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从选民角度)
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优点
局限性
适用范围
①更直接反映民意,实现选民意志;②更好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③加强了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
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
②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探究新知
民主选举
探究新知
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说说理由
谁当选和我没关系,不去投票
谁能带来好处,
票就投给谁
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谁弱势,票就投给谁
谁有能力,
票就投给谁

(3)民主选举的原则: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4)公民参与的态度:
积极、主动、理性参加民主选举。
归纳新知
(1)民主选举
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①地位:
②形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公开、公平、公正
③原则:
积极、主动、理性参与选举。
④要求:
探究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是什么?
探究新知
探究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是什么?
⑵ 民主协商
协商村里卫生问题
⑴地位: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
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⑵途径与方式: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
探究拓展
易混易错点:
选举民主与民主选举、协商民主与民主协商
选举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形式,侧重于通过选举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利益维护。
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侧重于选举的方式和过程。
选举民主与民主选举
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形式,侧重民主形式。
民主协商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侧重发扬民主。
协商民主与民主协商
探究新知
(3)民主决策
②要求:
①地位:
③方式: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公民广泛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式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探究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是什么?
新知拓展
了解一下保证民主决策的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参与的是普通的民众)
专家咨询制度:某些具有专业性的重大决策,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科学性。如高考改革等,需要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一般有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对公示后的群众反映、建议和举报,由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受理并予以答复。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对公示后的群众反映、建议和举报,由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受理并予以答复。
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举办方分别邀请各界代表,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探究新知
社会听证制度
活学活用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民主决策方式?
1.某市物价局开通网站充分调查了解情况和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意见。
2.习近平主席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3.某市物价局形成两个备选方案并在网上公示,集思广益。
4.某市物价局召开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对备选方案作出相关修改完善,并进行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探究新知
探究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是什么?
⑷ 民主管理
⑴地位: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
机会和渠道。
⑵意义: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
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探究新知
(5)民主监督
①地位:
②意义:
谁监督?
——公民
监督谁?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监督权的内容?
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①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②个人: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克服官僚主义
防止滥用权力
预防腐败
探究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是什么?
易混辨析
监督权的方式: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监督权
(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
民主监督
(对社会上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检举)
民主监督
监督权
民主决策:指就即将要出台的某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出谋划策(事前咨询)*公民只是有权利参与决策过程,没有决策权;国家决策机关拥有决策权。
如公交价格听证会等
民主监督:指就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在决策实施过程或工作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事后监督,批评、质问、评议政府、信访等)
如政府公开信息、百姓问政、政府工作报告、开通政府网站等。
可以说,公民行使监督权属于公民进行民主监督,
但不可以说,公民进行民主监督就是行使监督权。
归纳新知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哪些?
民主选举
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主协商
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民主决策
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管理
有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民主监督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探究新知
活动二:
二、增强民主意识
探究新知
2024年全国两会议案
2024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截至3月8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298件议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9235件;
2024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截至3月5日20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898件。今年的两会提案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述数据,反映了公民哪方面的意识不断在增加?
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在不断提高
探究新知
探究3: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
在家民主商议家庭旅游攻略
在学校民主选举班干部
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探究新知
探究3: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
②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探究新知
探究3: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
这些提案关注民生,顺应民意,温暖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所有的议案、提案都凝聚着代表、委员的智慧和汗水,也反映我国公民强烈的民主意识。国家将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解决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永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归纳新知
探究3: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
①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
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对社会)
②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
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对公民)
③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
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对国家)
探究与分享
社会生活中难免出现一些谣言,对此,人们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说话权利包括说错话的权利,对谣言的宽容本质上是对说话权利的保护。
有些谣言没有什么大的危害,可以宽容。
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清者自清,最好不干涉让谣言自生自灭
谣言是没有事实依据捏造的话,不能传播。
(1)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说明你的理由。
(2)互联网时代,谣言通过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
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探究分享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说明你的理由和做法。
观点:不同意上述观点。
理由: ①谣言不仅是一种不确切消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
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
②我们有说错话的权利,但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
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因为有的谣言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犯罪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
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法:对他人的谣言应该持不听、不信、不问、不传的态度;不要人云亦云,做他人
的传声筒;;更不能在自己私利的基础上去制造流言蜚语,恶意中伤他人多问
几个为什么,减少谣言传播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地减少谣言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我们从哪些方面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探究新知
4、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探究新知
探究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待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课堂小结
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民主权利
增强民主意识
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必要性,涵义及要求
3.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4.参与公共生活的要求?
5.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
课堂练习
1.“12345热线”是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的平台。小林所在小区没有无障碍通道,看到坐着轮椅的李奶奶每次出行都要两个人抬着上下台阶,他向“12345”热线反映了这一情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孩子挑食偏食没有吃饱,家长没到学校了解真实情况,就向“12345热线”反应学校伙食差,要求学校大幅度提高学生伙食水平。上述材料共同告诉我们 ( )
①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反应诉求的渠道 ②公民要严格执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 ④公民要理性、公正、客观地意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课堂练习
2、(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出现了一份“不一样”的提案———“关于在商品包装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的提案”。这份提案是由北京某中学的4名同学调研后形成的“模拟提案”转化而来的。参与此活动说明同学们( )
A.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B.科学建言献策,履行政治协商职能
C.行使政治权利,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D.依法行使立法权,增强主人翁意识
A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职能
人民间接管理国家事务
中学生没有立法权
课堂练习
3、(2024·湖北·中考真题)某社区依托“家常理短”议事平台,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发动居民参与共同治理,用心用情化解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这有利于社区居民( )
①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凝聚共识
②完善根本制度,提高治理效能
③增强民主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④参与民主生活,直接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政议政是政协的职能,居民不能参政议政
与题意无关
D
课堂练习
4.听证会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以下是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步骤,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是( )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②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 ③确定本次听证会主题 ④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⑤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④→⑤ D.②→①→③→⑤→④
课堂练习
5.(2024扬州21题,1分)某社区为缓解停车难问题,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本题 ① 处应填写( )
【参考答案】
B 【解析】考查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解题思路:该社区就停车难这一事关居民自身利益的问题召开居民议事会,多次征集意见,体现的是民主协商,B符合题意;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也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但题文对应内容未体现,AC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法治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不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D不符合题意,排除。
课堂练习
8.(2024成都14题,2分)近年来,某地不断探索党群共建共融治理体系,依托“巷邻坊”“人大工作站”等服务载体,搭建群众便捷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决策,及时掌握群众诉求、社情动态和城市治理难点问题,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这些举措( )
①扩大了居民管理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发挥了居民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
③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④切实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解析】考查点: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生活。解题思路:“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是我国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生动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发挥了居民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②正确;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该地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决策,体现协商民主,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③正确;该地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④正确;扩大了居民的民主权利说法错误,①排除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