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场景歌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认识“帆、艘”等生字,会写“处、园”等字,会写“花园、石桥”等词语,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②语言运用: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③思维能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④审美创造: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重难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教学策略:1连字成词,连词成“句”a、出示词语卡,根据生字表上的字进行组词。b、对词语卡进行分类。分为数量词与名词,再将数量词与名词进行联合,可根据需要进行色彩或标注的区分。2.试一试,再进一步:编成歌来记我们告诉小朋友,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我们可以编成歌来记。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集中识字师:请看图片,在这课中我们要会认10个生字。(课件出示课后的十个会认字)师: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会认字、会写字,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教师出示整首儿歌,把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标红。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如果我们把这些词编成一首歌来读,这些字词会更好读也更好记。学生朗读“场景歌”,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的智慧。设计意图:词语编成一首歌,用祖宗的方法,传承文化。环节二:教读“场景歌”第一节1、谈话师:同学们,平时你们身处校园,除了校园你们还喜欢去哪里?生:我喜欢公园生:我喜欢海边生:我喜欢田野、果园、山林、草地······师:同学们,你们想去的这些地方,这就叫场景”。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理解场景的含义。2.教读第一节(打样)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儿歌中的场景在哪里?”生:我觉得这一节的场景在海边。师:儿歌中的海边,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见了海鸥、帆船、生:我看见军舰和港湾。老师们可以出示一张海边港湾图。这幅图中要有海边特色,至少要有军舰,帆船、海鸥,港湾。追问:“同学们,如果让你来说一说这幅图,你会说几句话呢?师:这一节儿歌只用了简单的16个字,却巧妙地展示了海边港湾这幅场景图,这种简洁写作方式多高明啊。再来看本节几个精选组合 例1:一只海鸥/一群海鸥 这个语段是由数词、量词、名词组成的,这里的 16 个字它都是数词、量词、名词组成的。出示一只海鸥和一群海鸥的两张图,让学生来填空,填空:一( )海鸥 一( )海鸥例2:一艘军舰;一处港湾师:这两个语段请你们拼读。注意:一艘军舰中的“一”发音为"yì "第四声,一处港湾中的“一”发音为 “yí”第二声。设计意图:学习这节孩子通过拼读发现了“一”的读音不同。“一”的变调我们在一年级已经教了,这里再次复习巩固“一”的变调。例3:一条帆船;一艘军舰 出图军舰与帆船,师: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比一比。师:通过图片我们很明显就可以发现二者区别,军舰大又壮,帆船小又长。大又壮的叫“艘”,小又长的叫“条”。,老师再出示四种船:邮船、小艇、货船,画舫,让小朋友来选填一下“一条”和“一艘”。例4:由一条帆船拓展一叶扁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其美其妙。“一条”就是小又长,但它有时候不够美,“一叶扁舟”就来了,有句古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老祖宗就用了“一叶舟”,就美多了,有味道了。出图欣赏。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小舟和叶子的量词,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学习这个量词也更加精彩。3、拍手读第一节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一遍朗读一遍拍手。设计意图:在这次朗读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节奏感,将其编成儿歌的形式,使其更加容易读和记。4、随文写字书写“处”字,师:“处”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捺划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右边。环节三:学读“场景歌”第二节1.学读第二节师: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二节。师:小朋友,山村场景中都有写什么呢?生:读完我知道山村场景中有鱼塘、稻田,垂柳、花园。2.读词语让学生读一读那些特别需要在意的字。在本节中“稻田”与“花园”是我们需要认的字。3.让学生自己拍节奏再读一读。读欢快一些,体现欢乐。4.辨一辨(1)一方鱼塘教师出示两张图,一张是方形圈着形状的鱼塘,另一张是长条状的鱼塘。让孩子们选择哪个才是一方鱼塘。(2)一行垂柳教师出示两张图,一张是一棵垂柳,另一张是一排垂柳。让孩子们选择哪个才是一行垂柳。(3)一块稻田教师准备两张图,一张是一方块稻田,另一张是一片稻田。让孩子们选择哪个才是一块稻田。(4)一座花园教师准备两张图,一张是一座有立体感的花园,另一张是画面丰富的花园。让孩子们选择哪个才是一座花园。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一方鱼塘,一行垂柳,一块稻田,一座花园,四个词我们进行了辨析,学生对数量词的理解更深刻。5.随文写字书写 “园”字。师:书写“园”字注意全包围和笔顺。环节四、学读“场景歌”第三节1、学生自由试读。让学生结合前几节的学习,展开各种形式的自由试读。2、教师给予几个提示:提示一:注意“一丛”、“一群”这里我们就出图:一丛翠竹、出图:一群飞鸟、出图:一行垂柳。告诉小朋友“一”字后面跟着的量词不代表只有一个。“一丛”。“一群”、“一行”,这些量词和“一”的搭档就注定了后面的数量。提示二:进行对比除了写一座桥,还可以用其他的量词来描述桥呢?我们列举了三个描述桥的量词,主要是描述桥的"影儿",例如:一孔、一拱、一弯。出示几张桥的水中倒影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知道桥是可以有不同形态的。c、提示三:写好“群”、“桥”两个字这两个字小朋友写的时候,都是左右结构,但是“桥”字是左窄右宽,“群”字是左右相当。环节五:学读“场景歌”第四节1.学生自由试读。2.教师提示三个点):提示一:一把铜号师:为什么“铜号”是“一把”呢?(实物演示法)我们可以拿出一把“铜号”,或者外形类似“铜号”的物件都可以,学生观察发现我们在吹“铜号”的时候是用手一把握住的。我们告诉小朋友这样握的动作也成了一个量词,后面跟“握”这个动作有关的动作,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做量词。提示二:“红领巾”加引号的“红领巾”我们可以问小朋友“红领巾是说的人还是巾呢?”看图就知道了这里的“红领巾”说的是人。因此,我们告诉小朋友这种情况叫做“标志代替人”,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加双引号的原因。提示三:“一片欢笑”师:“一片欢笑”中的“欢笑”我们知道“欢笑”是动词,前面我们说,数量词后面加的是名词,但是注意,有时候“欢笑”这种动词也可以当做名词来理解。"欢笑"本来是一个动词,但是加上数量词之后,它变成了一种状况,一种融合在一起的状态。这里小朋友只要知道是一种开心的感受就可以了。3.书写生字:“铜”、“号”、“领”、“巾”四个字。4.朗读整首儿歌。课堂小结:本文运用了一系列的数量词为我们介绍了四组风景图,恭喜“一”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同时我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了生字词语宝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