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场景歌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记10个生字,聚焦“舟字旁”渗透部件归类识字的方法。(二)本课要写的汉字有“处、园、桥、群、队、旗、铜、号、领、巾”10个生字,其中“桥、群、队、旗、铜、领”为左右结构,要进一步巩固“左窄右宽、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生字书写规则;“园”为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先里头后封口;“号”为上下结构,口要写扁,横要写长;“巾”作为独体字,重点加强中间一竖的指导,写在竖中线,而且是悬针竖。(三)《场景歌》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课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课文插图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事物可能没有那么多,对课文介绍的某些场景可能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中的配图入手进行展开学习,并根据其他场景进行插图补充,辅助理解课文,从而认识汉字,感受语言的优美。(四)本课在单元整合中分别承担“部首中的故事”——“舟字旁”的归类识字及知识拓展;“场景中的练习”——在仿照课文用“数量词+事物名称的”的说话练习中,积累语言,正确运用并积累数量词。学情分析(一)多图链接 拓展说话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课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这些图画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十分熟悉,有些离生活实际较远也没有深刻体会。因此,需要补充图片来丰富教学情境,拓展学生对数量词的学习很有必要。同时,要通过设置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用数量词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并学会正确运用数量词。(二)归类识记 丰富积累学生要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本课生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舟字旁”生字的归类识记和拓展外,其他生字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因此,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会观察和分析,为自主识记和书写奠定基础。【设计意图】第一项学情分析通过思维目标和价值目标来落实,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来说景点和景物,激发想象和思考;第二项学情分析与语言目标的一、二条相匹配,要充分关注本课生字的识记和书写。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帆、艘”等10个生字,聚焦“舟字旁”渗透部件归类识字的方法。会写本课“处、园”等10个生字,进一步巩固“左窄右宽、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生字书写规则,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2)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事物。(3)了解“红领巾”的特殊含义,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4)围绕部首中的故事,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激发热爱汉字的情感。教学重点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帆、艘”等10个生字,聚焦“舟字旁”渗透部件归类识字的方法。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3.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事物。教学难点1.通过对舟字旁的部件归类识字拓展,加深对部首表意属性的认识,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激发热爱汉字的情感。2.在仿说的练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一:激趣,引入课题(3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我来说你来猜。出示三组词:第一组:海盗船 碰碰车 摩天轮第二组:蜡笔 铅画纸 小朋友第三组:老师 同学 讲台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几个场景组成的“场景歌”。板书课题:场景歌【学生学习活动】1.猜一猜这些事物让你想到了哪个场景?2.回忆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和你的同桌交流。3.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事物的猜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二:初读,整体感知(7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自由读课文,要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2.带着拼音我们会读了,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你可以自己试着读读看。3.出示练习纸,指导学生完成。4.发现特点(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2)教学量词。指导读好。(3)说说找到了哪些场景?板贴:海边 乡村 公园 活动5.指导齐读全文,重点强调是否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学生学习活动】1.指名四人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2.每一组读一节。3.去拼音读课文4.学生完成练习纸(选择正确的读音圈出来),并校对。5.齐读课文6.预设:“一”出现的特别多,齐读。7.预设:“量词”,学生读出量词的节奏。8.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梳理。9.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课文。【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老师在此给了学生一个做发现者的机会。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环节三:精读,还原场景(20分钟)【教师课堂行为】(一)出示插图:这是哪一个场景?出示: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1.学习词语:队旗 铜号(1)铜号:见过铜号吗?在图片中找一找,哦,原来是铜做的可以用口吹奏的乐器。那是怎样声音呢?(播放声音)(2)队旗:学“旗”:见到过哪些旗?在最开始的时候,每一面旗都方方正正,所以“旗”是方字旁。后来,人们渐渐地创新,把旗的形状变、变、变……就有了今天的各种各样的彩旗了。过渡:队旗,是我们少先队的旗帜呢。学“队”:队,除了少先队,我们还知道很多队伍呢!(3)红领巾:说到,一队“红领巾”,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想问问的?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摸摸脖子上的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你是一名少先队员就是一名“红领巾”,这是一队少先队员,就说一队“红领巾”,这是一组少先队员,就说一组“红领巾”,我们是一群少先队员,就说一群“红领巾”。你看,带上引号的红领巾,是多么有趣呀!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场景吧!2.想象画面:小朋友们,读这个场景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一定想到了很多他们活动的画面吧?3.多热闹的活动呀,我们也能把它读得这么热闹吗?(二)场景二:海边 1.接下来,我们去海边看一看。出示: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2.(出示画面)我们看着美丽的画面一起读!3.学习生字词:军舰 帆船(1)随机学生字“艘”:是我们今天要记住的生字补充资料:舟字旁的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吗?(319个:舱、航、舫、舮、船、艇、艁)舟:在很早以前用来指小木船,后来舟变大了,可以载很多客人,我们把它叫做“船”,慢慢地,海上出现了很多用来战斗的很大很大的船,我们就叫它“舰”“。而“艘”就专门用来指大船了。(2)对比学“帆船”出示图片,找不同。所以我们用量词“条”来说帆船。小结积累:你看,同一个量词还能用来说不一样的东西呢,真好玩儿!【学生学习活动】1.学生读这一小节。交流:这是学生外出活动的场景2.学生听铜号的声音,认识铜号,并指导认读。学生读词。 3.出示图片:国旗、军旗、党旗,认一认。学生认读各种旗的名称。 4.学生根据图片意思说一说:(示图)军人集合成队叫(军队)乐手组合在一起演奏叫(乐队)医生集合出诊叫(医疗队)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队(医生) 一队(乐手) 一队(军人) 一队(少先队员)也是一队“红领巾”。学生一起读词。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4.学生说自己脑海中想到的画面。四人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5.学生齐读,读出热闹的活动场面。 6.学生练习朗读,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8.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场景。9.学生自主识记“艘”,各自交流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学生找课文中找舟字旁的字:舰 船 指导学生认读:一艘军舰 一艘轮船 一艘潜艇 10.学生对比说说军舰和帆船有什么不一样?拓展读词:扬帆起航11.指导学生练习:我们还能说:一条( )。【设计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并展开说话,这样有效将认字、读词、说话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旗、队生字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词再次巩固,同时努力拓展链接课外知识,让学生将学习生字和词语放入更有效的大环境中,使其学有所获,学能所用。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投入参与到朗读中,这样的朗读更有效,更能激发情感。部件归类识字是本单元学习中识字的一项重点,借助舰的识记,引出舟字旁的生字加以识字,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正确”“一艘”和“一条”的用法。环节四:巩固,指导写字(10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出示:桥 队 旗 铜 领2.出示魔法圈魔法棒:要写好这些字,就要开启你的火眼金睛啦!瞧,魔法圈魔法棒告诉我们什么窍门儿 桥:撇捺要舒展 队:捺要舒展 3.拓展:《量词歌》4.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校园、海边两个场景,看到了一道道不同的风景,学到了有趣的量词。课后请你用量词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场景,看看谁能说得更多。5.评一评。【学生学习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2.学生跟着教师书空练习。3.自己写一写。反馈4.学生读《量词歌》5.课后练习说身边的量词并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画。四人小组互相评一评,比一比,看谁是五星能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左右结构生字书写的特点,以点带面,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字要领。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这种连说是一种对课文的再创造。第2课时环节1:复习,检查字词(5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场景歌》,你能根据图片用上数量词说一说么?句式:我看到了( )的( )。2.检查生字朗读。3.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读背。【学生学习活动】1.学生完成看图练说。我看到了一艘军舰。我看到了一条帆船。同桌互相说一说,并随机朗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3.看图背诵第一、第四小节。【设计意图】借助插图,用数量词+事物来说话,在初步感知中复习。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反复再现帮助识记。环节二:导悟,合探解疑(15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这节课咱们一起去感受一下田园风光。2.出示“鱼塘”、“稻田”,认读。3.出示(鱼塘、稻田图)瞧,这就是一方鱼塘,一块稻田。稻指禾苗,所以是禾字旁。4.整齐的垂柳,绿油油的稻田真美啊!不过田野中的事物多着呢,瞧,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你能按要求说么? 5.指导朗读第2小节。6.学习第三小节(1)来到美丽的花园,你又看到什么?你和小伙伴会做什么呢?(2)真美啊!在小溪边打闹,在石桥上散步,看小鸟飞出翠竹……(3)微课学习“翠”字。(4)教师指导朗读:来到花园,我们看到了——(5)你知道为什么叫一孔石桥么 看看图片,结合自己的了解说一说。(6)指导教学生字“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学生学习活动】1.用一个词概括印象中的“鱼塘”、“稻田”,指名学生回答。2.学生识记稻字,说说怎样记住它?3.学生交流图中看到的景物,根据要求完成练说:填空:一( ) 预设:一方鱼塘、一座花园、一行垂柳、一朵鲜花……4.学生了解为什么称一方鱼塘?资料补充:在古代,鱼塘都是四四方方的,所以称一方鱼塘。 5.同桌互相交流,说说:我看到了( ),我会( )补充了解:一孔石桥:古代桥造型简单,都有圆圆的一个孔,像书上的图片这样,所以叫一孔石桥。6.学生听微课介绍,学习“翠”7.学生接读:指名读——点读——齐读。【设计意图】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指导,学生对字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指导联系生活和图片说话,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 给予一定的句式交流,这样学生的语言训练指导方向更明确。资料的补充是让学生对难点的知识了解更通透,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三:积累,背诵课文(5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看着图片和填空试着背诵课文。出示数量词,补充背诵一只( ),一片( )。一艘( ),一条( )。2.拍手打节奏试着背诵。3.指导学生背诵时读出节奏感。【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自主练习背诵。 1.指名背——同桌试背——齐背。 2..学生观察田字格的位置,并根据要求和老师一起书空练习。【设计意图】设置分层背诵的练习,兼顾全体学生。拍打节奏背诵增强趣味性。环节四:写字,学习延用(15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出示:群教师示范:左右宽窄相当,两部分横画要等距,左边横画紧凑,右边横画长短不一,中横最短在横中线上侧,下横最长起笔在竖中线上。2.出示:园、号、巾教师讲解:“号”上小下大,上紧下松。3.教师提醒学生坐姿、握笔姿势。4.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谁来展示?5.你能用上数量词+事物,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么?指导学生说。6.完成课堂作业。【学生学习活动】1.说说你觉得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2.学生同桌互相练说,并书写。3.学生描红、书写全部生字,并展示评价。4.同桌按照要求,互相进行评价:一看正确;二看端正;三看美观。 5.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6.学生仿照课本样子说话。根据图片,出示句式。我会说:一( ) 【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对左右结构的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这样的方式更有效。借助句式和图片让学生仿说,这样的训练有针对性,凸显重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