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中美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课题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美术必修 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单元名称 图像之美 — 绘画艺术单元目标 从中西方绘画入手,从审美视角切入,使学生全面系统的鉴赏中西方美术作品。 分别从创作方式、创作情感、观察方法、审美视角、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中西方美术作品的不同,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体会与判断中西方美术差异,了解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围绕中西方绘画发展脉络,了解不同绘画的文化根源。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体会中西方艺术文化的多元性。从美术鉴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与道德情操,以美育人、立德树人。主题名称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第二课时《早春图——中国山水画》。在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绘画》认识的基础上,本课通过图例再次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分析中国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精神。本课鉴赏活动对北宋画家郭熙经典作品《早春图》进行重点解读、翔实分析,逐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观看方式和审美态度,体会宋代山水画的笔墨和意境之美,认识古代绘画中的人文精神。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北宋画家郭熙经典作品《早春图》进行解读、翔实分析,从观看方法、用笔用墨进行图解分析,认识中国山水画中的人文精神、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由远渐近欣赏,以靠近“原作”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笔墨山川中,感受山水画里的中国美学,通过鉴赏北宋经典山水画《早春图》初步掌握鉴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平。 (3)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认识美与自然、文化的关系,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认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价值,从未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提高审美修养,分析审美问题。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早春图》中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借此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学难点 如何将本课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使学生领会中国山水画的笔墨与作者创作意图的关系。学习条件支持 学生分为4组。布置4副精仿画作挂于教室中,学生近距离接近原作。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 入 以春天的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视频导入,并提问:1、在刚刚过去的春天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你观察到了吗?把春天细腻的划分到早春你有何印象? 出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早春图》 2、跟你想象中的早春一样么?它到底有何绝妙之处? 视频中,春季里的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过程。学生通过观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并对《早春图》观察对比,以此引发对于一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的求知欲。新 授 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早春图》初 识 出示朝代、材质、尺寸、作者。 并简单介绍。出示作者郭熙人物介绍。这一节课我们将通过《早春图》去了解我们中国山水画的冰山一角。 了解此画的出示朝代、材质、尺寸、作者。以此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早春图》的求知欲。面对一副巨幅山水我们应该如何观赏?先远观取其势后近观取其质 考察学生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先整体后局部远 观 / 取 势 描述提问:你在远观中看到了你印象中的早春了么?这副展馆之宝能否在远观中带给我们早春景象?以追问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分析总结:山由近到远S型蜿蜒而上,画面的留白:云雾、天边、溪流、湖水给人无限遐想,虚实相生、笔尽却意在——山峦气动早春景象。 描述、分析中感受构图中的山势以及“留白”手法独特的美学魅力——虚实相生。感受到远观中的早春景象。通过3D早春图视频浏览感受春回大地、山峦气动。描述提问:这与我们平时看画作有何不同感受?当我们回到画面中是否还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分析总结:在画面中视线的游走视角的变化,产生了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回到画面中感受“三远”带来不同气势的全息之美,以及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取景方式:多视角,方寸之间可表现咫尺千里。与西方风景画的单一视角形成对比。西方风景画讲求视觉的真实,追求真实美,中国山水画是心中的山水,追求意境美。 以追问式启发学生在视频中感受移步异景,以视觉经验与“三远法”相联系。在分析与解构中深入感受画面中“三远法”带来全息广博无垠的早春景象,与西方山水画对比,感受中华美学在取景方式上的独特美学魅力。总结:远观中看到是山峦气动、博大无垠的早春景象。近 赏 / 取 质 再次回想早春到底是怎样的时段。提问:你会如何描绘早春?学生联系生活描述。 总结:与诗句相联系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对比出这幅水墨的山水的绝妙之处——将如何在近赏中表现早春的?欣赏视频《早春图》的放大细节。 学生再次联系生活,拉近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描绘早春,为后续理解画家的表达方式埋下种子。描述提问:你在近赏中发现早春的线索了么?总结:诗人又说了:无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在画家的笔下人物如同豆粒般大小散落在画面的各个角落,我们能否在这13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中发现早春?通过放大的人物卡中,以同桌讨论的形式在人物活动中发现早春。出示任务:任务一:在人物活动中发现早春(提示:人物互动、表情、动作等) 学生观察并完成任务,感受画家“豆人寸马”中对生活的关注以及分毫毕现的动作、神态、人物关系中烘托的早春景象。以靠近“原作”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笔墨山川中,感受山水画里的中国美学。深游春山:走近画作,在“原作”中发现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之美。 出示任务1、2组:画中你要去何处?你的路线是怎样的? 3、4组:你周围的景物都是如何表现早春的? (提示:用笔用墨、线条、形态) 小组代表集思广益进行分享。 1、2组总结:画家郭熙为我们营造的可游、可行、可望、可居的理想山水境界,从中感受中国画自始至终傲然出世的态度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3、4组总结:在树枝的形状和树的形态中感受画家郭熙用笔用墨(蟹爪枝)所传达的张力与内劲,理解画家郭熙以景写情的表达方式。在山石中感受卷云皴所表现的呼之欲出的力量,并结合山石照片理解皴法是画家师法自然的智慧结晶,出示斧劈皴、云头皴、雨淋皴、米点皴等皴法,与生活相联系并引发思考:大美五莲山你会用什么皴法?是否会因为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 以靠近“原作”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笔墨山川中,感受山水画里的中国美学,并从艺术作品出发再联系生活,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从中提取美总结: 画中虽无桃红柳绿但在画家的笔墨之下处处生机盎然。深 赏 / 取 意 早春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你觉得《早春图》画的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么?出示时代背景。感受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写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评 价 你会如何评价这幅镇馆之宝? 学生自我总结,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总 结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比西方风景画早了近千年,在宋代到达高峰并且在继承中不断地发展。我们这节课也只能借用《早春图》了解到中国山水画的冰山一角。 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升 华 郭熙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以其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实践和理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生逢盛世,定要不负盛世。希望同学们像郭熙一样,画好自己求学路上的早春图,画好我们新时代伟大祖国的早春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