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小小科学家》是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第一课。本单元是科学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这门学科,感受科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小小科学家》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描述科学家的工作和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特点,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研究要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二)科学思维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兴趣。(三)探究实践学会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够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尝试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并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四)态度责任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特点,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喜欢探索,但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经过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但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五、教学建议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现象。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杯子、水、盐、糖等)、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视频,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人是谁吗?他们在做什么? 通过播放科学家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小小科学家。 5 分钟认识科学家的工作(8 分钟) 1. 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简单介绍他们的主要成就和贡献。2. 组织学生讨论: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3. 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观察、思考、实验和创造。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创造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的工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事迹,认识到科学家的工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 8 分钟模仿科学家的观察(12 分钟) 1. 教师引导:科学家在工作中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吧!2.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观特征。3.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苹果,感受苹果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硬的还是软的。4. 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苹果的气味。5. 让学生用舌头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提醒学生注意卫生)。6. 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苹果,学会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科学观察的乐趣,初步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2 分钟探索科学的奥秘(12 分钟) 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苹果切成两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 让学生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猜测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苹果和一把小刀,让学生小心地将苹果切成两半,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并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4.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5. 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苹果,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它们的奥秘呢?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12 分钟总结拓展(3 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像一个小小科学家吗?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并和同学们分享。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分钟八、板书设计小小科学家科学家的工作:观察、思考、实验、创造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九、教学反思《小小科学家》是一年级科学课的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引导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观察、思考和探究。在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环节,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对科学家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模仿科学家的观察和探索科学的奥秘环节,学生们学会了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并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测,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课堂纪律的管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个别小组的学生过于兴奋,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观察和实验,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总结拓展环节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意识。在小组活动前,明确活动规则和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二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要进行充分的讲解和探究,对于非重点内容可以适当简化,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拓展。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也将进一步优化。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增加一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如科学小故事、科学游戏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将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科学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