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观念:学生通过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初步形成了物质微观结构的化学观念。这为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微粒(分子)的性质(如分子的不断运动、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学生发展了从宏观现象推理到微观本质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科学探究和理解复杂化学现象的重要基础。科学探究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观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验证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性质,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客观分析,从而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1、分子 ,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 。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1)应用①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 等生活现象。②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3、分子间有间隔(1)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2)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①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 )②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注意: ,物质体积的变化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5、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探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交流讨论】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 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化学史】阅读教材P61-62科学史话,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1)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间万物是由微小、坚硬、不可分的 构成。(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提出了原子论观点,他认为 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3)布朗运动实验: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小颗粒时,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经过多年研究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能为宏观实验所证实。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知识小结】物质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任务二】探究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阅读教材57页文字,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和 都很小。【交流讨论】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①花香在空气中扩散②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③蔗糖在水中的溶解④品红在水中的扩 散。【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2:【任务三】探究分子运动现象问题:怎样才能认识分子运动呢 预测:氨(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氨分子的运动。试剂与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不同规格的烧杯、玻璃棒等。实验:(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和烧杯B。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记录: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123结论: 。补充实验:在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冷水、热水,并分别加入少量的品红(或红墨水),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现象: 。结论: 。【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3: 。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对“为有暗香来”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2.液氢是常用的火箭燃料。下列从微观角度对氢气液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数目减少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质量增大3.“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C.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4.下列运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减小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种类改变5.注射器中密封有一定体积的空气,用力推注射器活塞,空气体积减少了。这是因为注射器内气体分子( )A.体积减小 B.数目减少 C.质量减小 D.间隔减小6.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冰刻机”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带来希望。冰刻机中的水蒸气在-130℃凝结成无定形冰膜,该冰膜能对芯片实现精细的三维微雕。下列从微观角度对水蒸气形成“冰膜的分析合理的是( )A.水分子不再运动 B.水分子间隔变小C.水分子体积变小 D.水分子发生了分解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通常情况下,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8.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固、液、气”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不断运动 B.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9.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状态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被拉伸,但很容易被压缩B.乙图状态中的分子的热运动一定比丙图中的剧烈C.丙图状态中的分子间距较大,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D.同种物质从甲图状态变成丙图状态,可通过放出热量实现10.《劝学》中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名句。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C.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还是纯净物D.“冰寒于水”是因为冰和水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11.湛江盛产菠萝蜜,尤以东海岛的菠萝蜜为佳,其清超可口,香味浓郁,下列从微观角度对“香味浓郁”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微粒在不断运动 B.微粒间有空原C.盘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D.温度越高,微管运动越快12.在靠近粉笔的粗端滴上一滴蓝墨水,然后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随着酒精沿粉笔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浅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蓝墨水是一种混合物B.相同条件下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C.颜色改变是因为墨水中物质互相反应了D.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分离某些混合物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1)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炒菜时闻到香味的原因 。1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 。15.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1)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___________(填“大”或“小”)。(2)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答案】(1)大 (2)化学【详解】(1)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的分子间隔更大;(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由固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观念:学生通过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初步形成了物质微观结构的化学观念。这为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微粒(分子)的性质(如分子的不断运动、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学生发展了从宏观现象推理到微观本质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科学探究和理解复杂化学现象的重要基础。科学探究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观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验证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性质,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客观分析,从而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1)应用①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②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3、分子间有间隔(1)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2)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①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②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5、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探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交流讨论】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 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 【答案】花香的微粒扩散到了人的鼻腔内,所以人能闻到花香;水分挥发了,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蔗糖微粒扩散到水中。【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化学史】阅读教材P61-62科学史话,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1)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间万物是由微小、坚硬、不可分的 构成。(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提出了原子论观点,他认为 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3)布朗运动实验: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小颗粒时,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经过多年研究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能为宏观实验所证实。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知识小结】物质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答案】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原子、原子;分子、原子。【任务二】探究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阅读教材57页文字,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和 都很小。【交流讨论】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①花香在空气中扩散②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③蔗糖在水中的溶解④品红在水中的扩 散。【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2:【答案】体积、质量;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任务三】探究分子运动现象问题:怎样才能认识分子运动呢 预测:氨(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氨分子的运动。试剂与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不同规格的烧杯、玻璃棒等。实验:(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和烧杯B。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记录: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123结论: 。【答案】溶液仍为无色;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溶液逐渐由无色变红色;浓氨水能使酚酞由无色变成红色;溶液变红;烧杯A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I酞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补充实验:在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冷水、热水,并分别加入少量的品红(或红墨水),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现象: 。结论: 。【答案】热水中的品红比冷水中的品红扩散快;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快。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该事实说明分子还有什么性质?【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3: 。【答案】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对“为有暗香来”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C【详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C。2.液氢是常用的火箭燃料。下列从微观角度对氢气液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数目减少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质量增大【答案】C【详解】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液体分子间隔较小,液氢是氢气的液态形式,氢气液化的过程中氢气的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质量、数目没有变化,故选C。3.“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C.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答案】A【详解】A、在造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说法正确;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大小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C、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不可能水分子停止运动,说法错误;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说法错误;故选:A。4.下列运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减小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种类改变【答案】C5.注射器中密封有一定体积的空气,用力推注射器活塞,空气体积减少了。这是因为注射器内气体分子( )A.体积减小 B.数目减少 C.质量减小 D.间隔减小【答案】D【解析】注射器中密封有一定体积的空气,有力推注射器活塞,空气体积减少了,说明注射器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减小,而分子本身的体积、数目及质量不发生变化,故选D。6.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冰刻机”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带来希望。冰刻机中的水蒸气在-130℃凝结成无定形冰膜,该冰膜能对芯片实现精细的三维微雕。下列从微观角度对水蒸气形成“冰膜的分析合理的是( )A.水分子不再运动 B.水分子间隔变小C.水分子体积变小 D.水分子发生了分解【答案】B【解析】水分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不断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水蒸气在-130℃℃凝结成无定形冰膜,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小,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所以B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水蒸气凝结成冰膜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水分子没有发生分解,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通常情况下,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答案】A【详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通常情况下,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是因为构成氧气和氮气的分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8.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固、液、气”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不断运动 B.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固、液、气”的三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的大小和质量不变,且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选D。9.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状态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被拉伸,但很容易被压缩B.乙图状态中的分子的热运动一定比丙图中的剧烈C.丙图状态中的分子间距较大,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D.同种物质从甲图状态变成丙图状态,可通过放出热量实现【答案】C【分析】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固态、气态和液态。【详解】A、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说法错误;B、乙状态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分子无固定排列,乙图状态中的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丙图中的剧烈,说法错误;C、丙图是液体分子的模型,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具有流动性,没有固体形状,有固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说法正确;D、物质由甲状态变为丙状态,即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说法错误;故选:C。10.《劝学》中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名句。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C.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还是纯净物D.“冰寒于水”是因为冰和水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A.水结成冰,冰是固态的水,水和冰均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分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C.冰是固态的水,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 D。11.湛江盛产菠萝蜜,尤以东海岛的菠萝蜜为佳,其清超可口,香味浓郁,下列从微观角度对“香味浓郁”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微粒在不断运动 B.微粒间有空原C.盘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D.温度越高,微管运动越快【答案】A【详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是食物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闻到,故选A。12.在靠近粉笔的粗端滴上一滴蓝墨水,然后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随着酒精沿粉笔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浅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蓝墨水是一种混合物B.相同条件下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C.颜色改变是因为墨水中物质互相反应了D.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分离某些混合物【答案】C【详解】A、蓝墨水含有色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由此实验可以看出;酒精分子和色素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故B正确C、颜色改变是因为色素分子运动,分散不均匀造成的,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D、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率不同,可以用上述原理分离某些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C。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1)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炒菜时闻到香味的原因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2)分子在不断运动【详解】(1)水和过氧化氢均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但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2)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1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3)分子构成不同【详解】(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15.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1)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___________(填“大”或“小”)。(2)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答案】(1)大 (2)化学【详解】(1)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的分子间隔更大;(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由固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化学九上同步探究学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化学九上同步探究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