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分析 《第 15 课 我们不乱扔》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教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了乱扔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环境卫生有一定的认知,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乱扔垃圾的行为。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引导和教育,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和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乱扔垃圾的看法和做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景视频和一段垃圾遍地的视频,让学生对比观看。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视频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3. 教师总结:“大家都喜欢美丽的自然风景,而不喜欢垃圾遍地的环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5 课 我们不乱扔》。”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对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二、讲授新课(20 分钟)1. 乱扔垃圾的危害(1)教师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如街道上的垃圾、河流中的垃圾等。(2)教师提问:“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 让学生举手回答。(3)教师总结乱扔垃圾的危害,如污染环境、滋生细菌、影响美观等。2. 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1)教师展示一些干净整洁的环境图片,如公园、校园等。(2)教师提问:“这些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感觉呢?为什么要保持环境整洁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如让人心情愉悦、有利于身体健康、体现文明素质等。3. 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垃圾。(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如将垃圾分类投放、不随地乱扔垃圾、看到垃圾随手捡起等。(3)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巩固练习(10 分钟)1. 垃圾分类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垃圾卡片和四个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游戏。2. 环保标语创作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句环保标语,如 “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 等。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环保标语,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标语。设计意图:通过垃圾分类游戏和环保标语创作,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四、课堂总结(5 分钟)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举手回答。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 15 课 我们不乱扔》。我们知道了乱扔垃圾的危害,明白了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还学会了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不乱扔垃圾的认识。五、布置作业(课后完成)1. 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并和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2. 在今后的一周内,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做到了不乱扔垃圾,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可以提醒他们。板书设计 第 15 课 我们不乱扔一、乱扔危害二、整洁重要性三、正确处理方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不乱扔垃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表现出了较高的环保意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垃圾分类游戏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此外,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多样化,如让学生制作环保手抄报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