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案

资源简介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基本内容,了解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语言,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赏析文中精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孙悟空的智慧、勇气和斗争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重点
了解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难点
体会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学习法。
学生:阅读全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注音,对课文中疑惑的地方做圈点勾画。
老师: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游记》中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小圣施威降大圣》。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将会看到小圣二郎神奉命前来捉拿孙悟空,两人斗智斗勇,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个故事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二郎神的智勇双全。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个角色,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领略到《西游记》中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奇幻的旅程吧!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漂泊到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吴承恩晚年以吟诗作画自娱,还编订了《花草新编》,著有志怪小说《禹鼎记》。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写了二郎神与孙悟空的一场激战,描述了大圣孙悟空与小圣二郎神的一番争斗变化,表现了大圣的随机应变、变化无穷和斗争的艰苦。
2.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大圣: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儿→二郎神
二郎神: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现原身
1.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
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及故事的主要内容;“小圣”指二郎神,“大圣”指孙悟空。
2.“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大圣看到妖猴惊散,有些心慌,另一方面也看出他的机智。
3.“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4.“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5.“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他”“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等动作,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变化,增强了叙述的动态感,表现了二郎神行动迅速、机智善战。
外貌描写:“朱绣顶的灰鹤”指出了颜色,把“长嘴”比作“一把尖头铁钳子”,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增强了故事的画面感。
6.第3自然段二郎神是怎么发现土地庙儿是孙悟空变的呢?请同学们说说他的思考过程。
二郎神追着花鸨(孙悟空所变)过来只看到一座土地庙儿,二郎神“仔细看之”,发现“旗竿立在后面”。他心生思考,见过的庙宇里“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这让二郎神发现了破绽,他瞬间明白这座庙宇应是孙悟空变化而成。
7.“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做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
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中一场精彩绝伦的斗法——孙悟空与二郎神的较量。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这一章节,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一同探索这两位神话人物的更多奥秘。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可以分成哪三个阶段?
(1)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
(2)孙悟空变作土地庙儿,被二郎神识破,于是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
(3)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作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了起来。
2.大圣与小圣的变化争斗共几处?分别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大圣与小圣的变化争斗有八处。法天象地的争斗;大圣变麻雀儿,小圣便变饿鹰儿扑打;大圣变大鹚老冲天,小圣便变大海鹤来嗛;大圣变鱼儿潜游,小圣变鱼鹰儿捕捉;其后,大圣分别变成水蛇、花鸨、土地庙儿、二郎爷爷,而小圣也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制服大圣。
3.为什么大圣的每次变化,小圣总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制服?
小圣集正义、孝道、忠诚、勇敢等优良传统美德于一身,他本身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还善于观察。
4.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大圣和小圣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敏、坚毅、勇敢、无畏、有正义感和反抗性。
杨戬: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神通广大。
5.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孙悟空每一次变化都是紧张中透着诙谐,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也不能体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同学们还知道有关孙悟空的哪些故事?一起来说说看吧!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孙大圣大闹天宫、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7.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启示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启示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遭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围困,大圣败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合力再次将大圣围困。
本文叙述了大圣与天兵天将鏖战败走后,与二郎神斗智斗勇的过程,描绘了大圣变动物、变庙宇等多般变化,以及二郎神的随之变化,表现了大圣的机智、敏捷,讴歌了大圣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
经过《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深感其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分析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智慧勇敢以及斗争精神。在课堂上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兴趣浓厚,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我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