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往事依依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确保学生基础知识扎实。2.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通过作者的回忆,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品读文章,能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通过分析作者追忆自己学生时代的几件事,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难点学会品读文章,能赏析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讲授法、讨论法。学生:浏览课文,把用得准确的词语、精彩的语句勾画出来,旁批自己的理解。老师:多媒体课件。2课时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共同回忆她少年时代的往事。这些往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在她的心中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于漪老师所写的《往事依依》。在这篇文章中,她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几件往事,并讲述了这些往事对她人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我相信,我们读完这篇文章后,也会被她所描述的往事所感染,体会到那些美好时光带给我们的温暖。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于漪老师的笔触,走进她的少年时代,去感受那些“依依”往事吧!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代表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1.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标注段落,理解文章大意。2.依依往事中融入了作者缕缕情思,请完成下列表格。往事 “我”的感受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身历其境,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读《千家诗》 沉浸在诗的意境和美的享受中忆两位国文老师 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铭刻在心,一生受用1.请谈谈文章以《往事依依》为题,有什么作用。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文章以对往事的回忆贯穿全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③“依依”二字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往事的依恋、不舍,给文章的回忆奠定了抒情意味。④题目新颖,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2.第1自然段中“搜索枯肠”这个词用得好,说说理由。“搜索枯肠”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下文“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文中所写的事情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3.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提到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能百看不厌,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我”用心看了,看画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在山水间徜徉,享受到无限乐趣。4.“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句话。使用四字短语和成语表达情意,用语典雅,意蕴丰富,节奏明快,形象地写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风光的由衷喜爱。5.“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简练传神地写出了国文教师读书时“入情入理”的形象,以及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解给学生的影响。6.为什么“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一方面是因老师朗诵辛弃疾词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的“悲歌慷慨”的情状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是“我”看到眼前情景,思绪飞纵古今,激发了“我”关注时代发展的情怀。7.“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句话中“凝注”一词可不可以换成“浮现”?为什么?不可以,“凝注”有“凝聚,聚结;注视”的意思,“浮现”有“显现,显露”的意思,使用“凝注”一词能把老师感动的神情写得更显眼、突出,而“浮现”只是表明呈现而已。因此不可以替换。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感受了她笔下那些充满温情的少年往事。我们一同品味了前5段中那些细腻的描写,体会了作者对于读书、听课的热爱,以及这些经历对她成长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5自然段及后续段落。1.为什么作者说“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至今难以忘怀?“镌刻”有“雕刻”的意思,在此处指这几句诗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迹很深。这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朗诵诗时“深深感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让后来的“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至今难以忘怀。2.“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的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大。3.文中第6自然段老师的教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今后应当如何去做?告诉我们的道理:语文学习要有兴趣、有热情、有情怀,要有计划,要认认真真多读好书。今后如何去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够滋润我们的心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计划地读一些好书,努力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有高尚志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4.文中第7自然段“金色的回忆”这一短语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金色的回忆”指美好、珍贵、充满阳光和正面情感的记忆。作者的年少回忆带给她深深的幸福感、自豪感。“金色的回忆”这一短语中包含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珍视和赞美。5.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化中心,指出往事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和激励。6.从本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语文学习的启示?①读书要发挥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②在吟诵中感受文字和生活的美好。③多读书,读好书;认认真真有计划地读书。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为下文回忆往事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了“我”难以忘怀的四件事: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聆听国文老师讲课、铭记老师的谆谆教导。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篇末点题,并与文章开头首尾照应。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我”对求学生涯中一些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我注重了文章的整体性和深度。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再逐步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在处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提问、讨论、引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但是我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有些学生的思考深度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