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深度复习课件5: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2课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深度复习课件5: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2课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4讲
一轮复习
第2课时(共2课时)
知识点6: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
固醇
磷脂
储能脂
结构脂
调节脂
种类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元素组成
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
与糖类相比,氧元素比例低,氢元素比例高。
一、元素组成
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
脂肪
磷脂
氧元素比例低,
氢元素比例高。
脂质
糖类
氧元素比例高,
氢元素比例低。
比较元素组成
O↓
H↑
O↑
H↓
C、H、O
C、H、O + P、N
固醇
二、脂质的种类
分子结构差异很大
通常都不溶于水,
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脂肪
固醇
磷脂
储能脂
结构脂
调节脂
种类
1.形成
1分子甘油
3分子脂肪酸
1分子脂肪
(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
+
H2C—OH
H2C—OH
HC—OH
|
|
HOOC-(CH2)n-CH3
HOOC-(CH2)n-CH3
HOOC-(CH2)n-CH3
H2C—O
H2C—O
HC—O
|
|
OC-(CH2)n-CH3
OC-(CH2)n-CH3
OC-(CH2)n-CH3
3H2O
若n=14,则脂肪的分子式为:C51H98O6
H比例高,O比例低
脂肪
2.特点
脂肪
甘油部分
可变
长度可变
饱和度可变
不变
3条脂肪酸链部分
饱和
不饱和
H2C—O
H2C—O
HC—O
|
|
OC — R1
OC — R2
OC — R3
熔点高,呈固态
(动物脂肪)
熔点低,呈液态
(植物脂肪)
R1、R2、R3
长度可相同
也可不同
脂肪酸的饱和度
人体过多摄入,
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必需脂肪酸
(人体不能合成)
饱和
脂肪酸
不饱和
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没有
双键
有一个双键
有多个双键
哺乳动物的油
植物油
深海
鱼油
3.功能
①储能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储能物质
脂肪
淀粉
糖原
植物储能物质
动物储能物质
油(液体)
脂(固体)
与糖类相比,为什么说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糖类
脂肪
CO2 + H2O + 能量
CO2 + H2O + 能量
相同质量
+ O2
+ O2
相比


有机物 元素组成 H、O比例 消耗O2 产生H2O 释放能量
糖类 C H O
脂肪 C H O
相同质量
H低,O高
H高,O低






与糖类相比,为什么说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细胞为什么以糖类为主要能源物质而不以脂肪为主要能源物质?
细胞为什么以糖类为主要能源物质而不以脂肪为主要能源物质?
①脂肪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
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
总结: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能物质,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才会分解供能。
②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脂肪的氧化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能源物质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氧化分解供能
非必需氨基酸
剩余血糖
剩余血糖
食物
必需氨基酸
食物
氧化分解供能
氧化分解供能
糖代谢障碍
糖代谢障碍
血糖低
少量转化为
血糖低转化为
血糖
糖原
脂肪
蛋白质
血糖
血糖
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
转化
合成
糖类充足时,大量转化
糖类代谢障碍时,少量转化
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特点
糖类
脂肪
某些氨基酸
(非必需)
3.功能
②保温
③缓冲减压,保护内脏
脂肪
皮下
内脏器官周围
分布于
保温作用
缓冲减压,保护内脏
体内脂肪积累过多
体重
增加
肥胖
脂肪肝
动脉硬化
高血压
磷脂
1.组成
H2C CH CH2
|
OH
|
|
OH
OH
C=
R1
R2
1分子甘油
2分子脂肪酸
OH
O
C=
OH
O
H2C CH CH2
|
O
|
|
O
OH
C=
R1
O
C=
R2
O
1分子二酰甘油
+
2H2O
H2C CH CH2
|
O
|
|
O
OH
C=
R1
O
C=
R2
O
1分子二酰甘油
1分子磷酸
O=P—OH
|
OH
|
OH
H2C CH CH2
|
O
|
|
O
O
C=
R1
O
C=
R2
O
O=P—OH
|
|
OH
+
1分子磷脂酸
2H2O
H2C CH CH2
|
O
|
|
O
O
C=
R1
O
C=
R2
O
O=P—OH
|
|
OH
1分子磷脂酸
1分子胆碱
CH2—N(CH3)3
|
CH2
HO—
+
H2C CH CH2
|
O
|
|
O
O
C=
R1
O
C=
R2
O
O=P—OH
|
|
O
1分子磷脂(卵磷脂)
CH2—N(CH3)3
|
H2C
+
2H2O
+
H2C CH CH2
|
O
|
|
O
O
C=
R1
O
C=
R2
O
O=P—OH
|
|
O
CH2—N(CH3)3
|
H2C
磷脂(卵磷脂)
+
头部
(亲水)
尾部
(疏水)
1.组成
H2C CH CH2
|
O
|
|
O
O
C=
R1
O
C=
R2
O
O=P—OH
|
|
O
X
可变部分
如:卵磷脂为胆碱
磷酸残基
甘油残基
脂肪酸残基
H2C CH CH2
|
O
|
|
O
O
C=
R1
O
C=
R2
O
O=P—OH
|
|
O
X
H2C CH CH2
|
O
|
O
C=
R1
O
C=
R2
O
|
O
C=
R3
O
磷脂
脂肪
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
磷脂和脂肪一样
H比例高,O比例低
O
C
H2C — CH — CH2
O
CH2
CH2
CH2
CH3
O
C
CH2
CH2
CH2
CH3
O
CH
CH
O
O=P—OH
|
|
CH2
|
|
H2C
—N(CH3)3
+
顺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
顺式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健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氢原子在同侧为顺式,在两侧为反式。
C=C
H
H
C=C
H
H
顺式
反式
顺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
反式 脂肪酸 熔点高 直链 降低磷脂流动性对人体有害
顺式 脂肪酸 熔点低 双键处打了一个弯 增强磷脂流动性利于人体健康
O
C
H2C — CH — CH2
O
CH2
CH2
CH2
CH3
O
C
CH2
CH2
CH2
CH3
O
CH
CH
O
O=P—OH
|
|
CH2
|
|
H2C
—N(CH3)3
+
顺式
C=C
H
H
C=C
H
H
顺式
反式
磷脂
2.作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磷脂
双分子层
生物的膜的基本骨架
作为
磷脂
2.作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


衣物纤维
油污
去污剂

去污剂(两亲物质)去油污原理
磷脂
3.分布
生物膜上
人和动物的脑(脑磷脂)
大豆种子
卵细胞(卵磷脂)
肝脏
富含磷脂
卵磷脂以下疾病有预防作用
动脉硬化症
(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溢血)
肝脏病
(肝硬化、肝炎、脂肪肝)
老年痴呆症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人体内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细胞的形式
胆固醇是性激素和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
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可以由胆固醇转化而来。
固醇
固醇与其他脂质一样
H比例高,O比例低
亲水部分
疏水部分
胆固醇
固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