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1.2怎样放得更大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1.2怎样放得更大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课题 怎样放得更大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
学习目标 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4.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5.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6.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7.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8.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9.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重点 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难点 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我们两只手一前一后,或者一上一下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凸透镜,只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我们会发现,把两个凸透镜恰当地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图像更大了。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探索: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放得更大。观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放大镜、课本、纸筒、胶布。观察方法:(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放大倍数小于第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3)保持两凸透镜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了观察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4)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观察结论:用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课本上较小的文字,用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比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放大的倍数更大。特别是在移进和移出第一个凸透镜时,对比效果更明显。 观看视频资料。研讨: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放大倍数小于第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停止移动。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撑整个镜体。(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的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可使镜台上下移动。2.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和集光器。(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3.光学部分。(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X“”10X"“15X"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通过物镜形成的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X”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X”符号的为高倍镜,也有刻有“100X”符号的物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观看视频资料。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图1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图2是我们制作的组合凸透镜,从图中能够看出我们制作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即目镜和物镜。拓展: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观看视频资料。 小组活动。交流汇报活动结果。学生动手制作显微镜,操作并交流结果。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的功能。学生了解电子显微镜。 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旨在让学生发现两个放大镜恰当地组合能使图像的放大倍数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便利。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