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课题 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掌握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或植被类型图,了解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和特点。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简单描述植被的形态特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通过不同植被的形态分析当地的气候特征,让学生明确植被与气候的关系。2. 通过拓展材料对比植被差异,从而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要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展示不同植被的根、茎、叶等图片,使学生对植被有感官认识,引起学生探究影响不同植被形态原因的兴趣。 一、【核心概念】 教师用一张玫瑰花园的图片,引出植物种群和植物群落的概念,用形象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比直接给出概念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给出植被的概念,并让学生说出你眼中的植被都有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对植被景观的初感知。并对植被进行分类: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得出不同种类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是有区别的。进而引出自然环境的概念及要素。生物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植被,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第2部分,我们将通过3条旅游路线来探究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二、【旅游探究】 【旅游线路1——走南闯北】寒假,经纬同学从海南出发,途径武汉、北京最后到达大兴安岭。请为他沿途拍摄的景观进行排序,思考植被景观差异,并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补充。 【合作探究1——森林组】分别说出4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并描述叶片的形态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引导性和鼓励性补充的同时,总结规律。并扩展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因气候类型不同导致植被类型的差异。了解森林类型的同时,引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旅游线路2——东西有异】暑假,经纬同学从北京出发,途径内蒙古最后到达新疆。请为他沿途拍摄的景观进行排序,思考植被景观差异,并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拓展干湿地区分布。引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合作探究2——草原组】结合热带草原气温、降水图,阅读教材122页正文最后一段、124 页活动2题。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合作探究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1.描述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 2.从植物种类,数量、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描述热带草原群落特征。 3.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有粗大的树干? 4.旱季,纺锤树绿叶为何凋零? 【合作探究3——荒漠组】观察荒漠植物景观,阅读教材 123 页正文及图5-8,回答问题。 1.描述荒漠的气候特征。 2.从植物种类、数量、等级、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描述荒漠群落特征。 3.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的叶片、根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组和3组同学探究草原组;2组和4组同学探究荒漠组。因为教材上有相应内容,锻炼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获取信息,逻辑分析,组织语言的能力。老师总结草原、荒漠的分布地区及分类。 【旅游线路3——垂直分异】经纬同学有这样一个想法,我能不能在同一个地点看到不同的植被景观呢,那他该去哪里呢? 学生回答地形因素。 教师以青藏高原的南迦巴瓦峰为例,讲述垂直地域分异。并补充小尺度区域地形及土壤因素的影响。 三、【学以致用】 用2023年全国春播图分析植物物候现象。 展示板书及思维导图 四、【课后作业】 按要求进行校园植被调查。 校园植被调查报告表考察地点小组成员第_____组植物叶片特征所属植被类型分布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