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岳阳楼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岳阳楼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岳阳楼记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以下知识卡片做出的分析或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标题 作者/朝代 创作背景 情感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写于作者被贬邓州,好友滕子京被贬越州期间 先忧后乐
《醉翁亭记》 欧阳修/北宋 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写于作者被贬密州期间 入世与出世的徘徊、矛盾怀念手足兄弟,积极乐观的旷达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大多是记述旅途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记录风土人情等。
B.欧阳修、苏轼均有散文名篇传世,他们与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仕途都比较坎坷,都有被贬的经历,以上三篇文章都是在被贬期间写的。
D.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都会写寄情于山水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表达出他们无法自拔的落寞悲伤情绪。
2.指出“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你是人间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团、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B.议论文观点要明确。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的文章,则在结尾处亮明观点,然后阐释、论证,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C.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进而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
D.《醉翁亭记》中描写景物很有特点。如文章开篇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层层烘托,一步步引出醉翁亭,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景明 D.而或长烟一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人谋而不忠乎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此之谓大丈夫
D.不以物喜 以其境过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神情与苏、黄不属
B.南极潇湘 初极狭
C.薄暮冥冥 北冥有鱼
D.则有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二、填空题
7.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①   巴陵郡。越②   明年,政通③   人和,百废④   具⑤   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⑦   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⑧   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⑨   ,横⑩   无际涯    ,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    潇湘,迁    北通巫峡,南极    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    ,乎?
若夫淫雨    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    倾    楫    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    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    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    空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_予尝求    古仁人    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51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52   必曰“先53   天下之忧而忧,后54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55   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9.沙鸥翔集《岳阳楼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
③朝晖夕阴(  ) ④然则北通巫峡(  )
⑤得无异乎(  ) ⑥薄暮冥冥(  )
⑦则有去国怀乡(  ) ⑧忧谗畏讥(  )
⑨而或长烟一空(  ) ⑩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1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   ,谥号   ,北宋的政治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学习任务。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①者,未之有也。
——《孟子 梁惠王下》
【注释】①王:用作动词,称王。
南宋诗人王十朋在《读〈岳阳楼记〉》一诗中说: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对比上面的文段与课文中作者对于“忧乐”的理解,你赞同王十朋的看法吗?为什么?
14.下面是《岳阳楼记》一文的节选,请你依据原文描写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洞庭湖的白天”或“洞庭湖的夜色”为题,写一段文字。(不超过140字)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四、文言文阅读
拓展阅读
【甲】见课本《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渗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和景明”的“景”是个形声字,从“日”,“京”声,形旁表意义的功能,由此可知“景”的意思是“日光”。
B.“朝晖夕阴”对仗工整,“朝”与“夕”相对,“晖”与“阴”相对,“阴”是“暗”的意县,可知“晖”的意思与“明”接近。
C.在古代“去”主要有两种释义:①离开;②距离。由此可以推出《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的“去”与《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含义不同。
D.通过联系“沉鳞竞跃”的“鳞”,可知“锦鳞游”的“鳞”是代指“鱼”。
16.请将下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阳楼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17.【甲】【乙】两文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   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   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狂风、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   之情。
18.[断考点·品虚词]虚词虽然很少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行文中常有重要作用,如连接文意、增强情感等,请具体分析【甲】文中“若夫”“至若”“嗟夫”这三个词的作用。
19.有人说,【甲】文中的“迁客骚人”和【乙】文作者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无误,D项并不是所有文人在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都会写寄情于山水的文章,有的文人写寄情于山水的文章也有赞美自然,远离世俗的意思。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把握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意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个人观点态度或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答案】B
【解析】A、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岳阳楼”是修饰语,“大观”是中心语,“之”是结构助词,的;
B、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之”是代词,代指这件事;
C、句意为(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览物”是修饰语,“情”是中心语,“之”是结构助词,的;
D、句意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古仁人”是修饰语,“心”是中心语,“之”是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虚词。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有:①结构助词,译作“的”;②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无实义;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定语后置的标志;⑥代词,代指人或物,译作“她/他/它”。
3.【答案】B
【解析】ACD无误;
B项 《敬业与乐业》在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B有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平日的积累,对于课文内容需要熟练掌握,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可做笔记,勤于积累,时常复习。
4.【答案】A
【解析】A翻译为: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属:通“嘱”,嘱托、嘱咐
B翻译为: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备,详尽,完备。
C翻译为: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景,日光。明,明媚。
D翻译为: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通“ 表示通假字,是指被广为接受的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同“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5.【答案】D
【解析】A翻译为: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则,就
翻译为: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则,如果
B翻译为: 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而,表顺承
翻译为: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而,表转折
C翻译为: 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翻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 之,定语前置的标志
D翻译为: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以,因为
翻译为: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6.【答案】D
【解析】A、前一个“属”通“嘱”,嘱咐、嘱托;后一个“属”是相同的意思,加点词语意思不同;
B、前一个“极”是至、到达的意思;后一个“极”是很的意思,加点词语意思不同;
C、前一个“冥”是傍晚天色昏暗的意思;后一个“冥”通“溟”,海色深黑,加点词语意思不同;
D、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先分别解释选项中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然后判断这些意思是否相同,选出意思都相同的一项即可。解释实词意思时,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
7.【答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到;顺利;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同“俱”,全、皆;规模;同“嘱”,嘱托;美好;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边际;日光;壮丽景象;详尽;如此,那么;至、到达;贬谪、降职;泛指文人;表推测;不同;连绵不断的雨;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指天气放晴;冲向天空;光芒;隐没;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昏暗;指国都;被说坏话;被批评指责;日光。;极言广阔;停息;美丽的鱼。鳞,代指鱼;小洲;形容草木茂盛;全;消散;尽头;一起;持、执;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表现;因;指朝廷;大概;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如果没有
【解析】【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花叶茂盛。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王担忧。由此看来在朝廷做官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故答案为: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到;顺利;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同“俱”,全、皆;规模;同“嘱”,嘱托;美好;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边际;日光;壮丽景象;详尽;如此,那么;至、到达;贬谪、降职;泛指文人;表推测;不同;连绵不断的雨;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指天气放晴;冲向天空;光芒;隐没;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昏暗;指国都;被说坏话;被批评指责;日光。;极言广阔;停息;美丽的鱼。鳞,代指鱼;小洲;形容草木茂盛;全;消散;尽头;一起;持、执;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表现;因;指朝廷;大概;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如果没有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8.【答案】到极点
【解析】感极而悲者矣: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极:到极点。
故答案为:到极点
本题考查积累文言词语的能力。积累文言文词语是文言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句子节奏的划分、内容主旨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都是建立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之上,平时学习时一定要非常的重视。
9.【答案】停息
【解析】沙鸥翔集: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故答案为:停息
本题考查积累文言词语的能力。积累文言文词语是文言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句子节奏的划分、内容主旨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都是建立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之上,平时学习时一定要非常的重视。
10.【答案】贬官;胜景,美景;日光;如此……那么;不同;迫近;离开;惧怕;全;探求
【解析】①句意为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谪”解释为贬官;
②句意为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胜状”解释为胜景,美景;
③句意为一天里阴晴多变,“晖”解释为日光;
④句意为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然则”解释为如此......那么;
⑤句意为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异”解释为不同;
⑥句意为傍晚天色昏暗,“薄”解释为迫近;
⑦句意为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解释为离开;
⑧句意为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畏”解释为惧怕;
⑨句意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解释为全;
⑩句意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求”解释为探求;
故答案为:贬官;胜景,美景;日光;如此……那么;不同;迫近;离开;惧怕;全;探求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谪”“胜状”“晖”“然则”“异”“薄”“去”“畏”“一”“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11.【答案】范仲淹;希文;文正;文学家
【解析】《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故答案为:范仲淹;希文;文正;文学家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12.【答案】(1)百废俱兴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气象万千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注意“ 废 、 怡 、 象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百废俱兴 ⑵ 心旷神怡 ⑶ 政通人和 ⑷ 气象万千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3.【答案】【示例一】赞同。孟子是纯粹的说理,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更加生动、深刻,行文曲致可观,文笔流畅优美,胜于孟子;另外,孟子的话侧重于君王之忧乐,而范仲淹则讲述了一个普通士大夫的忧乐情怀,更加具有普遍性和感召力。【示例二】不赞同。孟子的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他的民本思想,以警示君主;范仲淹以士大夫的身份,倡导读书人要以“古仁人”为榜样,心系天下。二者内容相似,出发点和目的却不同,所以不能说范仲淹比孟子更加高明。
【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表达对孟子的“忧民”“乐民”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首先这两句话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但是其目的和出发点不同。
孟子的“忧民”“乐民”是对最高统治者提的建议,他认为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才能使行王道达到“王天下”的目的。至于如何“忧民”“乐民”呢?孟了的要求不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最终达到“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就达到了目的。这是一种在低层次上的“民本主义"且侧重说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有觉悟的知识分子的自我要求。这句话就意味着虽然天下饥寒的状况无法改变,那么就让我为民分忧,和民一起忍受饥寒吧。 讲述了一个普通士大夫的忧乐情怀,更加具有普遍性和感召力。但是,我们也得看到,与民同忧乐的前提就是为君分忧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就是说这种民本是不能抛开帝王的民本。还是忠君的反映。
答题时注意,如果同意此观点则集中说明二者的区别点,如果不赞同则集中说明相同点。
故答案为:【示例一】赞同。孟子是纯粹的说理,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更加生动、深刻,行文曲致可观,文笔流畅优美,胜于孟子;另外,孟子的话侧重于君王之忧乐,而范仲淹则讲述了一个普通士大夫的忧乐情怀,更加具有普遍性和感召力。【示例二】不赞同。孟子的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他的民本思想,以警示君主;范仲淹以士大夫的身份,倡导读书人要以“古仁人”为榜样,心系天下。二者内容相似,出发点和目的却不同,所以不能说范仲淹比孟子更加高明。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言简意败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分条列举,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
14.【答案】例如:月光下的洞庭湖秋天的夜晚,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湖边茂密的树林中,有两座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小凉亭。夜晚的洞庭湖比白天的洞庭湖更美。八百洞庭湖辽阔无边、风平浪静,湖水清澈见底。月光照着湖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就象一面巨大而又神奇的铜镜,它和月亮交辉映,浑然一体。在湖中央矗立的君山小巧玲珑秀美,真像一枚青螺。皎洁的月光照到群山上,就象是月光给它披上了银纱。美丽、宁静、和谐的洞庭,怎么不值得我们流连忘返。
【解析】翻译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描写时注意结合翻译,展开想象即可。
故答案为:月光下的洞庭湖秋天的夜晚,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湖边茂密的树林中,有两座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小凉亭。夜晚的洞庭湖比白天的洞庭湖更美。八百洞庭湖辽阔无边、风平浪静,湖水清澈见底。月光照着湖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就象一面巨大而又神奇的铜镜,它和月亮交辉映,浑然一体。在湖中央矗立的君山小巧玲珑秀美,真像一枚青螺。皎洁的月光照到群山上,就象是月光给它披上了银纱。美丽、宁静、和谐的洞庭,怎么不值得我们流连忘返。
本题考查小练笔。注意结合这段话的翻译,根据题目要,展开想象,在翻译上加上一些修饰语,丰富内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15.C
16.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着城郭。
17.示例:淫雨、阴风、浊浪;清风、平静的湖水、小舫;悲伤
18.“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风雨图的描写;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图;“嗟夫”表感叹语气,转入议论和抒情,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色,袁中道由哀景生哀情,因此都未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景物特点和作者情感即可。
(4)本题考查加点字表达效果。读懂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虚词含义,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理解【甲】文中的“迁客骚人”和【乙】文作者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的表现。
【参考译文】
【甲】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正午时分,风渐渐大了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着城郭。我方才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愁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15.A 春和景明,翻译为: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景,日光
B 朝晖夕阴,翻译为: 一天里阴晴多变。 晖:日光
C 乃记之而去,翻译为: 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去,离开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翻译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
D 沉鳞竞跃,翻译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鳞,代指鱼
故答案为: C
16.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此、则、大观、备、矣、猛风”。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猛风,狂风。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着城郭。
17.【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翻译为: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景物包括:淫雨、阴风、浊浪。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翻译为: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景物包括:清风、平静的湖水、小舫。表现作者愉悦之情。
【乙】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渗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翻译为:傍晚时分,状如炮车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着城郭。我方才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愁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浓云、狂风、巨浪等景物让作者更感悲伤。
故答案为:① 淫雨、阴风、浊浪 ② 清风、平静的湖水、小舫 ③ 悲伤
18.
若夫淫雨霏霏,翻译为: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以下描写洞庭风雨,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至若春和景明,翻译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 至若,至于,不同于上文写洞庭风雨,转而描写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为: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嗟夫:唉。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表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风雨图的描写;“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图;“嗟夫”表感叹语气,转入议论和抒情,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甲】迁客骚人因为被贬,心情郁闷,自然看景物时心情也不好。
【乙】予始四望渗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翻译为:我方才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愁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袁中道看到惨淡的景象而产生悲伤的情感。
所以“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故答案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色,袁中道由哀景生哀情,因此都未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