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科学》是冀人版新教材2024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第一课。本单元是科学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学科学》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科学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实验室场景图,引发学生对科学的遐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科学课上会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如观察植物、动物,做小实验等,让学生对科学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和探索。最后,教材强调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初步感知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了解科学课上会进行的一些活动。认识到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讨论和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探究实践对科学课上的活动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初步学会观察、比较、描述等科学探究方法。(四)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科学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科学的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科学实验室场景、科学家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植物标本、小动物模型等)、科学家图片、奖励小贴纸等。2、学生准备:科学课本、铅笔、橡皮。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科学实验室场景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观察图片,被图片中的科学实验室场景所吸引,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室场景图,营造出神秘而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向往和期待,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科学课上的活动(1)观察植物(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我们会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你们看,这些植物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小巧玲珑,它们的叶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的、心形的、锯齿状的等等。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植物呢?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呀?(给学生分发植物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些植物标本,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叶子、花朵、茎等有什么特点。观察的时候,要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但是要注意不要损坏标本哦!(2)观察动物(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除了观察植物,我们在科学课上还会观察可爱的动物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还有的会飞呢!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呀?为什么喜欢它呢?(拿出小动物模型,让学生观察)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动物模型,大家可以看看它们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等。观察完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3)做实验(演示简单的科学实验,如 “会跳舞的盐”)同学们,科学课上还会做很多有趣的实验哦!看,老师现在要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实验的名字叫 “会跳舞的盐”。(将一个碗放在桌面上,在碗口上覆盖一层保鲜膜,然后在保鲜膜上撒上一些盐,对着碗口大声喊叫,让学生观察盐的变化)你们看到盐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是不是很神奇呀?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的植物及其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观察活动,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3)展示动物图片,提问学生喜欢的动物及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4)演示实验时,先介绍实验名称和材料,然后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描述自己见过的植物的样子。(2)小组内分工合作,认真观察植物标本,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记录下来。(3)观看动物图片,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以及喜欢的理由。(4)全神贯注地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感到惊讶和好奇,纷纷表示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1)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标本,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爱护标本的好习惯。(3)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物为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观察能力。(4)有趣的实验现象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讲授新课 什么是科学(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图片)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科学课上做了有趣的观察和实验,其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那什么是科学呢?科学就是探索自然规律、发现新知识的过程。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法,不断地探索世界的奥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呀?他们都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呢? 结合图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科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故事和贡献。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讲述自己知道的科学家及其发明。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图片和讲解科学的概念,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崇敬之情和学习科学的动力。讲授新课 学科学的方法(1)仔细观察(展示一幅自然现象的图片,如日出)同学们,观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像这幅图片,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太阳是从哪里升起的?它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天空中的云彩又是什么样子的?只有仔细观察,我们才能发现这些细节,了解自然的奥秘。(2)积极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同学们,当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时,还要积极思考。比如,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我们就要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力量在吸引它呢?通过积极思考,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然后去寻找答案,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3)多做实验(再次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刚才我们做了 “会跳舞的盐” 的实验,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吧!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我们的想法,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所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做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观察到了什么,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3)回顾刚才的实验,再次强调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1)认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景象。(2)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3)回忆实验过程,体会实验的乐趣,认同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明白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础。(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3)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科学的世界,了解了科学课上会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知道了什么是科学以及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是非常有趣和神奇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多做实验,就能发现很多科学的奥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像科学家一样,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成为一名热爱科学的好孩子!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科学。 认真倾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科学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练习 1.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2. 想一想,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八、板书设计《学科学》科学课上的活动观察植物观察动物做实验什么是科学学科学的方法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多做实验九、教学反思《学科学》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程的第一课,对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直观教学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室场景图,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实物和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来认识科学。例如,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环节,我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植物标本和小动物模型,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得非常认真,并且能够积极地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在做实验环节,“会跳舞的盐” 这个实验现象让学生们惊叹不已,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这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描述等科学探究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然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小组的合作效果不太理想,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责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对一年级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