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1(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30分)16.(1)__________(2)__________17.(1)__________(2)__________18.(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22.(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共20分)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26.2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1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罝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N—14 Ca—40Cl—35.5 Zn—6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如图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竹编 B.石雕 C.酿酒 D.刺绣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粗食盐水过滤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3. 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PH 5.8~6.2 6.3~6.6 >6.6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4. 小明为了庄稼生长茂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需要施肥,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 )A.NH4HCO3 B.Ca(H2PO4)2 C.K2CO3 D.CO(NH2)25. 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6. 将一定量的硝酸铅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出现黄色沉淀,该黄色沉淀物质的名称是( )A.硝酸铅 B.碘化钾 C.硝酸钾 D.碘化铅7. 下列选项中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aOH、NH4Cl、Fe2(SO4)3 B.KNO3、AgNO3、NaClC.KCl、CH3COOH、Na2CO3 D.H2SO4、K2SO4、HNO38. 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Cl2+2NaOH═Cu(OH)2↓+2NaCl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9.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10..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N2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C.尿素属于氮肥 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11.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②浓氢氧化钠溶液;③饱和氯化钠溶液.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12.家庭配置波尔多液的过程:①在塑料容器里加入1克胆矾(CuSO4·5H2O),再加水约90毫升,制成硫酸铜溶液;②在相同的另一容器里加入1克生石灰和少量的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熟石灰,再加水10毫升,配成石灰乳;③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波尔多液。实验中的现象或变化不合理的是( )A.①中的胆矾属于盐B.②中刚加入少量水时发生化合反应C.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uSO4+Ca(OH)2=Cu(OH)2↓+CaSO4D.②中的石灰乳是悬浊液,③中的波尔多液是溶液13.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1)逐滴加入15%的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20%的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C.NH4HCO3、MgCl2 D.CaCl2·6H2O、Na2CO314.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AB段有沉淀生成 D.F点溶液的pH>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30分)16.(4分)回答下列与酸有关的问题。(1)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酸的化学式为 ;(2)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17.(4分)请根据如表回答有关问题序号 ① ② ③ ④物质 醋酸 高锰酸钾 熟石灰 纯碱化学式 CH3COOH KMnO4 Ca(OH)2 Na2CO3(1)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__________;A.无色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2)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表中__________(填序号)来涂抹止痒.18.(6分)测定某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夏设计了两个方案进行实验,分别取mg样品.方案一: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方案二: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2g,你认为__________方案合理,写出你选择方案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并说明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19.(4分)研习小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和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连接有连接湿度传感器,并向其中充满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测出一段时间内湿度变化(可表示水蒸气含量)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曲线AB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__________性。(2)请解释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20.(6分)有些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烘干,水洗,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制作竹片画时就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但足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21.(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和温度的变化,获得数据如图甲所示。(1)分析图甲,实验是将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且发生了 _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图乙是该小组建立的反应微观模型,则C处应填入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2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________ 。(填化学式)有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________ 有气体产生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23.(6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如图。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C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b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24.(8分)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已知: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CO3+H2O+CO2↑探究过程如下: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m1、m2;Ⅱ.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Ⅳ.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3、m4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_________(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E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四、综合题(共20分)25.(8分)小金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查阅资料】①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原因:含氟牙膏中的NaF能与牙齿表面溶解的微量Ca2+反应,生成更难溶于酸的物质。②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在水中能溶解出微量的Ca2+,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③常温下,酚酞溶液遇pH<8.2的碱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每种方法都做两组实验,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步骤如下:①分别连接仪器,如图甲和图乙所示;②检查装置a和b的气密性;③锥形瓶中加入物质:实验组是0.5 g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对照组是物质X;④注射器中加入物质:均是20 mL 3.5 %的盐酸;⑤图乙的试管中加入物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⑥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图甲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观察并记录图乙试管中溶液的褪色时间,实验组的时间为t1,对照组的时间是t2。【解释与结论】(1)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用止水夹夹住右侧橡皮管,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对照组加入的物质X是 。(3)x-y段曲线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及有关文字说明)(4)图丙的实验结果能证明含氟牙膏 (填“能”或“不能”)防止龋齿。26.(4分)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它溶于水的同时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的一水合氨(NH3 H2O)溶液。魔术表演中常用氨气做“喷泉实验”:在烧瓶内收集满氨气,按如图装置密闭后,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再打开止水夹,即可在烧瓶内看到美丽的“红色喷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27.(8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岀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C B D D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D D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30分)16.(1)HCl (2)吸水性17.(1)B (2)① 18.(1)一;(2)Na2CO3+BaCl2=BaCO3↓+2NaCl;(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19.(1)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20.(1)脱水(腐蚀)(2)H2O;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不能跟稀硫酸反应21.(1)氢氧化钠溶液;放热;(2)H2O。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22.(1)NaCl、NaOH;(2)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可以反应,所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3)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23.(1)稀盐酸。(2)不能。(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24.(1)浓硫酸(2)2NaOH+CO2═Na2CO3+H2O(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中(4) %四、综合题(共20分)25.(1)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至一段距离,松开,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2)0.5 g未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3)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4)能26.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喷入烧瓶,且溶于水的同时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的溶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出现“红色喷泉”。27.(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解得:x=21.2g,y=23.4g,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C B D D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D D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30分)16.(1)HCl (2)吸水性17.(1)B (2)① 18.(1)一;(2)Na2CO3+BaCl2=BaCO3↓+2NaCl;(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19.(1)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20.(1)脱水(腐蚀)(2)H2O;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不能跟稀硫酸反应21.(1)氢氧化钠溶液;放热;(2)H2O。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22.(1)NaCl、NaOH;(2)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可以反应,所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3)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23.(1)稀盐酸。(2)不能。(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24.(1)浓硫酸(2)2NaOH+CO2═Na2CO3+H2O(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中(4) %四、综合题(共20分)25.(1)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至一段距离,松开,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2)0.5 g未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3)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4)能26.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喷入烧瓶,且溶于水的同时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的溶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出现“红色喷泉”。27.(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解得:x=21.2g,y=23.4g,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1.doc 答案.doc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