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和樱花》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雪花和樱花》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雪花和樱花》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雪花和樱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欣赏诗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缺少知识,包括诗歌的体裁特征、常用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格律、相关文化背景等;二是欠缺经验,即长期欣赏诗歌所形成的语感;三是缺乏能力,即理解、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板块所选诗歌难度不大,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感受作者的激情,体会作品的思想,从而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深化审美理解,增强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雪花和樱花》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三板块。这一板块选取了用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写成或翻译的现代诗文精品,语言表达规范,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丰富,篇幅短小,能帮助学生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本诗精炼的语言;学习通过分析诗歌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2.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感,通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领悟本诗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人生理念;增强竞赛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方式。
教学难点 深入诗境,感受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软件、Media Player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简洁导入(2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雪花和樱花》。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组朗诵比赛。 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并为课堂学习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悟(15分钟) 全班四个学习小组,两人合作,分角色朗诵《雪花和樱花》,每组推选出一对学生,在全班朗诵,由学生评价感情表达最为精准的一对。学生讨论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念? 在小组中自由组合。朗诵。竞赛。标准:“雪花”这一角色要求用阴沉、凶狠的语气朗读。“樱花”这一角色要用热情、善良、友好的语气朗读。表达了人与人应互相关爱的人生理念。 通过反复朗读,整体体会作品的思想,为后面品读语言做好准备。朗诵的前提和基础是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涵义。通过竞赛,学生对评价朗诵优劣的过程,就是对朗诵内容最好的理解。
三、品读语言(15分钟) 问题2:用朗诵符号标注出每句话的朗诵重音。问题3:第一节中有两种颜色:“白色的雪花”和“红色的樱花”,这两种颜色各自象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形成什么关系?问题4:“吻着冷酷的雪花”,你能根据“吻”字想象樱花的品性吗?问题5:“爱——怎么能拒绝呢?”,把它改成“爱是不能拒绝的”好吗?为什么?问题6:“融化在樱花的花心里。”一句中,把花心改为“花蕊”好吗?为什么?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朗诵,要求准确表现诗歌的内涵。 标注。白色为冷色调,象征冷酷;红色象征温暖和关爱。两种颜色形成对比。雪花虽然来者不善,但樱花依然友好、热情,她相信通过她的行为能教化雪花变得善良、单纯。不好。原句是反问句,比陈述句更有力度,更能表现爱的力量。不好。“花心”是拟人手法,而“花蕊”没有感彩。朗诵。 标注朗诵重音,并对重读词语进行品读,使语句的目的更加突出,逻辑关系更加严密,感彩更加鲜明。在独立思考、互相探讨的过程中解读文本,以读促思,以思促读。
四、探究(10分钟)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爱这个抽象的概念表达得形象生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诗中找一找,诗人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提示:1.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与通常的有何区别?2.作者塑造的诗歌形象有无违反常理的地方?3.修辞手法的作用? 雪花通常象征纯洁,诗人打破常规,以雪花象征冷酷和仇恨;诗人还让樱花在冬天开放,使雪花与樱花相会,构成了冷与热、爱与恨的二重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理念:我要把你的血液变冷我要教你学会爱热情冷酷吻 现代诗歌赏析必须以意象为根本,首先要捕捉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关注意象的组合,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增加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五、积累(3分钟) 背诵本诗。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雪花与樱花 雪花:冷酷、凶狠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樱花:热情、友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