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印象》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黄山印象》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黄山印象》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黄山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网络专业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网络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优点是活泼好动,喜欢思考问题;欠缺的是持续关注度较差,自我约束力有待提高。诗歌是学生不太愿意学习的,语言精练但分析起来较困难,很多时候没有现成的文字可以借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抓不住重点。学生在初中也学过一些现代诗歌,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歌语言。
教材分析 《黄山印象》是一首赞美黄山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黄山阴晴,它的山、峰、松、瀑等景物,将黄山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调动了丰富的想象,赋予黄山人格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分析诗歌语言的洗练、流畅。2.通过分析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评价能力;通过词语分析,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洗练、流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个别词语的分析(腾飞,飘荡,和弦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2分钟)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两次游览黄山后对它的赞叹。你怎样理解它的含义呢?没错,说的很好。我们许多同学恐怕没有亲自到黄山去游览过,但是我们在地理课上学过,在电视和书籍上肯定都看过,你对黄山了解多少?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黄山的诗《黄山印象》。 回答问题。五岳已经很壮丽、很有气势了,黄山兼具各山的特点,比它们添加了一个“更”字。黄山地理位置;风景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让学生体会含义。小组合作,联系学生旧知,引出新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10分钟)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欣赏视频。3.请学生朗读诗歌。你们认为哪些地方需要重读,需要声音延长呢?4.押韵使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押的哪个韵母?在现当代诗歌当中押韵的不是很多,特别是节节押韵。这首诗恰恰因为押韵使它充满了节奏感,琅琅上口。5.结合视频我们听读了这首诗,找学生来说一说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正音。学生观赏。重读:腾飞、狂想、满山满谷等;延长:飘荡、遐思、梦想等。每一节最后一个字的韵母“anɡ”。赞美黄山,热爱黄山。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依学生理解,体会诗歌朗读。回顾押韵知识。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能力。
三、进入诗境(10分钟) 1.分组读,指名读。2.我们看到了黄山的哪些景物?3.“山的腾飞,峰的飘荡”怎样理解?提示:山峰静止的,腾飞飘荡动态的。4.松和瀑又是怎样描写的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交换一下动词可以吗?5.和弦是音乐方面的术语,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泉水,更听到了美妙的乐音,让人心驰神往。6.我们在前面说黄山的特点,没有谁说到动物,这里描写蜜蜂和蝴蝶为什么? 7.分析前四节,我们看到了一幅晴天美景图,接下来天气发生变化,阴天下雨了。如果是我在游览时就会觉得很扫兴,雨天有什么可欣赏的。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一篇《雨中登泰山》吗?因为有雨,更添了一种“雨趣”在里面。请你把下面三节朗读出来,风雨中的黄山什么样?找关键词。面前又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有形象,有声音,充满了雨趣,充满了活力,虽然没亲到现场,但已然置身其中了,这是作者给我带来的视听享受。8.最后一节“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怎样理解?9.确实像同学们说的,黄山太神奇了,太美了,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都可以到黄山真正感受一下。 山、峰、松、瀑、泉、花、蜜蜂、彩蝶、峰、雨、瀑布、云海。因为有云的作用,常会使山若隐若现,好像运动着一样,以动写静,表现黄山的神韵,让人陶醉。“松的遐思,瀑的狂想”;拟人手法。不可以。松-静止-遐思瀑-动态-狂想“泉的和弦”。只有花多时才会使蜜蜂和蝴蝶追寻而来,从侧面描写这里花朵很多,很美。风-寻觅(寻找);雨-追逐(雨水汇入溪流)满山满谷(水大)冲撞(力量大);云海-远航(飘荡)。神奇:黄山奇,变幻莫测。童话:本不真实,在这里却变成了现实。黄山美在神奇,美在梦幻。这句话点明了中心。 让学生找出关键字词。发挥想象力。提高分辨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分析词语含义。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晏明《黄山,奇美的山》。将学习材料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朗读,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 朗读,体会。 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体会黄山美。
五、总结(5分钟) 徐迟《黄山记》。黄山的美是一种和谐的美,神秘的美,端庄的美,震撼的美。让我们投入到这种美之中,去聆听,去发现,去感受吧。 齐读诗歌。 物我合一。
六、作业(3分钟) 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如果不按照顺序来讲,还可以从最后一节出发,引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大问题进入学习,效果应该更好。
板书设计 黄山印象 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