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全新检测】第1章 地球 单元检测(A4版 A3考试版 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全新检测】第1章 地球 单元检测(A4版 A3考试版 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地球》测试卷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④正确。故选B。
太空因宇宙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新鲜美味,又能对密闭仓内的物质循环及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基地,太空育种的数量和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摘的“太空蔬菜”。完成下面小题。
3.“太空蔬菜”能为航天员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①净化空气,制造氧气②提供新鲜蔬菜③增加经济收入④美化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 )
A.特殊的太空环境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的市场需求大
5.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优势是( )
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②降低育种成本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3.C 4.C 5.D
【解析】3.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密闭舱内的环境,使航天员获得清新的空气;可为航天员提供新鲜蔬菜;植物可为航天员提供绿色鲜活的环境,照料植物可缓解航天员的心理压力,①②④正确,宇航员在太空中,“太空蔬菜”无法为航天员增加经济收入,③错误。故选C。
4.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C正确;与特殊的太空环境、航天员数量的增加、蔬菜的市场需求大关系不大,ABD排除。故选C。
5.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可以缩短农产品生长周期,便于农产品提前上市,①正确;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③正确;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④正确;推广太空种子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育种成本高,②错误。故选D。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球体 B.椭圆形 C.扁球体 D.不规则球体
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8.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D.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答案】6.D 7.C 8.A
【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是①天圆地方 ④浑天说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地球的卫星照片,所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结合所学知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但不能作为地球大小的数据,A错误。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B正确。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C正确。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A。
陕西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 B.30°W与30°E之间相差180°
C.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 D.经线的形状是圆形,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10.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N,30°E) B.(30°N,23.5°E)
C.(30°S,23.5°E) D.(30°N,30°E)
【答案】9.C 10.D 11.A
【解析】9.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界,分别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A错误。30°W与30°E之间相差60°,B错误。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C正确。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D错误。故选C。
10.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甲在赤道以北,在北半球,A错误。丙在赤道上,C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乙在0°经线上,为东半球,B错误。丁在60°W经线上,在西半球,D正确。故选D。
11.甲在北回归线上,纬度应为23.5°N,且在东经30°的经线上,经度应为30°E。所以甲的经纬度应为(23.5°N,30°E),BCD错误,A正确,应选A。
地理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简易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③②①
13.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只有2厘米,但实际上的地球( )
A.很小,直径只有4厘米 B.不大,人们可以一眼看到全貌
C.很大,平均半径6371千米 D.太大了,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
【答案】12.B 13.C
【解析】12.首先④准备材料,①给乒乓球两端打孔,然后③用铁丝按照一定的倾斜角度弯成支架,⑤将打好孔的乒乓球安置在做好的铁丝支架上,最后②用记号笔紧贴卡尺刻度,转动乒乓球,画上纬线和经线。可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③⑤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很大,人们很难一眼看到全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16.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答案】14.B 15.C 16.B
【解析】14.读图可知,图示纪念币上图案为“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中国极地考察队冰芯取样工作场景、北极熊,辅以局部北极地图轮廓及中国2座北极考察站点位、极光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字样及面额,没有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15.读图可知,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约为65.7°N,位于0°经线—20°W经线之间,经度约为17.4°W。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读图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东北方。结合题意,故选B。
2024年1月17日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直冲霄汉,向中国空间站送出2024年的“新年太空大礼包”。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天舟七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8.天舟七号发射时,关于凉山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或变化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夜等长
C.夜渐长,昼渐短 D.昼长夜短
【答案】17.D 18.A
【解析】17.1月17日介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所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是丁、甲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1月17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逐渐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是昼渐长、夜渐短,但依然是昼短夜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图为文昌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文昌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C.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 D.位于(19.6°N,110.9°E)
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下图是九九消寒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自冬至日涂染开始,至消寒图完成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位置是(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21.在涂染消寒图期间,郑州( )
A.昼短夜长,白昼渐短 B.昼长夜短,白昼渐长
C.气温逐渐降至全年最低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22.当九九消寒图晕染最后一瓣梅花时,下列描述与实际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各地学校步入春季开学季 B.我国中学生开启暑假生活
C.是观赏香山红叶的最佳时节 D.准备冬至日的饺子
【答案】20.A 21.D 22.A
【解析】20.由材料可知,“数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a和赤道b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自冬至涂染开始,至消寒图完成期间,即12月22日前后至3月14日前后,郑州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渐长,AB错误;北半球陆地最冷月在1月份,在12月22日前后至3月14日前后,郑州气温先降至全年最低,又逐渐升高,C错误;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北移,洛阳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则其日影逐渐变短,D正确。故选D。
22.九九消寒图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九九消寒图晕染最后一瓣梅花时,是3月14日前后,我国各地学校步入春季开学季,A正确。开启暑假生活是在7月,B错误;漫山红遍,秋意浓是秋季,C错误;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D错误。故选A。
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之一。2024年4月22日开始,大理州各地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火体活动和经贸活动,欢度节日。据此并结合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节日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 )
A.春分与夏至之间 B.夏至与秋分之间
C.秋分与冬至之间 D.冬至与春分之间
24.4月11日之后,祥云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23.A 24.B
【解析】23.三月街大致从4月22日开始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是运行在春分(3月21日前后)与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故选A。
24.4月11日之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且持续向北移动,位于北温带的祥云地区昼长夜短并且昼变长、夜变短,故选B。
25.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有些地区夜晚“日不落”,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下图为拍摄于南极地区的“新年日不落”景观,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
【答案】25.A
【解析】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所以人们会根据日出和日落来安排活动,A正确,和地球公转、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无关,故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
(1)据图1描述一下地球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并阐述一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
(2)据图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3)简要说明一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4)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修改后应是 。
(5)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 ,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具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3)产生磁暴和极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引发地震、水旱灾害等。
(4)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
(5) 大气圈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解析】(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同向性:都沿逆时针绕太阳公转。 共面性: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圆性。
(2)据图可知,太阳系提供了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温度适中,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宜。
(3)太阳活动较弱时,日球层减弱,会有更多的宇宙射线抵达地球;如果此时恰逢太阳穿过银河系银盘上的恒星活动密集区,纷至沓来的宇宙线可能会破坏地球臭氧层;产生磁暴和极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引发地震、水旱灾害等。
(4)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
(5)读图3,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7.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实践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实践操作】
(1)材料选用:根据实践主题,可选用的材料有 。(至少写出两种)
(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实践思考】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该同学在制作时,每隔45°绘制一条经线,每隔30°绘制一条纬线。根据已标注出的经纬度,可判读出C的经度是 ,D的纬度是 。
【实践应用】
(4)读图,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5)比较图中阴影①和阴影②的面积,阴影① 阴影②(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1)铁丝、乒乓球、笔、胶布、橡皮泥或其它材料。(答对两种即可)
(2)铁丝的倾斜角度,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水平面呈66.5°角。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时,地轴是倾斜的。(问题与解释对应,合理即可) (3) 经 纬 45°W 30°S
(4) 30°N,150°W 西 北 西南 (5)大于
【解析】(1) 读图分析,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我们选用的材料可以有铁丝、乒乓球、笔、胶布、橡皮泥或其它材料。
(2)读图分析,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注意问题是:铁丝的倾斜角度,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水平面呈66.5°角。对于地轴,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时,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则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呈66.5°角。
(3) 读图可知,C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所以是经线。D线垂直于经线且为圆圈,所以是纬线。读图分析,相邻两条纬线所跨纬度为30°,相邻两条经线所跨经度为45°,C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处于45°W,D位于赤道以南,处于30°S。
(4)读图分析可知,根据“横纬竖经”的判断原则,A点纬线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为30°N,图中经度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A点的经度为150°W,所以A点的经纬度坐标为30°N,150°W。西经20°W向西至160°E区间为西半球,其他为东半球,A点的经度为150°W所以位于西半球。B点在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B点做方向标,可知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5)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①区域纬度位置低,实际范围大,故①②两个阴影区域的实地面积比较①大于②。
28.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甲)、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纬度最低的是 卫星发射中心,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 。
(2)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乙中公转轨道 (填数字)之间,此时,在南极及其附近出现 现象。
(3)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是我国的中午时分,而加拿大华侨通过卫星传输同步观看时是深夜时刻,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 ,请再列举一例地球的这种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
(4)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河南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学校的孩子们收看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现场直播时,身着 季服装。
【答案】(1) 文昌 100°E,40°N (2) ③④ 极昼
(3) 自转 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 (4) 昼短夜长 秋
【解析 】(1)读图可知,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的位置最偏南,纬度最低;经纬网图中,经度往东增大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往西增大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纬度往北增大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纬度往南增大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所以酒泉的经纬度位置为100°E,40°N。
(2)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是在2023年10月26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中的③处(北半球的秋分9月23日左右)至④处(北半球的冬至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了南半球,南极及其附近出现了极昼现象。
(3)时间的差异是由地球自转产生;地球自转还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等。
(4)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是在2023年10月26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10月是北半球四季中的秋季,学校的孩子们应身着秋季服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绝密★启用前|
第1章 地球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太空因宇宙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新鲜美味,又能对密闭仓内的物质循环及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基地,太空育种的数量和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摘的“太空蔬菜”。完成下面小题。
3.“太空蔬菜”能为航天员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①净化空气,制造氧气②提供新鲜蔬菜③增加经济收入④美化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 )
A.特殊的太空环境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的市场需求大
5.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优势是( )
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②降低育种成本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球体 B.椭圆形 C.扁球体 D.不规则球体
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8.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D.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陕西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 B.30°W与30°E之间相差180°
C.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 D.经线的形状是圆形,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10.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N,30°E) B.(30°N,23.5°E)
C.(30°S,23.5°E) D.(30°N,30°E)
地理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简易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③②①
13.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只有2厘米,但实际上的地球( )
A.很小,直径只有4厘米 B.不大,人们可以一眼看到全貌
C.很大,平均半径6371千米 D.太大了,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
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16.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2024年1月17日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直冲霄汉,向中国空间站送出2024年的“新年太空大礼包”。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天舟七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8.天舟七号发射时,关于凉山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或变化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夜等长
C.夜渐长,昼渐短 D.昼长夜短
19.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图为文昌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文昌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C.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 D.位于(19.6°N,110.9°E)
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下图是九九消寒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自冬至日涂染开始,至消寒图完成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位置是(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21.在涂染消寒图期间,郑州( )
A.昼短夜长,白昼渐短 B.昼长夜短,白昼渐长
C.气温逐渐降至全年最低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22.当九九消寒图晕染最后一瓣梅花时,下列描述与实际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各地学校步入春季开学季 B.我国中学生开启暑假生活
C.是观赏香山红叶的最佳时节 D.准备冬至日的饺子
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之一。2024年4月22日开始,大理州各地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火体活动和经贸活动,欢度节日。据此并结合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节日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 )
A.春分与夏至之间 B.夏至与秋分之间
C.秋分与冬至之间 D.冬至与春分之间
24.4月11日之后,祥云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25.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有些地区夜晚“日不落”,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下图为拍摄于南极地区的“新年日不落”景观,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
第Ⅱ卷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空2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
(1)据图1描述一下地球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并阐述一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
(2)据图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3)简要说明一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4)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修改后应是 。
(5)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 ,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
27.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实践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实践操作】
(1)材料选用:根据实践主题,可选用的材料有 。(至少写出两种)
(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实践思考】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该同学在制作时,每隔45°绘制一条经线,每隔30°绘制一条纬线。根据已标注出的经纬度,可判读出C的经度是 ,D的纬度是 。
【实践应用】
(4)读图,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5)比较图中阴影①和阴影②的面积,阴影① 阴影②(大于/小于/等于)。
28.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甲)、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纬度最低的是 卫星发射中心,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 。
(2)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乙中公转轨道 (填数字)之间,此时,在南极及其附近出现 现象。
(3)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是我国的中午时分,而加拿大华侨通过卫星传输同步观看时是深夜时刻,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 ,请再列举一例地球的这种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
(4)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河南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学校的孩子们收看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现场直播时,身着 季服装。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地球》测试卷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太空因宇宙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新鲜美味,又能对密闭仓内的物质循环及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基地,太空育种的数量和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摘的“太空蔬菜”。完成下面小题。
3.“太空蔬菜”能为航天员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①净化空气,制造氧气②提供新鲜蔬菜③增加经济收入④美化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 )
A.特殊的太空环境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的市场需求大
5.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优势是( )
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②降低育种成本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球体 B.椭圆形 C.扁球体 D.不规则球体
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8.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D.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陕西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 B.30°W与30°E之间相差180°
C.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 D.经线的形状是圆形,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10.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N,30°E) B.(30°N,23.5°E)
C.(30°S,23.5°E) D.(30°N,30°E)
地理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简易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③②①
13.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只有2厘米,但实际上的地球( )
A.很小,直径只有4厘米 B.不大,人们可以一眼看到全貌
C.很大,平均半径6371千米 D.太大了,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
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16.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2024年1月17日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直冲霄汉,向中国空间站送出2024年的“新年太空大礼包”。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天舟七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8.天舟七号发射时,关于凉山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或变化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夜等长
C.夜渐长,昼渐短 D.昼长夜短
19.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图为文昌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文昌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C.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 D.位于(19.6°N,110.9°E)
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下图是九九消寒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自冬至日涂染开始,至消寒图完成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位置是(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21.在涂染消寒图期间,郑州( )
A.昼短夜长,白昼渐短 B.昼长夜短,白昼渐长
C.气温逐渐降至全年最低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22.当九九消寒图晕染最后一瓣梅花时,下列描述与实际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各地学校步入春季开学季 B.我国中学生开启暑假生活
C.是观赏香山红叶的最佳时节 D.准备冬至日的饺子
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之一。2024年4月22日开始,大理州各地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火体活动和经贸活动,欢度节日。据此并结合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节日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 )
A.春分与夏至之间 B.夏至与秋分之间
C.秋分与冬至之间 D.冬至与春分之间
24.4月11日之后,祥云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25.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有些地区夜晚“日不落”,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下图为拍摄于南极地区的“新年日不落”景观,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
(1)据图1描述一下地球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并阐述一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
(2)据图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3)简要说明一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4)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修改后应是 。
(5)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 ,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
27.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实践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实践操作】
(1)材料选用:根据实践主题,可选用的材料有 。(至少写出两种)
(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实践思考】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该同学在制作时,每隔45°绘制一条经线,每隔30°绘制一条纬线。根据已标注出的经纬度,可判读出C的经度是 ,D的纬度是 。
【实践应用】
(4)读图,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5)比较图中阴影①和阴影②的面积,阴影① 阴影②(大于/小于/等于)。
28.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甲)、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纬度最低的是 卫星发射中心,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 。
(2)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乙中公转轨道 (填数字)之间,此时,在南极及其附近出现 现象。
(3)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是我国的中午时分,而加拿大华侨通过卫星传输同步观看时是深夜时刻,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 ,请再列举一例地球的这种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
(4)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河南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学校的孩子们收看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现场直播时,身着 季服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