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5国家机构有哪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5国家机构有哪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明确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以及 “一府一委两院” 之间的关系。
详细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的主要职权,并能准确判断身边常见国家机关行为所对应的职权。
清晰描述国家机构的判定依据,准确区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并能阐述其各自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掌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明确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全面了解不同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
清晰认识国家机构的组织框架,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划分及其职权范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机构运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为人民服务。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国家机关行为的合法性和职权范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情境创设
播放一段关于社区居民生活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办理各种事务的场景,如办理身份证、缴纳水电费、接受医疗服务、孩子上学等。
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居民们在办理各种事务时,都与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打交道。那你们知道这些单位或部门都属于什么吗?
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它们呢?
引导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单位或部门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引出国家机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第一课时:认识国家机构(30 分钟)
小组讨论:身边的国家机构(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 “身边的国家机构” 展开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接触过哪些国家机构?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或履行了哪些职责?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探究国家机构的判定依据(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单位或部门是否属于国家机构呢?
展示宪法中关于国家机构的相关条文,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宪法条文,尝试总结国家机构的判定依据。
学生自主探究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完善对判定依据的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明确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国家机构具有 “以宪法为依据,具有宪法规定的职权” 的特点。
了解国家机构的组织框架(10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框架图,简单介绍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讲解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划分,以及它们各自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职权范围。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如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等。
引导学生思考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整体国家观念。
(三)第二课时:国家机关的职权(40 分钟)
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5 分钟)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关于国家机构判定依据的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宪法在国家机关的职权确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律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使学生明确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职权范围和活动原则,是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根本遵循。
初识国家机关的职权(10 分钟)
教师展示一份简化的宪法条文,其中涉及不同国家机关的职权规定。
请学生阅读宪法条文,初步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
组织学生开展 “快速连线” 活动,将不同国家机关与对应的主要职权进行连线,检验学生的初步理解。
深入探究国家机关的具体职权(20 分钟)
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五个国家机关。
每个小组领取相应的学习任务卡,任务卡上包含该国家机关的详细介绍、相关案例和问题引导。
小组内成员根据任务卡的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分析案例等方式,深入探究所负责国家机关的具体职权。
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探究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向全班同学详细介绍所负责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工作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加深对国家机关职权的理解。
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国家机关各自享有不同的职权,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展示国家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案例,如政府工作报告需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监察委员会对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等。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机关之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四)第三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为人民服务(40 分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究(20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如何通过这一制度行使国家权力的?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国情、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与 “一府一委两院” 的关系(15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架构图,详细讲解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与 “一府一委两院” 之间的关系。
利用实例进行说明,如某地区的人大代表如何收集民意、提出议案,人民代表大会如何审议和通过相关决议,“一府一委两院” 如何根据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开展工作等。
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和 “一府一委两院” 的工作人员,模拟国家权力的运行过程,加深学生对各主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与体现(5 分钟)
展示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消防员抢险救灾、警察维护社会治安、医生救治病人等。
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他们的工作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哪些内涵?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国家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的概念、判定依据、组织框架,国家机关的职权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强调重点知识,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等。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课堂练习(10 分钟)
单项选择题
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以下不属于国家机构的是( )
A. 学校 B. 税务局 C. 人民法院 D. 公安局
宪法规定,( )行使国家立法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中央军委 D. 最高人民法院
简答题
请简要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的主要职权。
为什么说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为人民服务?
(七)课后作业(5 分钟)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国家机关在为人民服务方面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制作一份手抄报,主题为 “我眼中的国家机构”,要求介绍至少三个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能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视频、宪法条文等资料。
学习单、任务卡、角色扮演道具等。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国家机构的相关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