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学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六年级学生
备课团
教学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 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
教材 内容 分析 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 点。本单元侧重法律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养学 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 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 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形成 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会敬畏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具备 一定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本单元共两课,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和“知法守法、依法维 权 ”为逻辑主线。第 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 律知识,对自身的法律属性有所认知,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别关怀,制定 专门法律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本次授课的板块话题 是“我们是未成年人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体会和总结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 之处;了解未成年人是易受侵害的群体,需要法律的保护,理解法律保护未成 年人的重要性。本课教材以“家长聊到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 ”作引子,引导学 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的特点,激发学生自我认识。其次, 通过知识窗中“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 ”及“重要的年龄节点 ”的学习,让 学生了解成年的意义,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国情确定相应的成年年龄,并 清晰成年之前的不同年龄在法律上意义,知道达到一定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 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最后,活动园通过刘律师 的口吻,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做家务 ”为例子,让学生懂得即使未成年,仍然 应该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
学情 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作为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期的 未成年人,普遍容易敏感,喜欢冒险,好逞强,喜欢模仿,可塑性强而辨别能 力比较弱。本课设定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 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体会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激发学 生学习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兴趣。 六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活动感兴趣并有一定参与意识。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 务并不明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知道不同年龄 的法律意义,让学生了解并产生认同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的同时, 学会负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教学 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的定义,认识其特殊之处,知道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 2.知道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树立规则意识。 3.懂得未成年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提高公民责任意识。
教学 重点 知道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树立规则意识。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对 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
教学 难点 懂得未成年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提高公民责任意 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自我介绍 明确目标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 一课时《我们是未成年人》。希望大家耐心地聆听,积极地思考。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课堂热身
2
大家都明确学习目标了吧?今天的学习要开始了。
我 们 是 未 成 年 人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生活小区、公交汽车站、 地铁站等地方经常会看到这样“关爱未成年人 ”的宣传和标语。 看到这些标语,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停 3 秒) 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三个问题。(手指PPT)这节课, 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法律连接:了解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未成年人? 在我国,根据法律规定,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 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PPT 出示相关法律条文) 所以你们现在都是——未成年人! 你们想知道全国有多少未成年人吗?(PPT 出示书上 72 页人 口普查数据。) 2010 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人数已 经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了。可见我国未成年人群体数量 多大啊!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亟待引起高度关注。 2.智慧阅读: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 我国法定成年年龄是 18 周岁,其他国家是不是跟我们国家一 样呢?请大家读一读知识窗里的这段文字。看看你了解到什么? (PPT:出示书上知识窗的内容,配乐)。 小结:相信大家都有发现。各国对法定成年年龄的规定不一样。 但是所有国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 出 示 课题 ,引导 学生质疑 , 从而梳理 出本课的 探究问题 , 这既是对 学生探究 精神的培 养也是对 法治精神 的渗透。 了 解 其他国家 关于未成 年人的法 定年龄 ,拓 展法律知 识 ,增强法 律意识。
我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未成年人为什么受 播 放
们 特殊保护呢? 视频 ,引导
受 1.通过采访视频,了解未成年人特点。 学生了解
特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宝玉直实验小学学生的采访视频,看看 成年人眼
殊 在成年人眼中,未成年人有什么特点? 中的未成
3
保 护 视频内容:《成年人眼中的未成年人有什么特点?》 黄警官:未成年人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有犯罪诱因 时,就会比较容易犯错误。 消防员古叔叔: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敢于冒险,但自我保护能 力比较弱,容易受伤害。 金老师:未成年人感情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叛逆 期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 家长:未成年人总是有很多独特的想法,但是因为年龄小,所 以思考问题不周全,做事没想到后果。 嗯,看来,不同人眼中的未成年人还真有不一样的特点呢! 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回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你能说说,作为 未成年人的你们,身上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吗?(停 3 秒) 播放学生录音:我也认同,未成年人身上还有比较容易冲动、 偏激、是非判断能力弱等等这些特点,因此我们也容易受到伤害, 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2.脑科医生讲解,了解未成年人的生理结构 那未成年人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其实啊!这是与我 们的大脑发育有关的!我们来听听脑科医生怎么说。 视频:《医生解说未成年人的大脑特点》 从出生到长大未成年人的大脑一直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而 且各个部位发育时间各有先后。大脑边缘系统由海马和杏仁核构 成,它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等,一般在 15 岁以前就能发育成熟。 但主要负责管理情绪,抑制冲动的大脑前额皮质,发育最晚,一 直到 25 岁左右才会成熟。所以,当一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遇到同 样的问题时,成年人可能理性地寻求帮助或进行自我调节,未成 年人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听了医生的话,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年人的特 点。 通 过 科学的生 理数据进 一步激发 学 生 的 自 我认知,发 现未成年 人与成年 人的区别。 通 过 同伴的回 答 ,引导学 生了解未 成年人受 特殊保护 还由于容 易受到伤 害的特点。
4
原来,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还与他们的大脑发育有关呢! 3.案例探究,了解未成年人易受伤害 还有什么原因使得未成年人需要受到特殊保护呢?我们看看 下面这个案例,你可能会有所发现。 出示案例:强强今年 14 岁,性格活泼开朗、乐于交友,学习 也不错。后来,由于父母离异,他又受到不良社会青年的影响, 于是经常旷课、吸烟、打游戏机、泡网吧,甚至入室盗窃。 从案例中我们发现,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欠 缺,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 小结:同学们,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不仅仅是因为未成年 人的身心特质和容易受到伤害等特点,还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 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会用全部的爱为你们护航,让你们再 阳光下健康成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因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让未成年人 受到特殊的保护。
法 律 保 护 我 们 过渡:法律是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呢?我们继续探究。 1.游戏闯关:初步了解不同年龄的法律意义 请大家先阅读书中“知识窗 ”的内容。我们来进行法律知识 大挑战。(配乐 10 秒)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每个公民成年之前有着重要的年龄节 点,(PPT 出示时间轴和年龄节点)每个年龄节点都有不同的法 律意义(PPT 出示板书上的图片),你能尝试着连一连吗?开始 吧!(停 3 秒) 看看你连对了没有?连对的同学,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2.案例探究,深入了解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 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同时,也 通 过 法律知识 闯关游戏 , 增加课堂 趣味性 ,使 学生轻松 了解成年 之前的一 些特殊的 年龄节点 , 不同年龄
5
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那么,每个年龄阶段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我们通过一些案 例来进行探究。 (1)律师以案说法,探究 8 岁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 先来看看 8 岁这个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八岁是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分界。这里有一个法律概念:无 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能很多同学都不太了解, 这是什么意思呢?请法官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播放法官视频:大家好!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 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 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根据《民法典》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 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听了李法官的话,你们明白了吗?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法律概念的意义,我们结合下 面一个案例来探究。 出示案例: 家住东莞市塘厦镇的穆女士一直因为孩子玩短视频的事而四 处呼告,夜不能寐。4 月 9 日起,穆女士 10 岁女儿小艺(化名) 因为贪玩一款短视频 App,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向视频主播通过 刷礼物、买皮肤等打赏,累计消费了4 万多元。穆女士觉得自己 的女儿是未成年人,她是被诱导收费的,想向网站追回这笔钱。 同学们,穆女士觉得自己的女儿是未成年人,她是被诱导收 费的,想向网站追回这笔钱。你觉得穆女士能追回这笔钱吗?大 家可以阅读知识窗的内容,思考一下。 你们想的是否正确呢?我们听听李法官怎么说。 阶段在法 律上具有 不同的意 义。 通 过 律师现场 读法、以案 释法、宣布 结果等方 式让学生 进一步明 确了无行 为能力与 限制行为 能力的分 界 ,提高学 生的法律 素质。 学 生 通过探究 案例 ,懂得 法律对未 成年人的 保护。但同 时也明白 , 法律对未
6
播放法官视频:在这个案子中,小艺现年满 10 周岁,根据《民 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 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 或者追认后有效。小艺打赏了人民币4 万多元,已经远远超出了 她的年龄、智力可认知的水平,所以,如果她的法定代理人不追 认的话,她的行为是无效的,平台是应该退款。 电视机前的你,跟李法官的观点一样吗?如果一样,请给自 己点个赞!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法律也在不断地完善细化。2021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了,对未成年人 的保护就更加全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吧。(播放民法 典视频) 播放视频内容: 《民法典》明确,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给游戏充 值大额金钱,在法律上相当于跟游戏服务提供商签订的服务合同, 这需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说的直白点,意思很明确,未成年人 充值是无效的。 为了让未成年人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有的平台已经增加 了青少年模式,屏蔽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可见国家不 仅通过法律,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保护未成年人呢。 如果现在案件中的小艺已经满了 18 周岁,能不能追回这笔打 赏款呢? 对,18 周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她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PPT 出示法律条文) (2)法治节目呈现,探究 12 岁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 成年人的 保护而不 是纵容 ,一 旦违法犯 罪 ,未成年 人也会受 到法律的 制裁。学生 在日常生 活中既应 该尊重别 人 ,爱护自 己 ,也应该 自觉遵守 法律法规 的义务。 通 过 视频 ,让学 生了解到 国家从各 个方面对 未成年人 予以的特 殊保护 ,从 学校 、 家 庭、社会、 司法等各
7
(PPT 回到时间轴)那 12 岁年龄节点在法律上又有怎样的意 义呢?我们通过《今日说法》这个节目来探讨以下的案例。 主持人: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案例是:2014 年 2 月 10 日, 13 岁的丁某与被害人张某发生矛盾,故意用脚踢被害人张某,导 致重伤二级。 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认为丁某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呢? 下面我们来连线两位观察员,听听他们的说法。 观察员 1:大家好,我是观察员吴雨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不满 18 周岁属于未成年人,虽然丁某的行为给张某造成了伤害, 但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丁某可以不用判刑。因此,我认为, 丁某需要承担一些责任,但是不一定要负刑事责任。 观察员 2:大家好,我是观察员黄语涵,我认为,不能因为 丁某是未成年人就不判刑。丁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对张某造 成了严重的伤害,医院已经鉴定为二级伤残。张某同样也是未成 年人,也需要保护啊!而且丁某对他人的伤害已经很严重了。因 此,我们认为,丁某应该需要负刑事责任。 看来两位观察员的观点并不一致,电视机前的你赞同谁的观 点呢,到底丁某需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吗?我们来听听何律师怎么 说。 播放律师录音(配律师的卡通图):同学们好,我是何律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已于 2020 年 12 月26 日表 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调整到 12 周岁, 并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 个方面为 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 筑起了“四 道防线”。 让学生明 白国家对 未成年人 的帮扶和 保护无处 不在 ,从而 培养学生 学法 、 懂 法、用法的 意识。
8
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 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谢谢何律师。因此,丁某有可能需要负刑事责任。为什么国 家会对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进行调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段视频: 播放视频内容: 根据此次刑法修正案第一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进行了一个向下的调整,现在是在 12 周岁犯罪的话就可能追究刑 事责任,而这个犯罪行为的主要是这两个罪名:一个是故意杀人 罪,一个是故意伤害罪。在追究这个刑事责任的时候,有一个前 提条件,就是说有一个犯罪行为和犯罪后果前提设定,致人死亡 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在这种情况下,经 最高检核准追诉以后,就可以对犯罪行为,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本次最低刑责年龄下调的意义?)首先第一点,它回应了社会 的关切,因为目前为止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第二点是填补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设定犯 罪(年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施而是为了预防。第三个是在于 对校园霸凌行为的一种预防,通过这种立法的威慑,学校和家庭 必然会更加注重再这一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加强他 们的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思考。 播放学生录音:看了这个视频,我懂得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的下调,是在提醒我们:国家制定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法律,并 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未成年人在受到法 律保护的同时,也要懂得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小结:确实,法律是保护而不是纵容,一旦违法犯罪,都应
9
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 们 有 责 任 过渡:今天,我们认识到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相应的权利, 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一些 勇于承担责任的好榜样! 看,他们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在劳动中,不怕 苦、不怕累;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从小有责任意识,长大了就会像他 们一样,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成为人民英雄、改革先锋、 时代楷模!(播放视频) 同学们,法律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学会承担 更多的责任,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因为不远的将来,各行各业 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课后,老师推荐大家去阅读《生活中的民法典》这本书!感 受民法典在生活中的意义。 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观看!同学们再见! 通 过 榜样的力 量引导学 生 ,从小就 要有责任、 有担当 ,从 而增强未 成年人的 责任意识。
总 结 升华 ,激发 学生对美 好未来的 憧憬、实现 自我保护 !
板书设计 8. 我们受特殊保护(第 1 课时) ——我们是未成年人 享权利 尽义务 担责任
10
课后答疑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答疑环节 下面进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 一课时《我们是未成年人》的答疑环节。 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问题 1:(播放音频)赖老师,您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了解到了不同年龄节点有不同的法律意义。我想起生活中的一 件事:前一段时间,爸爸送我一辆自行车作为 11 岁的生日礼物, 我很喜欢。读初中的表姐约我骑车去太古仓玩。可是妈妈说我未 满 12 岁,不可以单独骑车上路。我非常不理解:我长得比表姐还 高大,为什么不能去呢?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问,你很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 我也赞同你妈妈的说法。因为《中国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条例》第 72 条第一款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 12 周岁。你还未满 12 周岁,骑车上路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师:法律之所以规定必须年满 12 周岁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 车,是因为,年满 12 周岁的人才具备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认知能 力和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年满 12 周岁的人具备了判断处理在道 路上骑自行车发生突发状况的能力。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更好地 保护未成年人啊!现在你明白了吗? 师: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位同学又有什么疑问呢? 问题 2(播放音频):赖老师您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知道了我们未成年人拥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去 书店买书,可是出来的时候,电子门发出了滴滴的警报声。书店 的工作人员过来,看到我朋友还是个小学生,就想要搜我朋友的 书包。请问书店工作人员有权利搜我朋友的书包吗?
11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问,你很留心生活、善于思考。关于 这个问题,我们来连线李法官,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吧? 播放法官视频:赖老师、这位同学,你们好,这位书店的工 作人员是没有权利搜查你朋友的书包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 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侵犯,跟年龄 的大小没有关系。所以,虽然你的朋友是个小学生,但书店工作 人员也没有权利搜查你朋友的书包,但是希望你的朋友可以配合 书店人员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希望能够帮到你! 师:谢谢李法官的解答。《民法典》明确规定我们享有隐私 权。因此,书店工作人员是没有权利搜查顾客书包的。当然,为 了还自己一个清白,又不让工作人员为难,你朋友也可以想办法 证明自己没有拿过书店的书。 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我们每位公民都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啊!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做到既知法、守法,又能理解他人, “德法相融 ”,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了。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