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 4 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第二个 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第一个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之 前,在第一单元的内容中,有关于学习宪法的重要主题——《宪法是根本法》。 这部分的内容中讲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最有力、又是最根本的保障。在这些 内容的基础上,再继续延伸话题,就是我们本课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的具体阐述和分析。【学情分析】六年级孩子这个学习期间,他们的是非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处于形成的 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国家、对自己身边所处的社会、对 社会上的人和事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更要在孩子三观“造 形 ”与“铸魂 ”的重要时期,打下红色烙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个人的 法治意识不是瞬间就能形成的,是要从小培养而成的。本册教材中的关于我国宪 法以及公民相关知识都是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法懂法打下良好基础。本课 的内容如果单从文字方面让学生理解,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会感到艰涩难懂,他 们对于 J“基本权利 ”的概念只有模糊的概念,对于公民基本权力的内涵缺乏认 识,实际上公民的权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遥远,这些内容都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本课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情景,来帮助孩子感性认识,同 时,六年级学生不太清楚权力的边界,容易把权利的行使绝对化,因此本课也要 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分析,了解到行使权利不是绝对的,不能滥用权利。【教学目标】1、知道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2、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3、理解权利是有界限的,学习正确合理行使权利。【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 难点:理解权利是有界限的,学习正确合理行使权利。【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案例、相关法律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情况预设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 境,认识权 利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 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那么,宪法 规定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 呢?一起来看看就在我们身边 的情景吧。 2.出示生活片段视频:视频展示 人们在社会中行使人身自由、参 政议政、经济活动、社会公益、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场景。 3.你从视频里了解到,宪法规定 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呢? 学生观看情景 模拟回答:(课件出示) 学生可以安心学习的权利; 成年人可以参政议政的权 利; 劳动者可以安居乐业、辛勤 这部分的教学 中,选取了和 学生息息相关 的 事 例 和 情 境,让学生在 枯燥难懂的知 识点中,找到 学习的兴趣, 理解到原来在 宪法所保障的 公 民 基 本 权 利,其实就是 我们 日常生活 中 的 点 点 滴 滴 。而且从宪 法 的 地 位 入 手,对前面学4. 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 样,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 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 重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 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 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一边 说一边出示情境图和出示课文 这段话。) 5. 板书:宪法来保障 劳动的权利; 在困难时获得帮助的权 利…… 过的知识是复 习和延伸,让 学生有一个由 易入难的接受 过程。二、走进生 活,了解权 利 1.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 中,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让我 一起来听听以下的小故事吧: 2.出示情境小故事: ①(图+学生录音):一诺的爷 爷今天特别高兴,爷爷说:“我 80 岁了,今天我领到了政府发 给我的高龄津贴了!”一诺很好 奇,问:“为什么政府要给爷爷 发高龄津贴呢?这是爷爷享有 什么公民权利呢? ” ②(图+学生录音):思源的姐 姐大学读的是财务专业的,现在 她毕业了,想报考县财务局公务 员时,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 只招收男财务,这是用我们用人 单位自己定的。”一起来帮帮思 源的姐姐想想,他们这样做合法 吗? ③(图+学生录音):家琪有个 小心愿,就是希望星期天和爸爸 一起去湿地公园看飞鸟,可是爸 爸却说:“没有办法,公司除了 要我们每天工作 12 小时,星期 六日也要我们回去加班,还没有 加班费。”家琪爸爸单位这样做 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呢? 3.通过这些小故事,同学们对公 民的权利有了更多的了解了。 学生形象+录音: (出示宪法 45 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宪法原 文是怎么说的。 (老师的声 音读宪法原文)原来爷爷能 获得津贴,是因为宪法规定 他拥有物质帮助权。(课件 出示) 学生形象+录音: (出示宪法 48 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宪法原 文是怎么说的。 (老师的声 音读宪法原文)从宪法原 文,我们知道了,用人单位 是不合法的,侵犯了女性应 该拥有的平等权。(课件出 示) 学生形象+录音: (出示宪法 43 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宪法原 文是怎么说的。 (老师的声 音读宪法原文)哦,我们知 道了,家琪爸爸的单位,是 侵犯了员工拥有的休息权。 (课件出示) 走进一个个鲜 活的情境中, 师生共同探讨 公民有哪些基 本权利,并对 应宪法的相关 条文,理解宪 法是如何落实 公民基本权利 的。三、连线法 律,落实权 利 1.过渡:那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 一起走进吴小桐的家看看,老师 考考大家: 她和家人在幸福的生活中,享有 着什么公民的权利? (出示桌上的情景) 吴小桐:我在学校上课时学会了 剪纸,我要给爷爷奶奶剪些可爱 小动物贴在窗户上。 姐姐: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我为学校拍摄的微电影获得了 金奖。 妈妈:今天我也在社区工作收获 也很大,下班前还帮助了一个老 奶奶办理了津贴手续呢! 爸爸:我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宣 布,通过前一段时间的选举活 动,我被社区居民推选为区人大 代表了,以后就可以参政议政 了! 爷爷奶奶:最近天气很好,而且 政府也给我们发了津贴,我们也 想到郊外去旅游啊。 在他们的谈话中,你知道了公民 的那些权利? 2.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这些权利, 国家又是如何落实的呢?请阅 读列出的法律,和与之相关的公 民权利,请试着连一连。 (出示 33 页连线图)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是的,你真会思考,宪法规定 的基本权利有的还不仅用一部 法律来落实呢。不信你看,和我 们最密切的就是受教育权了,他 家就是通过了多部法律法规来 执行落实的。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判断: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劳动权 女性的权利 选举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权 物质帮助权 (点击屏幕出示相对应的 权利名称) 学生连线。 录音:我发现了为了一一落 实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定了 一些相关的法律。 我知道有这些: (出示课件) 宪法 46 条+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在 这 个 环 节 中,老师没有 直接把国家是 如何落实公民 的基本权利这 个问题的答案 告诉学生,而 是给学生呈现 了一个很普遍 很熟悉的晚饭 情境,先让学 生想出一些常 见 的 公 民 权 利,然后通过 连线的游戏, 来帮助学生找 到 问 题 的 答 案 。 以落实受 教育权为例, 是因为这是与 学生最密不可 分 的 权 利 之 一 。通过受教 育权的落实是 要多部法律法 规 落 实 的 事 例,说明和提 升到观点: 国 家制定这些法 律,就是为了 保障每个公民 的受教育权能 落实 。这样就 能够在探索和 思考中,培养 学生辩证唯物 主义思维、从 小树立和培养 学生的法治精 神。5.小结:同学们真棒!是的,国 家制定这些法律,就是为了保障 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能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 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 育法》 ……四、回顾历 史,了解发 展 1.过渡: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解决问题 1:为了解决同学们这 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 视频)视频的内容时介绍义务教 育法的发展过程。 请同学看这个时间轴:(出示时 间轴图片) 到了 2020 年,国家教育部等十 个部门,确保 2020 年全国九年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出示视频)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小结:仅仅是义务教育权利的 落实,就已经经历了数十年时 间,历经多次酝酿和修改,并且 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 今天的成效,我们感受到我国法 治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自己的祖 国而自豪。 学生问题 1:老师,关于国 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的 呢? 学生 1 说:我知道了,国家 就是这样通过法律来切实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学生 2 说:我明白了,国家 在落实每个公民的受教育 权方面,不断在改进 通过视频和时 间轴的展示, 让学生了解到 仅仅是义务教 育 权 利 的 落 实,就已经经 历了数十年时 间,历经多次 酝酿和修改, 并且经过多方 的不懈努力, 才能达到今天 的成效, 同时 也 在 情 感 方 面,让学生感 受到我国法治 社会的巨大进 步,为自己的 祖国而自豪。五、思考案 例,理解界 限 1.还有什么疑问呢? 2.这个问题问得好。可是老师先 不告诉你们答案,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林博远家发生的事情,也 许,我们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出示事例) 学生问题 2:老师,我们还 想知道,国家保障了公民这 么多的权利,是不是我们想 怎样行使这些权利都可以 呢? 生 1:我觉得高叔叔有装修 自家房子的权利,别人无权 干涉。 生 2: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也 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 生 3:高叔叔装修不应该打 在前面几个环 节的学习中, 学生得知了作 为公民,我们 有很多有利于 提高我们生活 幸 福 感 的 权 利,这些权利 是宪法赋予公 民的,但是权 利 不 是 无 限 的,它是有界你觉得他们谁对谁错呢? 3. 小结:(课件出示)宪法规 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 由和权利。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 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 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 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 处理相邻关系。所以,高叔叔虽 然有装修自己房子的权利,但是 也不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 4.小结:虽然国家保障公民的基 本权利,但权利是有界限的。因 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 能滥用权利。所以张明不能滥用 自己的权利,而且侵害别人的权 利也是违法的。 扰邻居的正常休息。 …… 出示录音 限的,前提条 件是不能侵害 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礼 仪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自由和 权利,否则就 是滥用权利 。 所以老师还在 课内案例的基 础上,增加了 一个与学生生 活比较接近的 事例,让学生 辨析,巩固本 课 的 学 习 效 果。六、总结全 课,引出义 务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中关于 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请课后 完成课外拓展学习任务: ①阅读《宪法》中关于公民的 基本权利的相关内容; ②阅读和青少年权益息息相关 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预习: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 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 务。那么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 基本义务呢? 总结本课,引 出下节课的内 容,体现教材 和教学的衔接 性。七 、答 疑 环节: 思考案例, 理解界限 1. (课件出示)宪法规定,公 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 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 利。 2.根据这个观点,我们不禁想到 这样一个案例:(出示图片) 中学生张明因为和同班同 学李力闹不和,就开始在网上上 传李力的照片,并到处发布这个 同学的绰号,公布他的电话号码 在前面几个环 节的学习中, 学生得知了作 为公民,我们 有很多有利于 提高我们生活 幸 福 感 的 权 利,这些权利 是宪法赋予公 民的,但是权 利 不 是 无 限 的,它是有界和微信号,给李力带来了不少困 扰,于是李力向相关法律部门求 助,法律部门认为张明侵犯了李 力的隐私权,张明却不同意,他 说宪法规定,自己是有在发表和 监督的权利的。 你觉得谁说得有道理?请 思考一下。 3. 我们一起来听听法官是怎么 说的?(出示音频) 音频内容: 同学们,在这个案例中,张 明同学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了。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治案管理处 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内容。 张明同学把李力的电话号 码和他的绰号公布到网上这些 行为,是散布了他人的隐私,导 致了李力的人身安全和合法的 权益受到了侵害,所以他的行为 触犯了法律。同学们,这些行为 可不是在行使公民的合法自由 和权利,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违 法行为啊,要不然是要负上相关 法律责任的!在此,法官提醒大 家,虽然国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 利,但权利是有界限的。我们在 行使公民权利的时候,绝不能滥 用权利。 小结:是的,虽然国家保障公民 的基本权利,但权利是有界限 的。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 候,不能滥用权利。所以张明不 能滥用自己的权利,而且侵害别 人的权利也是违法的。 4.某学校小张同学身患重病,在 学校学生会的倡导下,同学们纷 纷捐出零用钱帮助小张同学。同 学们的行为是在行使自己对合 法财产的 ( ) A. 占有权 B. 收益权 出示录音 限的,前提条 件是不能侵害 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礼 仪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自由和 权利,否则就 是滥用权利 。 所以老师还在 课内案例的基 础上,增加了 一个与学生生 活比较接近的 事例,让学生 辨析,巩固本 课 的 学 习 效 果。C. 使用权 D. 处分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民 的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 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中的处分 权是指决定财产命运的权利,包 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 分两种方式。材料中同学们捐钱 帮助小张同学,就是在行使对自 己的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因此 应选 D。ABC 中的权利也是公民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但不符合题 意 应排除。故该题选 D 5.今年 6 岁的叶知秋成为了一 名小学生,他是享受了公民的 ( ) A.受教 育权 B.物质帮助权 C. 平等权 答案:A 解析: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 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接受教育 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作为权利 公民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有 权进入各类学校或通过其他教 育,设施和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任何人包括其监护人在内都 无权剥夺公民的受教育权。国家 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以保证公 民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 因此应该选 A。 答疑到此结束【板书设计】4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来保障 法律齐落实 行使有界限 同时有义务【附时间轴内容】1949 年颁布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在全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义 务教育 ”。1956 年颁布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内规定:“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 5年内或者 7 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确认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学费、杂费。 ”第一次明文提出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2008 年秋天,在 16 个省区市和 5 个计划单列市进行试点后,全国所有城市免除 义务教育学杂费。2011 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 ”验收,我国用 25 年全面普及了城 乡免费义务教育。2016 年 7 月 2 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2017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 ”政 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