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十五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1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世界意义1.[2023福建泉州质检]在距今约5 500—4 000年的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壶、豆等陶器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山背遗址同类器物相似。粤东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类似昙石山文化的遗存,也有良渚式的玉琮。这体现了( )A.良渚文化源远流长 B.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C.中原文化影响深远 D.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2. [2024武汉月考]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意思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必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 B.治国方略的理性务实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 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3.[2023陕西咸阳期中]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建构起“阴阳配性情,五行配五常,以天人相应为理论,凸显君主权威,并建立相应制度与法律”的新儒学,从而真正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庞大的理论框架基础,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汉代儒学( )A.背离了先秦儒学宗旨 B.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C.完成了理论体系构建 D.迎合了政治统治需要4.[2023长春期末]《史记》中居于列传之首的是没有什么事功宁愿饿死于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三国志》传记的开篇也是功劳不大但由于重义轻利而与同窗“割席”的管宁。普通百姓,特别是孝子贤孙、节妇烈女,也可青史留名。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品评人物 ( )A.以构筑民族认同为标准 B.深受儒家道德观念影响C.体现宋明理学的价值观 D.具有英雄史观的局限性5.[2023四川模拟]明朝后期,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过阳明心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心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主张,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据此可知,阳明心学 ( )A.因社会转型的需要而产生B.否定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C.成为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D.对日本社会变革产生影响6.[2024合肥月考]明朝道教学者张宇初盛倡三教归一,以心性为三教共同之源,其在《度人经通义》中说:“元始道之元神也,宝珠即心也,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据此可知,张宇初认为( )A.儒释道思想具有内在的相通性B.明朝教化手段呈现多样性特征C.明朝大多数思想家有疑古之风D.儒家信仰在明代得以重新建立7.[2023广东综合能力测试]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出,知识青年 ( )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 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 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8.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 )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B.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D.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时指出: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这段讲话体现了中华文化(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协和万邦的国际观C.以和为贵的道德观 D.厚往薄来的义利观10.“文”“质”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文”表现于外,构筑起礼仪形式系统;“质”隐含于内,成为人心的道德规范。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外在仪节与内在仁义品质协调相配,而道家重质轻文、墨家尚质后文、法家尚质反文。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思想家( )A.力图解决“礼崩乐坏”的现实困境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价值取向C.极力促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主张思想进步需借鉴他派主张11. [2024南京六校调研]“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里讲“一理”与“万物”关系的重要命题,“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材料强调了( )A.理具有主观内在的统一性B.万物皆一理的本体论思想C.天地万物应有其自身规律D.格物致知的具体认知方法12.[2024山东济宁期中]《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朗家传》:“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王)朗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除之。”古时将秦始皇与夏禹同庙祭祀的做法,反映了会稽人( )A.托古改制的政治夙愿 B.仰慕秦朝的历史贡献C.心向中原的文化态度 D.官民文化的互通互鉴13.[2024浙江宁波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后,“枪炮既摧毁了欧洲古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大门”,“火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弹道学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传入对欧洲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③加快了欧洲科学技术发展④导致欧洲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4沈阳质监]李鸿章认为:“无论中国制度文章,事事非海外人所能望见,即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中术四元之学,阐明于道光十年前后,而西人代数之新法,近日译出于上海,显然脱胎四元,竭其智慧不出中国之范围,已可概见。”这一主张( )A.证明了西学源于中国的正确性B.打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偏见C.体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D.有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15.[2024重庆模拟]1918年,蔡元培提出:“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上述观点( )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B.彰显了西方文化的魅力C.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D.弘扬了传统文化的价值16.[2024青岛模拟]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要苦得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 )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17.[2023武汉模拟,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期 代表作品西周 《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汉代 刘邦在《手敕太子》中以自身实践告诫其子:“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魏晋南北朝 《颜氏家训》对族中子弟提出:“夫明《六经》之指(旨),涉百家之书”“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唐代 唐太宗《帝范》:“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宋代 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实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明代 袁了凡在其《了凡四训》中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清代 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阴谋诈骗。——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对象和指导思想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8分)18.[2023湖南邵阳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东亚文化圈也可称为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指以中国为核心,包括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内的,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汉字,承袭汉文化的跨地域性文化地理单元。古代东亚文化圈孕育于公元4—5世纪,形成于8世纪。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这些要素给东亚诸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深刻影响,主导了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现代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应着眼于经济、文化、安全的一体化,抛开意识形态的差异,形成一个稳定的地区性结构和体制。儒家思想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摘编自《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局限性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版1.[2023福建泉州质检]在距今约5 500—4 000年的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壶、豆等陶器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山背遗址同类器物相似。粤东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类似昙石山文化的遗存,也有良渚式的玉琮。这体现了( D )A.良渚文化源远流长 B.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C.中原文化影响深远 D.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2. [2024武汉月考]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意思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必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 )A.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 B.治国方略的理性务实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 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3.[2023陕西咸阳期中]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建构起“阴阳配性情,五行配五常,以天人相应为理论,凸显君主权威,并建立相应制度与法律”的新儒学,从而真正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庞大的理论框架基础,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汉代儒学( D )A.背离了先秦儒学宗旨 B.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C.完成了理论体系构建 D.迎合了政治统治需要4.[2023长春期末]《史记》中居于列传之首的是没有什么事功宁愿饿死于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三国志》传记的开篇也是功劳不大但由于重义轻利而与同窗“割席”的管宁。普通百姓,特别是孝子贤孙、节妇烈女,也可青史留名。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品评人物 ( B )A.以构筑民族认同为标准 B.深受儒家道德观念影响C.体现宋明理学的价值观 D.具有英雄史观的局限性5.[2023四川模拟]明朝后期,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过阳明心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心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主张,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据此可知,阳明心学 ( D )A.因社会转型的需要而产生B.否定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C.成为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D.对日本社会变革产生影响6.[2024合肥月考]明朝道教学者张宇初盛倡三教归一,以心性为三教共同之源,其在《度人经通义》中说:“元始道之元神也,宝珠即心也,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据此可知,张宇初认为( A )A.儒释道思想具有内在的相通性B.明朝教化手段呈现多样性特征C.明朝大多数思想家有疑古之风D.儒家信仰在明代得以重新建立7.[2023广东综合能力测试]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出,知识青年 ( B )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 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 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8.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 B )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B.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D.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时指出: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这段讲话体现了中华文化( B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协和万邦的国际观C.以和为贵的道德观 D.厚往薄来的义利观10.“文”“质”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文”表现于外,构筑起礼仪形式系统;“质”隐含于内,成为人心的道德规范。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外在仪节与内在仁义品质协调相配,而道家重质轻文、墨家尚质后文、法家尚质反文。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思想家( A )A.力图解决“礼崩乐坏”的现实困境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价值取向C.极力促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主张思想进步需借鉴他派主张11. [2024南京六校调研]“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里讲“一理”与“万物”关系的重要命题,“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材料强调了( B )A.理具有主观内在的统一性B.万物皆一理的本体论思想C.天地万物应有其自身规律D.格物致知的具体认知方法12.[2024山东济宁期中]《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朗家传》:“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王)朗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除之。”古时将秦始皇与夏禹同庙祭祀的做法,反映了会稽人( C )A.托古改制的政治夙愿 B.仰慕秦朝的历史贡献C.心向中原的文化态度 D.官民文化的互通互鉴13.[2024浙江宁波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后,“枪炮既摧毁了欧洲古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大门”,“火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弹道学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传入对欧洲的影响有( A )①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③加快了欧洲科学技术发展④导致欧洲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4沈阳质监]李鸿章认为:“无论中国制度文章,事事非海外人所能望见,即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中术四元之学,阐明于道光十年前后,而西人代数之新法,近日译出于上海,显然脱胎四元,竭其智慧不出中国之范围,已可概见。”这一主张( D )A.证明了西学源于中国的正确性B.打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偏见C.体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D.有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15.[2024重庆模拟]1918年,蔡元培提出:“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上述观点( A )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B.彰显了西方文化的魅力C.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D.弘扬了传统文化的价值16.[2024青岛模拟]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要苦得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 B )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17.[2023武汉模拟,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期 代表作品西周 《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汉代 刘邦在《手敕太子》中以自身实践告诫其子:“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魏晋南北朝 《颜氏家训》对族中子弟提出:“夫明《六经》之指(旨),涉百家之书”“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唐代 唐太宗《帝范》:“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宋代 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实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明代 袁了凡在其《了凡四训》中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清代 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阴谋诈骗。——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对象和指导思想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8分)答案 (1)家训对象变化:由面向帝王子弟扩大到面向宗族子弟。(3分)指导思想变化:由主要遵循诸子百家思想到主要遵循儒家思想。(3分)(2)内涵: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格物致知),以廉为本,崇尚贤能,明理守法。(任答4个要点即可给8分,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18.[2023湖南邵阳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东亚文化圈也可称为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指以中国为核心,包括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内的,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汉字,承袭汉文化的跨地域性文化地理单元。古代东亚文化圈孕育于公元4—5世纪,形成于8世纪。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这些要素给东亚诸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深刻影响,主导了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现代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应着眼于经济、文化、安全的一体化,抛开意识形态的差异,形成一个稳定的地区性结构和体制。儒家思想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摘编自《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局限性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 示例 观点: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深刻影响了日本。(2分)评析: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日本创制了本民族文字(片假名、平假名);在学习唐朝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鉴真东渡促进了佛教、儒学等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8分)结论:总之,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深刻影响了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从其他角度提炼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