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绵阳市安州区九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 孙中山毛泽东 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2. 好的歌曲能够唱出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几句歌词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3. 202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实事”。下列选项中都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中“可感可及的实事”的是( )A.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公私合营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D. 进行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5. 下表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1952 71.8% 6.9% 0.7% 1.5% 19.1%1956 7% 0.1% 7.3% 53.4% 32.2%A.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C.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 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7. 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 《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 ”他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8.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发展是硬道理”,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A.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D.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9. 从前,上海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1990年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种反差得益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经济体制改革C. 全方位外交格局 D. 对外开放10.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说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1.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是( )①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③筹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⑤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改革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12.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一国两制”方针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 邓小平曾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目标而创造的方针B. 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C. 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D. 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14.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提到:“我们本不想让香港回归中国,但是后来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据此可知,中国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 )A. 综合国力增强 B. “一国两制”提出C. 人民群众坚持 D. 世界格局变化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A. 三民主义 B. “求同存异”C. “九二共识”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 2024年,海军政委袁华智上将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发展航母没有技术瓶颈,航母舰队未来将继续走向深蓝”。据此可知我国( )A. 已实现国防现代化 B.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C. 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 科技发展领先全球17.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材料中的他是( )A.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新中国的缔造者C. 人民的好总理 D.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8. 1978—1979年间,中国代表团密集考察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科技、能源、企业发展等。这些考察( )A. 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的准备 B.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展开C. 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奏 D. 帮助中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19.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一生耕耘造福世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A. 王进喜 B. 杨利伟 C. 袁隆平 D. 屠呦呦20.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简易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C. 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二、材料题(共52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英勇激战”指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结果。(4)综合材料二、三,归纳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2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跨越百年,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法治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部分)时期 时间 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2年8月 《劳动立法原则》《劳动法案大纲》1928年12月 井冈山《土地法》, 由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由此诞生1947年9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198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10月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1993年8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和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同时宣布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2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1)整理史实的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技巧,除上面的大事年表外,还有哪些整理史实的方法,请列举。(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第 1 页,共 6 页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24年秋绵阳市安州区九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 孙中山毛泽东 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毛泽东带领人民摆脱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B项正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排除A项;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排除C项;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 好的歌曲能够唱出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几句歌词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抗美援朝时的歌曲。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下,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B项正确;转战陕北、决战平津、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件,排除ACD项。故选B项。3. 202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下列选项中都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中“可感可及的实事”的是( )A.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公私合营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D. 进行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中“可感可及的实事”,D项正确;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公私合营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领域,不属于农业,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这一局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确定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A项正确;手工业合作化是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强调的重工业基础弱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重工业,并不是要对工商业进行改造,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重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交通运输业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 下表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1952 71.8% 6.9% 0.7% 1.5% 19.1%1956 7% 0.1% 7.3% 53.4% 32.2%A.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C.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表数据“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A项;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6. 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二五计划期间,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发展出现低谷,C项正确;经济建设有计划性但太冒进,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是重要原因,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是在1966年以后,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 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 《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 ”他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指出“人民日报刊登信息的变化”,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C项正确;题干主要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没有体现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主要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没有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B项;题干主要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发展是硬道理”,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A.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D.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中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C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排除B;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排除D。故选C。9. 从前,上海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说法。1990年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种反差得益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经济体制改革C. 全方位外交格局 D. 对外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对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上海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与“全方位外交格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说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项正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是改革的本质含义,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排除C项;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11.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的是( )①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③筹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⑤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改革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3年习近平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①②③④⑤都符合题意,B项正确;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改革,有利于中国农村的发展,但与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没有直接关系,故⑥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2.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一国两制”方针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题干“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知,材料是指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可以行使立法(自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区域,依法享有自治权,其自治权主要有行使立法权利、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培养干部的权利等。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是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均与题干“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3. 邓小平曾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目标而创造的方针B. 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C. 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D. 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可得出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4.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提到:“我们本不想让香港回归中国,但是后来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据此可知,中国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 )A. 综合国力增强 B. “一国两制”提出C. 人民群众坚持 D. 世界格局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可以看出,香港的回归是由于中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的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未涉及“一国两制”、人民群众坚持、世界格局变化等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A. 三民主义 B. “求同存异”C. “九二共识”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岸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的达成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55年4月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B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6. 2024年,海军政委袁华智上将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发展航母没有技术瓶颈,航母舰队未来将继续走向深蓝”。据此可知我国( )A. 已实现国防现代化 B.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C. 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 科技发展领先全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海军发展航母没有技术瓶颈,航母舰队未来将继续走向深蓝”可知,中国海军军事装备发展很快,科技水平及自我研发能力提高,体现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B项正确;我国要到2035年才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排除A项;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GDP在世界处于前几名,但人均GDP在世界处于100多名,排除C项;中国海军发展航母技术比较先进,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领先全球,排除D项。故选B项。17.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材料中的他是( )A.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新中国的缔造者C. 人民的好总理 D.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D项正确;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指的是孙中山,新中国的缔造者指的是毛泽东,人民的好总理指的是周恩来,都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8. 1978—1979年间,中国代表团密集考察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科技、能源、企业发展等。这些考察( )A. 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的准备 B.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展开C. 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奏 D. 帮助中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8-1979年间,中国代表团密集考察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科技、能源、企业发展等”可知,这次对外考察了解西方的先进技术,促成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说明这些考察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的准备,A项正确;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属于国内的拨乱反正,排除B项;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一生耕耘造福世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A. 王进喜 B. 杨利伟 C. 袁隆平 D. 屠呦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一生耕耘造福世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和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C项正确;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排除A项;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B项;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D项。故选C项。20.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简易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B.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C. 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简易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反映了人们吃、穿、住、行的变化,而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B项正确;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表述不准确,生活好了,并不意味着就不再艰苦奋斗,排除A项;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是对题干现象的重复,并不是题干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共52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结果。(4)综合材料二、三,归纳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答案】(1)国内形势: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结果: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4)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政权。【解析】【小问1详解】国内形势:根据材料“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可知,国内形势为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形势:根据材料“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可知,国际形势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小问2详解】事件:根据材料“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故“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小问3详解】结果:根据材料“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该事件的结果是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小问4详解】共同作用: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政权。2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跨越百年,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法治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部分)时期 时间 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2年8月 《劳动立法原则》《劳动法案大纲》1928年12月 井冈山《土地法》, 由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由此诞生1947年9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198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10月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1993年8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和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同时宣布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2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1)整理史实的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技巧,除上面的大事年表外,还有哪些整理史实的方法,请列举。(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方法:主题整理法、地域整理法等。(2) 【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农民群众利益。选择事件:制定井冈山《土地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论述:1928年的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拥有分配土地的权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结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农民群众利益,把工农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示例二】观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法治建设。选择事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论述: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结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兴则国家兴,使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坚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解析】【小问1详解】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了大事年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主题整理法、地域整理法等方法整理历史。【小问2详解】【示例一】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提炼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农民群众利益。 然后选择“制定井冈山《土地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个事件,接着从“井冈山《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意义”展开论述,如:1928年的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拥有分配土地的权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最后进行简单总结,得出结论,如: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农民群众利益,把工农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示例二】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提炼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然后选择“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个事件,接着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意义”展开论述,如: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最后进行简单总结,得出结论,如: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兴则国家兴,使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第 1 页,共 13 页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